人民网>>传媒

邓超《分手大师》被评"不好看":笑点密集 情节不合理

2014年07月03日08:14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看电影

  新闻背景

  邓超转型导演的首部电影作品《分手大师》,与《变形金刚4》同期上映分流了一些观众,截至周二的不完全统计,票房已达2.19亿。电影的映前发布会上,邓超自称要“贱到底”。导演陆川的父亲陆天明也借着微博开腔:“一个不缺名不缺利的年轻影星,为什么要做出如此下作卑贱的事?这部东西只要是正常人就会感到恶心。”

  爆米花电影的节操被吃掉了?

  坐在电影院30分钟后,我才明白一个真理,国产电影如同中国足球,短时间内你最好不要期望它们会有质的改变,目前它们做得最好的就是宣传片和预告片。

  《分手大师》噱头十足,几个月前在电影院看到广告真有血脉贲张之感,题材耳目一新,演员独具风格,一扫当时大屏幕上腻腻歪歪的小清新恋爱风格。是,我们这样的成年人,谁喜欢看纯洁得连接个吻都要铺垫50分钟的电影?

  坐在电影院30分钟后,我才明白一个真理,国产电影如同中国足球,短时间内你最好不要期望它们会有质的改变,目前它们做得最好的就是宣传片和预告片。《小时代》的预告片剪出来完全就是一部当代中国的《基督山伯爵》,恢宏大气格调高雅,据说那是一场呈现给90后的纸醉金迷。

  我相信邓超的邓氏喜剧定位没有那么幼齿,他想做点不一样的东西,但是这些年的中国电影老是想着一件事,怎么满足所有中国人的愿望?几乎你能梦想到的一切元素都会在一部电影里集中呈现:一次出国旅行,一栋豪宅,一辆看上去很帅的车,几个年轻漂亮波很大的美女……不然观众会失望的,谁都想进电影院看点不一样的,对不对?满足完观众的愿望,还要满足导演的愿望。

  邓超的愿望是想扮演每一个人。所有男人的所有形式,幼稚的成熟的寒酸的高雅的贫穷的富贵的,这还不够,还有所有女人的所有形式,狂野的典雅的热辣的温柔的不羁的纯情的……每一场戏都铆足了劲倾尽全力,做演员真是相当不容易。

  但故事不好看是千真万确的,这个故事本来有一个绚彩的开头,你几乎要相信今天这40块钱没白花了,直到叶小春出现,这个被定义为“女汉子”的女主角,身材单薄脸也单薄,发起狠来像小兔子在挠痒痒一样,世界上怎么会有体重不到90斤的女汉子,这根本不科学。

  其次女主角对成功学大师的一往情深,让你总是融入不进剧情。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乱搞,导演不想拍一个庸俗的爱情故事,于是觉得故事有什么稀奇呢,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观众起码都看过成百上千各式各样的爱情电影,我要把每一个情节都弄得足够无厘头,这样才有“笑果”啊。

  只是哪怕周星驰的无厘头系列,好歹都会有个说得过去的故事。《分手大师》笑点密集,情节却充满不合理性。或许你要说,这种不合理性也是一种“笑果”。那么你看的不是一场电影,而是相声大会,或者段子手合集。

  当电影中的段子开始越来越密集时,我以为导演忘记了一件事,当经过漫长的拍摄期,每天刷着微博、朋友圈的观众们,兴致勃勃坐在电影院时,他们难免会发现一些半年前的老梗,不禁仰天长叹:都过期了还拿来用!

  当然,也一定会有无数观众表示,进去笑了一场真是开心,从此腰不疼了腿不痛了,精神倍好身体倍棒,吃吗吗香。 (专栏作家 毛利)

  喜剧电影不搞笑,才搞笑呢!

  喜剧电影作为精神产品中较为通俗的类别,创作者只能先从幽默、搞笑开始,这就是“把握住底线”。喜剧电影负责搞笑,走遍天下也是这个道理。

  近日,作家编剧陆天明炮轰《分手大师》,且喊话导演邓超的妻子孙俪,请她管管邓超。这一事件,引发了围观群众对于“喜剧电影的意义所在”的讨论——喜剧电影是什么?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大家分明要在舆论场里对喜剧电影做终极意义上的哲学讨论,当然陆天明要孙俪管邓超是很有喜剧效果的。

  一言以蔽之,“喜剧电影是以产生结果是笑的效果为特征的故事片”(《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电影有多种类型片,喜剧电影就是负责搞笑,走遍天下也是这个道理。改编自先锋、非主流话剧的《分手大师》,可以带给特定观众笑的效果,即便不够高冷,至少做到了娱乐功能,当然本片无法起到什么教育作用。

  在相当长的时间段里,中国的艺术(从京剧、相声到电影)都秉承着“教育第一、娱乐第二”的创作理念,教化第一的固定思路最终走向创作模式化的死胡同。年轻的一代人也需要娱乐,他们有着太多的正能量教育机会,如果连去看喜剧电影也被训诫,也许只有在正反乌托邦小说里才有可行性。现在的年轻人,知道看喜剧电影在做什么,又有多少人是因为看电影听相声而走上“不归路”?

  卓别林够高冷,能够符合教条意义上的喜剧电影,许冠文、成龙、黄百鸣、陈佩斯、金·凯瑞、周星驰、冯小刚、宁浩等主导的喜剧电影,风格与形式、主题与内涵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冷面笑、无厘头、动作喜剧、社会喜剧、黑色幽默等等多元存在,才发展并且丰富了观众的娱乐生活,当然他们的某些电影在公映之后(甚至是多年之后)被赋予其他审美层面的追加褒扬,也是很正常的结果。然而,喜剧电影作为精神产品中较为通俗(不喜者经常使用低俗、庸俗、恶俗、烂俗等词汇来界定)的类别,创作者只能先从幽默、搞笑开始,这就是“把握住底线”,喜剧电影不搞笑,才搞笑呢!

  那些立志创作喜剧电影的电影人,还是先从怎样搞好喜剧要素开始吧。喜剧的技术、艺术、故事、情绪等都大有讲究,可深挖之处甚多,尤其是当前中国的喜剧资源很是富裕,邓超应该向周星驰、金·凯瑞学习精益求精搞喜剧,跑偏了的批评者陆天明这一点说得对,当前的喜剧表演者距离周星驰、金·凯瑞太过遥远。至于喜剧之外的、对于时代精神的反映(陆天明语:没有信仰没有底线,这在我看来都是轻的,我觉得处于崩溃前夕),那恐怕不是喜剧电影人能够指明的方向。

  最后说一句,个人觉得《分手大师》一般般,可以看看没什么特别值得表扬或批评之处。(影评人 云飞扬)

分享到:
(责编:李岩、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