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4年第6期

从重“量”到重“质”——

专访华谊兄弟电视剧事业部总裁杨善朴

赵秋杰

2014年12月12日10:49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向杨善朴先生发出专访的短信邀约,几分钟后就收到他的爽快应答:“明天上午十点半在公司。”瞬间让我感受到这位华谊电视剧掌门人的雷厉风行。次日在北京丰联广场8层华谊兄弟办公室见到他时,他面孔和善,衣着鲜亮。在电视圈打拼近20年,他对于每一个提问都能侃侃而谈。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剧两星”新政出台之后,并没有对华谊兄弟产生过大的影响。华谊兄弟两年前就开始反思中国电视剧行业存在的问题,并重新进行战略规划,减产提质。对影视产业动态及发展的准确把控,是民营影视企业大佬的重要素质。通过对华谊电视剧业务板块战略以及制片人工作制等方面的解读,我们能看到民营影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严谨姿态。

杨善朴,1955 年生人。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曾任职于辽宁省文联、国家广电部。1995年开始从事电视剧的投资制作,2008年加盟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华谊兄弟电视剧事业部总裁,主要负责华谊电视剧管理工作,致力于整合资源建立电视剧事业部的整体运营。曾获中国流行音乐十年成就奖、中国最佳制片人奖。主要作品:《琉璃厂传奇》、《末代皇妃》、《京华烟云》、《天下兄弟》、《黑玫瑰》、《我的儿子是奇葩》等。

“我们庆幸生活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给了我们为受众提供好产品的机会。”

《视听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剧两星”新政出台后,一批正在筹备的新剧纷纷下马,新政对于电视剧制片方而言,具体影响是什么?

杨善朴:“一剧两星”从行业角度来讲,我认为是必然趋势,甚至有可能发展成“一剧一星”。没有哪个国家有几个电视台同播一部剧的现象,只有在中国,曾经出现过几乎所有电视台播一部戏的情况。从行业发展现状来讲,我国的电视台太多了,制作公司也太多了,“一剧两星”我本人是欢迎的。当然,新政的出台,自然会对市场操作、制作投资的惯性产生一个阶段的影响。在“一剧两星”新政下,每个公司对市场变量的解读都是不一样的。无论是电视台也好,公司也好,都有其不同的诉求,但是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面前,每个电视台、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民营影视公司为了上市,肯定要有一定的规模和业绩,上市以后,又要兑现对股民的承诺,保持每年30%的业绩增长,在这样的压力下,公司唯一的行动方向就是要完成业绩,所以,华谊曾经一年拍了不止15部电视剧。但我们两年前开始反思这个问题,电视剧年产量变高,质量未必高。所以我们重新做了规划:提高投资门槛以及投拍标准,尽量量化投拍项目的标准,达到标准才能统一开机。去年我们只拍了一部《我的儿子是奇葩》,播出效果还不错,华谊这么大体量的公司,一年只拍一部电视剧并不容易。而今年到现在为止,我们只拍了三部剧,可能到年底也不会超过五部剧。先把产量减下来,把质量提上去,制作公司只有沉下心来抓产品质量,才有可能有创新的机会。“一剧两星”政策恰恰暗合了华谊两年前的这个思路。制作方不要盲目请大牌演员、大编剧、大导演,潜心做好每一个剧本,研究好每一个题材,促进电视剧文本水准的提高,这是“一剧两星”政策对电视剧行业潜在的积极意义。“一剧两星”政策实施一年以后,可能电视剧制作阵容都不会比以前大,但内在的容量、吸引观众的能力会更强。

《视听界》:今年上半年以《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为代表的韩剧大热,带动“韩流”卷土重来。与韩剧2013年1320集左右的年产量相比,国产剧15000集的年产量显得土豪范十足,但近半电视剧无处可播,成本浪费现象严重。另外,同一题材的电视剧被反复拍摄……您如何看待国产剧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杨善朴:我很喜欢 “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两个深层原因:第一,行业门槛太低。韩国主流的制作公司10家,次主流的不到20家,总共不到30家制作公司,而中国却有6000家民营影视制作公司,从数字上来看,这就是问题。第二,热钱涌入过多。2009年,华谊上市,5年前公司最缺的是钱,现在不是。华谊上市以后,拉动了资本层面对文化产业的信心,一下子进来了800个亿。影视行业投资门槛低、周期短,与资金的诉求一拍即合。各路资金纷纷涌入影视剧制作领域,造就了浮躁的电视市场。一个好的编剧、导演,一年写一部、拍一部40集的电视剧,都是很难的。计算一下,如果导演协会150个成员,每人一年拍40集,总共6000集,而现在国产剧年产量15000集,还有9000集谁拍的?这就是问题,每年拍一部已经很难了,现在却是拍三部的量。近三年是中国电视剧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三年,却是好作品出产率最低的三年。跟风剧也是在这个市场环境下出现的,不需要潜心创作,哪个剧火了,大家都那样拍,我也照着路子拍,根本不用想。尽管如此,也不乏好作品出现,只要是好作品,主创、制作公司一定是沉下心来生产这部作品的,比如《甄嬛传》、《大丈夫》。

反观韩国,编剧一两年写一部剧本,没有一个编剧抓着3个项目写。韩国节目展没有嘈杂的吵闹声,大家都在交流想法、介绍项目,我国的节目展却是片花乱放、现场喧闹,从这样一个细节可以映射出韩国的影视产业环境是安静的,而我们的产业环境是浮躁的、非专业的。所以,国产剧短期内应该想办法与韩剧看齐。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我国受众的审美能力与发达国家观众相距甚远。中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民众连小康生活还没全面达到,子女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养老问题、交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压得他们气喘吁吁,而电视的主要受众都集中于这个层面,他们对电视剧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娱乐意识与发达国家观众的差距可能有50年到100年。但这不是我们的悲哀,这是事实,看清事实之后才能考虑如何做电视剧。我们庆幸生活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给了我们为受众提供好产品的机会。

《视听界》:我国电视剧产业已经市场化,但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不大,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杨善朴:这可能是市场中的一个误区,其实民营影视企业的规模并不需要很大。根据电视剧的生产规律,电视剧制作公司规模都不会太大,因为电视剧生产规律特殊,一个产品做完之后从头再来。为什么二十年前国有的电视剧制作中心难以为继?第一是体制的限制,第二是人才相对封闭。甲完成一个大作,未见得能完成第二个大作,可是也许乙能完成,但乙却不在甲所在的公司,这是电视剧的生产特性造成的。没有一个制片人是常胜将军,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专攻方向,很少有制片公司什么类型的戏都能做,所以要整合社会资源,这就是民营公司的优点。民营影视制作公司不需要多大的规模,现在投资都可以以基金、贷款的形式完成。但事实上,目前市场上规模较大的影视公司还是挺多的,如华谊、华策、光线、华录百纳等,规模都不算小。

“华谊电视剧有一个口号——我们追求每一部剧都能深入人心。只要做到深入人心,我们就投拍。”

《视听界》:明显感受到,目前电视荧屏上,婚恋、婆媳题材的电视剧数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以抗战、警探、兄弟情为代表的“硬汉”题材电视剧增多。您如何看待电视剧热门题材的变化?

杨善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电视剧的总量、范围、比例、题材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关规定,因此国产剧的题材相对偏窄。但从华谊角度看,我们不怕电视剧题材窄,因为在现有的、允许的题材范围内,我们依然没有做好。从题材上分,电视剧可以分出十多种,但从产品类型上分,无非就是两三种,如情感戏、动作戏,喜剧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类型。情感戏的特质是体验型的,让观众感同身受,看到有过的生活、认同的生活、幻想的生活;动作戏是释放型的,强调感官上的刺激,真正的动作戏在电视荧屏上很难做好,于是演化成古装武打剧、警匪剧、抗战剧,都是动作戏的表现形态。七八年前,行业里就有人说,“中国是电视剧大国,但不是电视剧强国。”我们到了有足够产量的时候,是时候思考如何做得更专业。在量变到质变的关口上,能不能实现质变,决定了你的公司有没有价值。

《视听界》:华谊有没有对电视剧市场进行考察,下一步会看重什么类型的电视剧?

杨善朴:华谊在五年前就设立了调研部,我们一直在做市场分析,以市场研究的数据来指导我们投拍的方向,不了解市场发展趋势,肯定没有生存的机会。从调研的方向来讲,华谊不局限于哪种类型的电视剧,也没有对任何题材有专门的喜好度,任何一种类型我们都可以投拍。但是我们制定了产品的投拍标准,这是最关键的,如果不制定标准,那拍出精品剧的可能性都没有。华谊电视剧有一个口号——我们追求每一部剧都能深入人心。只要做到深入人心,我们就投拍。至少未来三年,我们的策略是这样的。

《视听界》:您如何概括今年以来华谊电视剧的表现?

杨善朴:今年我们完成了内部战略、制作标准的调整,这是在市场上看不到的。今年播出的戏应该还是满意的,跨年时在北京卫视等四家卫视播出了《无贼》;3月在安徽卫视等四家卫视播出了《我的儿子是奇葩》;“两会”期间在央视播出了两岸题材电视剧《原乡》,影响颇大;4月播出了《秀秀的男人》。从播出的几部剧来看总体令人满意,整体水准比以往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今年已经开拍《夫妻那些事》的第二部——《还是夫妻》,从完成片来看,达到了较高水平。已经杀青的《五鼠闹东京》、《小爸妈》都达到了我们投资制作的标准,应该在明年的电视剧市场有较好的收视份额。经过两年的战略调整,华谊电视剧可能在明年显现出的整体情况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电视剧产业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未来三年,华谊的电视剧产品肯定越来越有影响力,这也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

“制片人相当于项目经理,好的经理能把钱玩得转,而不是把钱花完了赚不回来。在中国,优秀的制片人寥寥无几。”

《视听界》:华谊的制片人工作室制度是业界其他公司模仿的对象,是什么吸引这些制片人留下来的?

杨善朴:华谊的制片人工作室模式在业内是一种模式创新,坦率讲,经过五六年时间,我们也发现了这个模式的不足,所以华谊这两年的调整重点就是在模式基础上,整合内部结构,进行管理升级。从个人利益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奖惩分明,但更重要的是华谊文化,让身处这个文化中的每个制片人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视听界》:您觉得一个优秀的电视剧制片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杨善朴:制片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品的开发能力,既要有敏锐度又要对题材有一定的把握能力;二是对制作的控制能力;三是对市场的熟悉度,这与第一点是关联的,对题材的敏锐度是建立在对市场的了解之上的;四是资源的积累,任何一个好的制作公司、制片人都有和大牌编剧、大牌导演、大牌演员合作的经历,或是有小牌编剧、小牌导演、小牌演员陪着他们一起成长成熟的经历,资源丰富,才能选择恰当的人选来完成某个产品;五是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尤其是失败的经验。但华谊对制片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要求,一个好的制片人应该是一个好的经理,现在每个项目都是几千万甚至近亿元的投资,制片人相当于项目经理,好的经理能把钱玩得转,而不是把钱花完了赚不回来。在中国,优秀的制片人寥寥无几。

《视听界》:在制片人方面,华谊是否有新人培育和激励机制?

杨善朴:我们没有专门的新人培育机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不断挖掘发现新的人才。华谊现在有些剧就是年轻的制片人做的,甚或不是制片人,我们也在鼓励他们走入这个行当。我们在实践中一点点提拔新人,不断给新人实践的机会。

“电视剧进入网络会演化成什么样子?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研究。”

《视听界》:多屏时代,网络视频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对传统电视媒体而言,毫无疑问是一次“叫板”,电视剧不再只有电视台这单一的播出渠道。在多屏时代背景下,导演的口味随着受众的口味变化,电视剧的营销手法更是要变。华谊如何进行新媒体时代的电视剧板块的战略布局?

杨善朴:2011年,华谊内部的调研报告分析出,新媒体在五年后将成为内容输出的第二战场,于是华谊那时建立了新媒体部,不仅向新媒体输送内容产品,同时研究新媒体的产品特征,在新媒体板块投入的力度很大。2011年以前,新媒体年度广告总额还在二三十亿左右,当时我认为五年后新媒体的广告能够达到200亿或突破200亿,必须建立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对广告总额为五六百亿的传统媒体形成挑战。目前看来当时的评估是准确的,到今年为止新媒体的广告总额还没有到200亿。

由于华谊的制作队伍基本上是做传统媒体的,所以我们分化出一个团队主要做新媒体内容,今年底开始实施,明年华谊电视剧将在新媒体内容输出方面进行重点布局。对于一个新的传播介质,必须提供符合其传播平台特质的产品。能在新媒体平台受追捧的内容不是从传统媒体照搬过去的,而是要深入研究平台特性以后才能拿出适合的产品。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开播了第一部电视剧。电视剧发展初期大多是单本剧、两集剧、四集剧、八集剧。当时的电视剧形态是照着电影做的,后来才发现电视剧和电影的艺术样式不是一回事儿,电视剧才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反观当下,将传统电视媒体上播放的电视剧直接输出到网络平台并不合适,只是现在适合新媒体传播的电视剧并不多,所以网民看看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如同当时电影进入电视台促进电视剧的演化一般,电视剧进入网络会演化成什么样子?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研究。(作者单位:江苏《视听界》杂志社)

分享到: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