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大學生的媒介評價及其偏好研究【3】--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大學生的媒介評價及其偏好研究【3】

——基於重慶高校新聞傳播途徑的調查

禹心郭  楊炳華

2012年12月05日16:27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4 媒介維度與水平值的討論與分析

紙質報刊作為大學生獲取新聞的途徑之一,是較為成熟的信息渠道。主要包括社會報刊與校園報刊兩種類型,通過印刷品的形式到達受眾。前者擁有發行量大、周期短等優勢,通常需讀者自行購買﹔而校報則直接面向校園讀者,定位明確。傳統廣播的新聞生產便捷、成本較低,社會與校園廣播內容基本每日更新,傳播迅速。電視媒體在高校傳播新聞信息可分為校園頻道和其他社會頻道兩種形式,擁有視聽合一的優勢,內容多樣,社會影響范圍廣。大學生利用電腦網絡獲取新聞,包括了新聞網站、論壇貼吧等途徑,信息多樣。大學生通過手機新媒體獲取新聞的形式主要有電腦網絡新聞、手機報、社交網絡等,信息傳播便捷有效。

對信息即時程度的維度探討:

1.電腦網絡新聞的顯著差異值明顯高於廣播、電視與紙質新聞。網絡自身是開放的媒介平台,信息的輸入和輸出都十分便捷,這使得新聞的更新及時性高於其他媒介。傳統媒介的經營和體制都有一定的發展歷史,內部局限所帶來的不利在技術革新的時代日趨明顯。

2.手機媒體新聞的顯著差異值明顯高於廣播、電視與紙質新聞。手機媒介憑借自身特點與借助網絡平台,發展出適合自身的傳播途徑,從人際傳播邁向大眾。同時,手機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傳播速度更加迅捷,功能開發不斷增多,接受新聞信息除了手機報和網絡外,還有手機廣播。

3.電視新聞的顯著差異值明顯高於傳統廣播新聞。廣播與電視都是傳統媒介,盡管廣播發展時間長、體制更加成熟,但是電視新聞傳播的內容較多,比廣播的可選擇性高,更有聲像合一的特點,同時,電視已成為我國大多數家庭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媒介。

對可信度的維度探討:

電腦網絡新聞的顯著差異值明顯低於廣播、電視與紙質新聞﹔手機媒體新聞的顯著差異值明顯低於廣播、電視與紙質新聞。電腦網絡新聞和手機媒介新聞借助網絡發布,但由於網絡信息冗雜,伴隨的虛假信息需要使用者自己判斷。而傳統媒介的經營比較成熟,同時,記者、編輯等傳統媒介從業人員的新聞資源豐富、受到其所在單位的制度規范,具有一套職業行為准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大眾的認可與信任。

對內容豐富程度的維度探討:

1.電腦網絡新聞的顯著差異值明顯高於廣播、電視、紙質與手機媒體新聞。網絡新興媒介融合了視聽和閱讀功能,而且用戶操作形式簡單,使得大眾也可參與其中,補充了傳統媒介無法到達受眾的盲點。

2.傳統廣播新聞的顯著差異值明顯低於電視、紙質與手機媒體新聞。校園廣播媒介以及社會傳統廣播新聞,大學生對其的選擇度較低,在校園媒介中收效不好。

3.手機媒體新聞的顯著差異值明顯高於紙質新聞。手機媒介除了手機報、廣播等獲取新聞的方式外,主要依托網絡,隨著手機媒介技術的高速發展,3G的普及將使得手機媒體新聞的視聽達到電腦網絡新聞的豐富程度,並且,其本身的傳播更加細致、冗余信息少。

對參與互動程度的維度探討:

電腦網絡新聞的顯著差異值明顯高於廣播、電視與手機媒體新聞﹔手機媒體新聞的顯著差異值明顯高於廣播、電視與紙質新聞。傳統媒介的互動性較弱,並且新興媒介反饋快。而傳統媒介受其自身的經營和定位的局限,也是導致參與效果不佳的因素。

對獲取方便程度的維度探討:

1.電腦網絡新聞的顯著差異值明顯高於廣播、電視與紙質新聞﹔手機媒體新聞的顯著差異值明顯高於廣播、電視與紙質新聞。新媒介在高校人群的普及相當高,而且受眾可以根據自身的愛好獲取新聞信息,掌握主動性。

2.傳統廣播新聞的顯著差異值明顯低於電視、紙質、網絡與手機媒體新聞。通過廣播媒介在校園中獲取信息存在著明顯問題,一是校園廣播的播出往往時間固定集中、內容有限、傳播過程中的噪音明顯,相較其他傳統媒介,用戶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才可以獲得新聞。另外,校園以外的廣播電台定位並沒有關注高校環境下的受眾,沒有定向的內容。總體上,使大學生放棄積極獲取傳統廣播新聞的意願。

對用戶所花成本的維度探討:

電腦網絡新聞的顯著差異值明顯高於廣播、電視與紙質新聞﹔手機媒體新聞的顯著差異值明顯高於廣播、電視與紙質新聞。相對於傳統媒介,新媒介的前期投資較大,但是后期在使用中的花費較少,由於其主要是通過網絡流量獲取新聞信息,費用較低,適合高校學生的消費觀和習慣。

對閱聽時間的維度探討:

1.手機媒體新聞的顯著差異值明顯高於網絡、廣播、電視與紙質新聞。大學生對非傳統媒介的閱聽時間較多,不僅受其品位偏好特點的影響,也是新時代技術不斷更新改革的作用。作為新媒介,手機媒體新聞的閱聽時間已超過電腦網絡新聞,可見其本身小巧可控、攜帶方便、功能豐富等優勢得到受眾的偏好。同時,網絡媒介的內容分散性大,容易產生信息過量,目的性不明確,使受眾受到干擾,存在一定的弊端。

2.傳統廣播新聞的顯著差異值明顯低於網絡、電視、紙質與手機媒體新聞。廣播媒介作為傳統媒介,內容與形式對受眾的吸引力不及新媒介。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對於傳統廣播新聞的閱聽最少,一方面因素是受眾對硬件要求在不斷提高,另一面是其傳統媒介的自身優勢沒有在高校環境得以發揮。

5 結語

信息獲取方式創造了一種新聞演變(比亞吉,2011)。報刊曾經是傳播新聞的第一大眾媒介,最早受到了技術挑戰,並做出改變加大媒介的視覺因素﹔迅捷的廣播在技術革新沖擊下,將受眾不斷細化,進行窄播(narrowcasting)﹔電視的不斷普及卻帶來了家庭化使用的提高﹔相較而言,CMC電腦中介傳播使得新聞信息更加個性化,而手機新媒體借助網絡將新聞傳播,憑借其便捷優勢,成為大學生的主要新聞獲取途徑。

在媒介形態方面,媒介的便捷度與互動性,是大學生群體選擇網絡作為獲取新聞類信息主要渠道的原因﹔與此同時,媒介的可信度也是接受新聞信息的重要考量因素,大學生對網絡媒介新聞信息源的真實性和准確性存在保留態度﹔在新聞信息傳播的權威性上,大學生偏重於選擇傳統媒介,如報紙和電視。我們認為,校園對於傳統媒介的投入不足與對媒介系統的重視不夠,也是使得大學生主要通過網絡媒介獲得新聞的原因之一,為滿足大學生及時獲取新聞的需求,需要完善高校各類新聞傳播媒介的建設。同時,我們傾向於站在媒介融合的角度上,大學校園可以盡快建立一個融廣播、報紙、電視、網絡和新媒體優勢於一體的新聞信息傳播網,營造多元的媒介環境。(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重慶師范大學學生)

6 參考文獻

[1] 丹尼斯•麥奎爾.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 陳超.網絡新聞媒體質量評估體系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7

[3] 約翰•C•雷納德.傳播研究方法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4] 謝麗•比吉爾.媒介/影響:大眾傳播媒介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5] 羅杰•D•維曼,約瑟夫••••R•多米尼克.大眾媒介研究導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6] 斯蒂芬•李特約翰,凱倫•福斯.人類傳播理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7] 劉學.影響大學生接收網絡信息的因素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

[8] 陶然.網絡傳媒對大學生信息獲取以及思維方式的影響分析[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2(02)

[9] 欒玉波.中國高校校園媒體現狀與發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1

[10] 代碧鋒.重慶市高校校園電視現狀及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7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