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溫度”的新聞【2】--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4期

做“有溫度”的新聞【2】

——湖北“千人走轉改”活動實踐與思考

徐  銳,萬宏磊

2013年04月08日13:19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四)全媒體互動:微直播、微訪談 挑戰傳統新聞形式

“走轉改”對於傳統媒體來說是“鞏固、提高、升華”,而對於網絡媒體來說,卻具有“變革、破繭、質變”的意義。網絡媒體抓住“走轉改”的活動契機,改變原創新聞不足、線索缺乏、採編隊伍不夠等劣勢,通過文稿、圖片、音頻、視頻全方位新聞資源的整合,豐富新聞內容,擴展新聞內涵。湖北“千人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中,網絡媒體涌現出微直播、微訪談等融合新聞樣態,為傳統新聞寫作帶來新氣象。

湖北網絡廣播電視台的微直播報道《晏警官周末社區日志》,網台記者蹲點在黃石市大智路社區,全天候跟拍社區民警晏警官的一舉一動,圍繞著送身份証、探望空巢老人、社區巡邏三個線索,用微直播的形式同步呈現晏警官的工作狀態,並由網台記者作出文字解說,同時運用論壇、視頻、微博等多種形式,與網友展開互動。受眾隨著網台微直播的信息發布,也跟記者一樣體驗了一把“出警”的感覺。

同時,各大網絡媒體還在首頁設置“走轉改”專題頁面,如“武漢廣電——我們在行動”等,官方微博中發起“走轉改”話題,集中推薦參與“走轉改”記者的微博內容,並鼓勵廣大網友推薦身邊的感人事例,豐富報道選題,讓更多網民了解並參與到活動中﹔網台在首頁設有全媒體記者專欄,記者在第一現場就能及時在線發布新聞信息及現場圖片﹔還有專為網友上傳設置的“草根視頻”等﹔另一方面,傳統媒體也極大地挖掘網絡新聞資源,開展報網互動,並在報紙上設置“二維魔碼”,讀者通過智能手機“刷碼閱讀”,就可以在報紙上讀到動態的新聞。

在全媒體互動時代,不僅可以整合廣播、電視、報紙、網絡、手機等多種媒體,而且還借助QQ、飛信、貼吧、微博等新的傳播渠道、新的技術手段,在傳播方式、傳播模式和傳播過程的各個環節上進行了創新。大量新聞資源的相互整合,全方位立體化的新聞報道呈現,“走轉改”新聞實踐還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

二、湖北“千人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走基層部門,不是走基層

一個優秀的新聞工作者的位置,應該“在路上、在現場、在基層”,隻有扎根於社會現實中,深入到新聞最前沿、最核心的陣地中,完成最接近客觀事實的新聞採集,才能寫出鮮活的新聞內容。在“走轉改”的過程中,媒體不能簡單按照“田間、地頭”來定義基層,認為隻要姿態上走進落后地區,就算完成了“走轉改”新聞報道,而應該從根本上理解基層群眾的所思所感,發自心底去感受百姓真情。

事實上,很多媒體工作者形成了依賴心理,一到基層地區首先就聯系當地政府宣傳部門,工作上依賴當地宣傳部門提供的典型材料,將已經報道過的,或政府力推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進行再次報道,缺乏記者自己發現的新鮮素材。這種“炒剩飯”式的“走轉改”報道題材狹窄、內容重復,寫出來的內容自然索然寡味,讓受眾提不起興趣。新聞素材脫離了最真實最鮮活的基層人物,也違背了“走轉改”的初衷。“實踐出真知。基層是實踐的主戰場,是新聞的原產地。走基層,就是讓記者深入基層、讓新聞回歸現場,在新聞的源頭吸取‘氧氣’和‘養分’。讓新聞回歸現場,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本質要求。讓新聞回歸現場,反映了新聞生產的內在規律。讓新聞回歸現場,是杜絕虛假新聞的重要途徑。[2]”

(二)部分稿件官話、套話、宣傳味過濃

“走轉改”是對黨的群眾路線的踐行,要擺脫宣傳味,避免寫成假大空式的歌功頌德稿件。湖北“千人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火熱推進的9、10月份,正值“十八大”召開前夕,媒體需要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記者很容易寫出應景式的文章。

雖然湖北省委宣傳部部長尹漢寧在“千人走轉改”動員會上講話時,就提出了這次“走轉改”的核心主題是“科學發展、成就輝煌”,意在新聞媒體要全面展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通過深入挖掘在改革發展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為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但是,這樣的宣傳任務是建立在追求新聞報道的“短、實、新、深、活”的基礎之上的,陳腐、老舊的宣傳味反而幫了倒忙。

“走轉改”新聞中確實需要加強主題宣傳,但要善於以小見大、由點及面、以事喻理,從基層的生動實踐中、從群眾的切身感受中挖掘深刻內涵、體現重大主題,使主題宣傳富有更加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實踐基礎。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