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溫度”的新聞--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4期

做“有溫度”的新聞

——湖北“千人走轉改”活動實踐與思考

徐  銳,萬宏磊

2013年04月08日13:19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2012年9月,湖北“千人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在荊楚大地拉開序幕。《湖北日報》、《長江日報》、湖北廣播電視台等省內主流媒體以“千人走轉改”活動為契機,紛紛辟出“走轉改”專欄或節目,用心關注百姓冷暖,用情抒寫基層民生。大批記者奔赴基層一線,訪工地、蹲企業、進社區,夜宿農家話農事,走街串巷問民生,創作出一批“有溫度”、“接地氣”的好作品,引發群眾熱議。與此同時,湖北媒體作為全國新聞媒體的一個典型縮影,在這次為期兩個月的“千人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值得深入思考。

關鍵詞:走轉改﹔新聞﹔溫度

一、湖北“千人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的傳播價值

(一)新聞理念:百姓視角 挖掘新聞溫度

新聞的“溫度”,也就是新聞媒體的人文高度。做“有溫度”的新聞,就是媒體從社會關照的角度審視和理解新聞現象,找到與基層百姓需求相契合的傳播亮點。新聞工作者隻有把新聞寫在大地上、寫在人民心坎上,才能解決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隻有把視角對准基層,把版面留給群眾,才能彰顯媒體的民生情懷和“平民化”本色。

《武漢晚報》“關注環衛工人”系列報道堪稱“有溫度”新聞的典型代表。2012年10月15日,《武漢晚報》刊登了一張拍攝環衛工人王桂香因過度勞累靠樹打盹的照片,感動了上千網友和市民。《武漢晚報》趁熱打鐵,繼續刊發調查報道《武漢環衛工人吃冷飯已成習慣,門店討熱水被冷拒》,指出環衛工人每天干著最辛苦的事,但想喝一口熱水、吃一口熱飯卻很難的現實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震動。雅虎門戶網站制作專題網頁,並發起網上調查﹔網易、搜狐、新民網等多家網站轉載……當善待環衛工人的輿論持續發酵,《武漢晚報》順勢推出《晚報急添微波爐飲水機,服務附近環衛工》,呼吁愛心單位和人士,為環衛工捐贈微波爐、飲水機或保溫杯等。通過媒體的呼吁和號召,截至10月18日,《武漢晚報》共募捐到210多件愛心物品,陸續分發到武漢三鎮街頭的環衛休息間,武漢四大連鎖超市的637家門店也已全部挂起了“愛心服務牌”,主動招呼環衛工進店打開水、熱飯菜,整個愛心行動惠及環衛工約1.5萬人。

“報紙的主要產品既不是新聞也不是信息,而是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主要體現在社會影響和商業影響上。[1]”《武漢晚報》這次“關注環衛工人”系列報道就將媒體的社會影響力發揮到了極致,也充分挖掘出了新聞的“溫度”。新聞的“溫度”源於媒體人的社會責任感,更源於媒體人對基層百姓的感情積累。

(二)報道方式:基層體驗 提升新聞發現力

做“有溫度”的新聞,要對基層百姓懷有真摯感情,從心底去理解基層百姓,通過記者的親身體驗,深刻領會他們的所思所想,切身體會出基層心理。媒體不僅要走進基層現場,更要善於發現基層現場的新聞點,提升新聞發現力。湖北“千人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中,大批記者直奔基層和現場,發現平常生活中的閃光點,深入挖掘人物、故事、細節,將小故事與大主題結合,涌現出大量體驗式報道。

武漢交通廣播《暢行江城路》播出廣播專題《烈日下的堅守——記者實地體驗“建新華”崗長熊威的交警生活》,記者柳鶯、陳艷菲、賀曉春通過實地體驗武漢市公安交管局新華路崗崗長熊威的交警生活,挖掘出基層人物的真性情。柳鶯等記者的體驗式報道,不是“旁觀”,而是親身“參與”,不僅表現“我看到了什麼”,還突出“我感覺到了什麼”。感人的故事、生動的細節,原汁原味地展現了群眾最朴實的語言,極具現場感和參與感。

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才會更遠,群眾就是大地,斑斕的生活就是大地。隻有行走在基層,貼近群眾,深入群眾,才能挖到新聞富礦,直溯新聞本源。實踐証明,隻有深入基層群眾的生產生活、深入新聞現場,以敏銳的時代眼光提煉報道主題,以深厚的生活積澱豐富報道內涵,才能採寫出有價值的新聞作品。

(三)傳播效果:價值表達 呈現“有溫度”的新聞

做“有溫度”的新聞,就是要注重新聞價值的表達,有思想的傳播才是有影響力的傳播。沒有思想的統領,新聞事實的發生、發展就缺乏深刻的理由和宏闊的背景。湖北“千人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中,大批記者走訪湖北省縣域經濟發展典型的一百個縣,做出“五個湖北”建設百縣行系列報道。重點關注與湖北省委“一主兩副”、“一紅一綠”、“壯腰工程”、“農谷”、“中三角”等戰略相關地區,具體深入到村、到組、到人,採寫出了一批從微觀看戰略的大作品。

《楚天都市報》的“千人走轉改•唱響湖北河蟹品牌”系列報道,三路記者分赴江蘇和湖北省內的漢川、鄂州等地,多角度解讀湖北梁子湖大閘蟹與江蘇陽澄湖大閘蟹的差距,探究湖北省打造百億河蟹產業發展之路。不僅為讀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同時也提供更多的價值訴求,讓新聞表達成為思想表達,讓新聞傳播承載價值傳播,也更具影響力。

另外,湖北媒體挖掘出的襄陽90后大學生程威休學侍母的感人事跡,通過《楚天快報》及省內多家媒體連續報道之后,感動了全國數萬計網友,並在全國掀起新一輪的宣傳熱潮。新華社播發長篇通訊《寒門出孝子90后大學生休學侍母》,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人民網等都對程威的孝行突出報道。通過媒體對程威打工救母、帶母上學、休學侍母感人事跡的報道,傳遞社會正能量,顯示出新一代年輕人對傳統“孝道”的理解,對社會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有溫度”的新聞不是簡單地看新鮮看熱鬧,淺層次、一般化地反映問題,而應站在高處、胸懷大局來觀察,發掘能夠反映社會脈動、前進方向和時代精神的典型素材,加以生動深刻的充分報道,體現“走轉改”的深度和厚度。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