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現場,更加呈現求真務實、不尚空談之風,給新聞報道帶來了大量有效、有用、有益的新鮮素材,拓寬了報道的題材和視野。浙江衛視2013年全國兩會報道貼近大會議程、貼近浙江特色、貼近熱點解讀做好報道,共推出《首席新觀察》、《兩會在現場》、《 兩會好聲音》、《主播當代表》、《@全國兩會》、《聚焦兩會》六個特色版塊,充分彰顯中國夢的浙江腳步,傳遞浙江代表委員參政履職的好聲音。
立足現場 做有看點的報道
“干貨”,這一充滿生活氣息的詞,成了今年兩會流行詞。無論大會發言,還是小組討論,代表委員大都開門見山,直言問題。浙江衛視北京報道團隊聚焦浙江代表團的熱議現場,發掘浙江代表的鮮明特點, 還原代表委員的 “實話和真話”,堅持做“有看點的報道”,體現兩會的務實會風和媒體的朴實文風。
《兩會在現場》、《 兩會好聲音》兩大專欄都是採用現場實錄的手法,擇取有效信息,原汁原味反映浙江代表委員的心聲。《兩會在現場》注重現場紀錄,以審議和討論現場大家就某個共同話題展開討論為主要內容,要的是話題的深度和討論的熱烈度。《兩會好聲音》則密切關注代表委員在會上的某個獨到的觀點和特別精辟的發言。
3月5日播出的《(兩會在現場)政協委員:思想上的霧霾不除 環境上的霧霾難消》報道,以我省全國政協委員杜衛一在討論美麗中國話題時,在會場打開手機查看評點實時空氣指數為切入點,圍繞在場委員們的共鳴,集納現場多位委員的發言,並在採寫中緊緊抓住“治理空氣污染,首先是價值觀的改變,思想中的霧霾不除,環境中的霧霾也難以消除”這一核心話題進行了充分地展示。
3月9日播出的《(兩會好聲音)浙江代表建議:傳承發展漢字文化》的主要內容是陳振濂、許江兩位代表簡短的個性化發言,陳振濂代表呼吁“應該有一個全民的漢字書寫日,讓大家在這一天寫漢字而不是用拼音拼漢字”﹔許江代表則說“我們對中國字的感情對中國的感情對中國人的感情,是通過一個個漢字千百萬次書寫出來的,讓孩子寫書法不是要培養書法家,而是通過書法的練習培養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報道雖隻有短短40來秒,但話題和觀點都很集中。
兩個系列中,《自主創新不是光拿項目花錢》、《新藥上市為何要等十年?》、《教育公平還有多遠?》、《三公經費:既要敢晒又要敢管》等報道,充分展示了兩會熱烈的討論現場,節目現場感強,話題也非常契合社會熱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