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輪之1994:擴招前的高考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賀雄雷:
高考作文“湊字數”
“意外”找到興趣點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賀雄雷曾是中大最年輕教授。去年,他的研究成果以論文形式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雜志上,在廣東學術界引起較大反響。
回憶起1994年在湖南參加的那場高考,他說,當時的志願表上清一色填的都是計算機系,后來卻陰差陽錯地調劑到中大的微生物系,“搞生命科學研究,完全是一場意外”。
語文考試未安排好時間
賀雄雷還記得,高考時自己其他各科都行,唯獨語文考得不好,“150分的試卷隻考了91分,勉強及格”。原來,語文考試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當時語文考試要考180分鐘,但平時模考隻考150分鐘,賀雄雷習慣性把高考也當成150分鐘。考試進行了2個小時后,賀雄雷突然發現作文還沒動手。他想都不想,連忙下筆寫,好不容易把600字湊齊了。當時的考場規定,距離考試結束前15分鐘有鈴聲提示。但賀雄雷左等右等,鈴聲就是不響,他這才恍然大悟:距考試真正結束還有50分鐘!他隻好將作文劃掉重寫。
正是這個意外,讓賀雄雷語文考試受挫,也與第一志願復旦大學計算機系失之交臂。
“熱門”專業並非人人適合
1994年8月下旬,離開學不到半個月時,賀雄雷收到錄取通知書。由於復旦大學沒錄上,他被調劑到中山大學的一個他“完全沒聽說過的專業”——微生物專業。
進入大學后,賀雄雷真正接觸到生命科學,體味到它的奧妙,才發現這是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他一路在中大讀完本科、碩士,並於2007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生態與進化系博士學位。
談及自己調劑入校,並誤打誤撞地做上科研的經歷,賀雄雷表示,通常說的熱門專業,都是很片面的認識。“隻有真正接觸過,才知道到底長什麼樣,到底有多喜歡,有多不喜歡。據我所知,好多人最后走上科研,都是誤打誤撞進去的。”
賀雄雷建議,高考后學子填志願選專業時,不要一味地拘泥於“熱門”專業。“所謂的熱門,往往是從收入上定義,基本上就是說畢業后‘飯碗上有保障’。如果認為孩子很優秀,要真正成就一番事業的話,通常熱門專業給你的機會不會那麼多。”
本欄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雷 雨 本欄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