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九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人民日報》蘆山地震報道的輿論引導研究【3】

王亞鵬

2013年12月02日16:26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三、研究發現

(一)媒體利用集納手段,營造輿論熱點

如圖1,我們看到,地震發生后的第一周,有關蘆山地震的報道達到了190條,且在筆者在對文本的閱讀中觀察到,不僅僅是報道數量多,而且佔據重要位置,比如相關報道幾乎佔據了整個頭版,並且會有專題版進行集納,如“八方馳援、眾志成城”專版。在新媒體環境下,尤其是WEB2.0時代,蘆山地震的消息第一時間在新媒體上傳播,廣大受眾也在第一時間得知了這個消息,然而網絡媒體的權威性不強,公眾渴望及時了解蘆山地震更多的權威可靠的詳情,此刻傳統媒體尤其是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官媒、黨報權威性的優勢凸顯。在此次輿論引導報道中,《人民日報》繼承了汶川地震報道的經驗,顯得更為沉著,以大量、佔據主要版面的新聞信息滿足了廣大受眾的知情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營造輿論熱點,為后續號召民眾們伸出援手、馳援災區做准備,同時及時的、大量的權威信息也消解了謠言的傳播。

另外,我們也發現地震后的第二周有關蘆山地震的報道就急劇下降,以至於震后的第三周、第四周,有關蘆山地震的報道便以零星的方式出現,不再成為報道的主角。這與汶川地震后長時間、大規模的報道有些不同。筆者認為,一是經歷汶川地震,民眾對地震等自然災害的預防意識加強,自救能力有了很大地提升,再加上蘆山地震震級並沒有汶川震級高,此次蘆山地震傷亡人數相比汶川地震已經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而且從報道中我們也了解到災民們的心境更平和了一些,災后救援工作也更加有序、有效率。二是WEB2.0時代的到來,很多消息能夠更快地通過官方微博傳播出來,這與紙媒形成了優勢互補,雖然報道數量少了,可是效果卻依舊很好。三是數量的急劇下降的趨勢也從側面反映了經過幾次大災難砥礪的中華民族在黨和政府更加成熟的災難預警、處理體制下,在面對災難時更加從容,媒介素養也得到了提升,不再盲信謠言。

(二)輿論引導所表現的主要角色為黨政軍機構及官員

如圖2,我們發現《人民日報》在蘆山地震報道的輿論引導中主要表現的角色為黨政軍機構及官員,比例達39.59%,這一方面與《人民日報》作為黨的機關報的媒體性質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與人民的信息訴求密切相關,當災難發生后,廣大民眾最迫切知道黨和政府應對此次災難的政策和實時動態,因此媒體用大量筆墨及時傳遞黨和政府的決策一是履行了黨報的職責﹔二是順應民意,滿足民眾的信息飢渴,穩定民心﹔三是能夠樹立黨和政府的正面形象,增強民族凝聚力,比如報道習總書記心系災區和李克強總理親臨抗震第一線慰問災民,能加強黨和政府的親民形象,再如大量鏡頭對准救災的軍人,使民眾的安全感提升,使整個民族的凝聚力大為提升。

另外,報道的第二主角就是受災群眾,這樣的報道符合了“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的“三貼近”原則,也是前一段時間新聞界“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良好影響。媒體將群眾觀點、群眾路線體現在新聞宣傳實踐中,增加了新聞的接近性和人情味,使得受眾更樂於接受媒體傳達的觀點,輿論引導的效果更好。比如這次對蘆山地震的報道中,有一個“震區日記”的小欄目,記者將視角對准受災群眾,展現他們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以及對未來新生活的向往。短小且充滿人情味的一篇篇日記,平民化的視角使得它更能打動人心,輿論引導效果更佳。

(三)輿論引導的內容主要以慰問與救災為主

如圖3,我們知道,新聞傳播有其自身的規律,輿論引導符合新聞規律,才能產生最大和最好的效果。[ 劉建明,紀忠慧,王莉麗輿論學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165.]所以震后的報道主要集中於慰問和救災應該是符合新聞規律之舉,也是震后廣大民眾最為關心的事情,“民眾的意見受到媒體的尊重,被媒體充分表達,媒介的輿論效能就能充分發揮出來”。[ 劉建明,紀忠慧,王莉麗輿論學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157.]此外,慰問和救災也是黨和政府這一時期的中心工作,作為黨報的《人民日報》自然也應該配合黨和政府的工作,向廣大民眾及時傳遞黨和政府的政策和工作動態。除了報道慰問和救災,災民的自救和感受也佔到了報道內容的很大一部分,筆者認為這樣的輿論引導非常成功,因為,此次蘆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很大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受災群眾在黨和政府更加健全的救災體系下精神狀態、震后心態等各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提升,用大量內容報道受災群眾的情狀,能從側面反映近年來黨和政府預警機制、信息公開以及災后救援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比正面宣傳、說教的輿論引導的效果好。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