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及建議
黨報的核心讀者是社會管理者,承擔著宣傳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使命,在宣傳和指導方面的作用無可置疑。黨報在處理重大時政新聞時,雖然有意講究宣傳藝術,凸顯新聞價值,但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以《人民日報》為例,這些問題包括:
(1)形式主義較為嚴重,會議新聞、文件精神學習活動佔用過多版面資源,可讀性較差。
(2)俯視視角主導,過多記錄領導人的“起居注”,內事外事活動記錄太多,與普通民眾日常生活關聯較強的新聞較少。
(3)政績展示過多,成為各地政府公關宣傳的窗口,寫誰誰看,誰寫誰看。
(4)過於重視“安定團結的思想上的中心”(鄧小平語)的政治作用,與公眾輿論場存在一定的脫節。
當然,經過努力,《人民日報》在頭版上的革新也有不少值得肯定之處:
(1)配圖生動新穎,新聞中加入圖表數據或是新聞背景、名詞解釋類鏈接,使得報道更易為公眾理解。
(2)開創“今日談”類短評,短小精悍,雖然議題上仍然更多配合領導人講話及文件精神,但是在語言上是一大突破,引導評論向更為通俗接地氣的方向發展。
(3)注重對於社會民生及熱點議題的回應,在文體上進行了一定的創新,稿件更具實用性。
而《人民日報》頭版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有賴於切實抓好如下改進:
(1)處理好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的關系,減少會議/文件/精神學習新聞的比例及所佔用的版面資源,減少程式化的新華社全文刊發稿件,提供更多的政策通俗化解讀。比如3月份兩會期間,《人民日報》的頭版幾乎全被各種會議新聞佔滿,4月份則全版都是領導人外事活動,忽視對其他議題的統籌。可以簡化與黨報報道范圍關系不大的領導人活動的報道或採取簡訊的形式,為其他議題騰出一定的版面空間。
(2)盤活整張報紙的新聞資源,以重要新聞事件為核心,形成輻射圈。建議更加從新聞專業的角度進行新聞價值的判斷與新聞稿件的編排,選定每一個議題板塊的核心事件,同時顧及報道平衡的問題,運用區位排序、強勢排序等原則以加框突出,使得核心事件與各版相關信息組合成事件的全貌。
(3)更加注重視覺效果的開發。使圖片新聞成為頭版的“常客”,並加大對於圖片新聞的採集,避免因過多採用新華社圖片而造成的版面同質化現象。
另外,發揮自身在新聞配圖設計上的優勢,多多借鑒信息圖示的制作方法,使得新聞稿件更生動活潑且易於理解。
(4)進一步加大對社會民生領域的關注與報道,對於社會熱點及時回應。近年來《人民日報》改革動作並不少,但是社會上仍存在眾多偏見,除了報紙本身受各種條條框框影響、更多只是小修小補的原因外,刻板印象太深短時間內無法扭轉也是重要原因。雖然飽受詬病,但是《人民日報》的主流地位與政策風向標的性質仍然是公認的,無論社會熱點是正面還是負面,及時回應方能夠以新聞專業能力贏得媒體同行及社會公眾的尊重。
(5)提高新聞稿件的時效性。盡管頭版中均標明是前一天的本報電或是新華社電,但是一些頭版新聞的文章導語中仍存在模糊時效性的做法,如採用“近日”“日前”等詞匯,其中不乏一些地方政府政績展示的公關稿件。雖然可能無法做到當日事當日審當日發的高效,但建議減少此類新聞時效性不強的新聞稿件,更多放置一些社會熱點新聞。
(6)豐富評論議題,加大對於社會熱點的關注與點評。研究樣本中,頭版評論基本都是配合政策文件或領導人講話而作,過於宏大敘事,缺少對於基層民生議題的關注,過於強調政治感召力,容易引發讀者反感。建議改變單調的評論選題現狀,加大對於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且更多從社會基層的視角而不是俯視的視角。
總的來說,中央級黨報關於主要領導人會議和活動的稿件仍佔較大比重,而且篇幅較之頭版其他文章處在明顯優勢地位。應注重新聞點和關鍵信息的提煉,並靈活運用小標題來突出重點,主次有序,層次分明,避免直接長篇摘錄會議發言、不加提煉加工的做法,嘗試以讀者的視角來關注,以記者的語言來重新表達,而非一味照錄發言。在標題的擬定上,也應突出個性,採用精練准確的表述。在報道領導人的內事外事活動時,也應該具體考慮其重要性,避免過度擠佔其他更具新聞價值信息的版面空間,在篇幅的處理上也應盡量壓縮,提高表達效率,努力使會議和活動報道信息化和新聞化,增強時政新聞的可讀性。
同時在形式上可以考慮採用記者側記和背景介紹、闡釋評論的報道形式,選取獨到的視角報道必要的會議和活動信息,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為信息增值,而非簡單充當傳聲筒。在篇幅的控制上,可以採用轉內版的形式,隻在頭版保留標題和簡短摘要,轉入內版中詳盡闡述,採用背景鋪述介紹台前幕后的信息,深度解讀評論和專題報道輔助理解,增強思想性和信息附加值。
中央級黨報在圖片及圖表的使用上可以更加靈活,可以考慮使用更有生活氣息、人情味十足、更有創造性的作品,而非千報一面地採用標准化、模式化的內容。作為深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中央級黨報,雖要體現庄重和嚴肅,但可以主要落實在內容上,充分發揮資源和信息優勢,以高水准的報道和評論獲得尊重,在具體的表現形式上,可以適度靈活,增強國家大報的親和力和貼近性。
中央級黨報還應適度增加國際新聞的比例,不應局限在外事活動的范疇,應打破思想束縛,充分發掘有新聞價值的報道內容,而且不止步於事實和事件層面,而是充分解讀其意義與影響,以啟發民眾。讓黨報的宣傳色彩降低,更凸顯“新聞紙”的價值。
地方性黨報應以本地新聞為主,兼顧國內外重大新聞,充分凸顯地方特色和個性,行使好民生服務功能,更好地體現對突發和重大事件的應對能力。既要體現宣傳價值,但更多要考慮新聞和市場價值,拓展黨報創新的空間,使黨報能體現時代發展特征,煥發生機與活力。
尤為重要的是,無論中央級還是省市級黨報,對於突發公共事件和敏感話題,通常還處在失聲狀態。黨報要想充分發揮輿論引導的作用,就要直面民眾的質疑與關切,在第一時間回應問題,爭取實現問題的妥善有效解決。
(作者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參考文獻:
[1]田小平.短稿標題化 中稿提要化 長稿立體化——廣州日報以“淺閱讀”引領厚報閱讀新方式[J].新聞實踐,2009(10).
[2]杭春燕.改文風,黨報頭版創新擔重責——碎片化傳播中媒體的責任追求、深度追求[J].中國記者,2013(4).
[3]夏海澄.黨報一版報道的新趨勢新變化[J].新聞戰線,2013(7).
[4]《人民日報》編輯部.人民日報扎扎實實轉作風改文風求實效[EB/OL].中直黨建網,2013年5月21日,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3/0521/c117092-21557037.html.
[5]彭美,孫亞京.《人民日報》頭版改版領導人報道減少[EB/OL].大河網,2013年1月18日,http://news.163.com/13/0118/09/8LG76OAF
0001124J.html.
[6]錢江晚報.人民日報改版一月:頭版輿論監督從零增到12篇[EB/OL].2013年2月2日,http://qjwb.zjol.com.cn/html/2013-02/02/content_1991817.htm?div=-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