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12期

外交新思維的政治修辭策略探析【3】

——以習近平同志出訪八國的演講為例

戴 盈

2014年01月07日11:25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五、政治修辭的心理認知

筆者運用漢語詞頻軟件,分析習近平同志的演講特色和演講意旨,通過詞語歸類分析后,比對政治修辭的五要素,分析出政治修辭所具備的心理認知要素,即個性心理認知、民族心理認知、語境認知、社會心理認知、社會政治心理認知五個方面。緣何分析政治修辭的心理認知?這是因為修辭活動在政治演講中處處可見動機。我們在說話或閱讀時,都會揣摩作者的心理,政治修辭亦然,而且政治修辭的修辭動機更加直接,目的性非常強。動機是修辭活動的指向和目的,並對修辭活動具有統率作用,修辭皆是圍繞動機而來。如果政治修辭中缺少動機,那麼話語不但瑣碎不堪,而且修辭內容失去靈魂,沒有實際意義。動機還是評價政治修辭的標准,衡量是否通過心理認知達到了交際目的。如果僅僅將動機寓意於話語中那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恰當的表達方式。這就需要演講者根據語境合理使用詞語進行修辭,將心理認知內涵於話語的修辭中。

(一)個性心理認知

個性心理在心理學上屬於普通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范疇,在普通心理學中,它指“能力、氣質和性格”[10]﹔在社會心理學范疇,個性心理則是“社會成員之間無影響的心理”[11]。我們在這裡所說的個性心理主要包括演講人當時的心態、動機、態度、情緒這些即時性要素,以及性格、氣質、風度、價值觀等穩定的心理要素。“既然個性心理與修辭交際具有共變關系,那麼在修辭過程中,修辭者就可以通過對自身個性心理的認知分析和對交際對象的個性心理的認知分析,准確有效地控制修辭行為的各個層面,如對話語信息量、言語方式的控制以及對語氣、態度等輔助修辭手段的調控等等,以提高話語建構的適切性……個性心理認知對於話語構建的意義,就在於能有助於修辭者平衡交際對象的心理需要與修辭目的、修辭任務之間的關系,一方面可以提供適合交際對象心理需要的信息量,另一方面可提供適合於達到交際目的的修辭方式。”[12]對於修辭手段、語言信息和措辭方式的選擇,趙啟正教授曾經風趣地說:“在對外傳播中,要多講中國故事——中國的發展實際、中國人的生活。如果我們要表達的核心內容是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話,它相當於是維生素C,它本來是在蘋果裡的,這個‘蘋果’就是中國的社會現實和相關的故事。與其給外國人維生素片,不如給他們原生態的蘋果,由他們自己去體會中國的社會主義本質。”[13]

(二)民族心理認知

民族心理在社會心理學中這樣定義:“民族心理是構筑在一個民族的經濟地域基礎之上並滲透著該民族共同文化傳統、決定著該民族人們性格和行為模式的共同的心理傾向和精神結構。”[14]在政治修辭中,民族心理的認知主要體現在道德觀念、民族感情和價值觀念。民族心理認知是一個多層次復合認知體系,在不同的場合具有不同的含義,當一個漢族人面對其他少數民族的人民進行演講時,它表示“漢民族”,而作為國家領導人出訪外國,民族心理則指的是“中華民族”。作為中華民族這一綜合體,在本文所選取的習近平同志的演講中隨處可見民族心理這一要素(“中華民族”在演講中出現了16次),在多國演講中都出現了“孔子”“孔子學院”以及我國對外交流所主導和推廣的“發展”(出現274次)、“合作”(出現175次)、“交流”(出現48次)和“互利”(出現22次)等理念和原則。“任何修辭交際行為都離不開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都離不開修辭者所立足的特定社會價值觀念系統,民族心理作為一個潛在的觀念體系,它對修辭行為的統轄是全方位的,其控制力滲透在言語交際行為的各個層面,從動機的確定、信息的安排,到詞語的選擇、句式的調整、語段的位置,話語修辭功能及修辭效果的評價判斷,都有民族心理浸染其中。”[12]244

(三)語境認知

語境認知指的是演講者對“言語環境中各種信息的直覺處理過程,認知的范圍應該是與修辭交際密切相關的各種因素,宏觀上包括社會文化背景,如社會政治、社會道德、民族心理以及自然地理環境”[12]65,而在本文中,語境認知採取狹義的定義,指的是演講者根據演講對象所處的地理環境、演講場景、演講地點和演講內容所進行的措辭行為。對於修辭的語境認知直接觀照演講主體話語動機的確立、措辭話語的選擇、修辭格的選取,以及根據語境來實施恰切的修辭行為。語境認知能夠加強價值和道德觀念的理解強度、深度和廣度,隻有看准對象把准脈,才能取得良好的認知效果,使得話語更加准確、生動、充滿感染力。根據語境,演講者選擇合適的語言和修辭,充分運用故事賦予意義,不僅善講故事,而且要會講故事,還要講好故事。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中國華僑在布拉柴維爾特大暴雨中救出12位剛果鄰居,青海玉樹地震后剛果政府捐建的“中剛友誼小學”,加德納夫人的“Kuling(彭嶺)”之行等等,這些故事的講述不僅真切、生動感人,更拉近了演講者與演講對象之間的心理距離。

(四)社會心理認知

社會心理認知在政治修辭的建構中居於重要地位,任何演講主體在修辭中都要考慮演講對象所處的社會意識和社會形態,按照演講對象的思維方式來考慮修辭行為的共性特征,基於“民俗”“文化”“習慣”“喜好”來闡述雙方所共有的心理體系,反映演講者與演講對象所共有的行為趨勢和基本態度,並通過社會生活的多面向來展現社會心理對演講修辭的統合作用,不斷影響著建構話語的過程,制約演講者的修辭效果。“衡量朋友真正的標准是行動而不是言語”,“一片土地的歷史,就是在她之上的人民的歷史”,“有知識,世界一片光明﹔沒知識,眼前一片混沌”,這些話從國家領導人的口中說出,賦予了更為豐富的含義,瞬間就縮短了演講者與演講對象的心理距離,增強了話語力。

(五)社會政治心理認知

在政治修辭的動機分析中,格外強調社會心理認知中的社會政治心理認知。政治心理屬於政治學的范疇,它指的是社會成員對其所處的社會政治活動、社會政治關系過程中產生的政治體系、政治理念、政治信仰和政治行為等一系列的認知感情。政治修辭作為政治活動,具有調控功能,能反映各方面的政治形勢,並在言語交際中關涉社會成員間的社會行為、政治辭令的調配、政治話語的下達等,對政治修辭的影響是系統而全面的。在外交中更要注重政治心理認知,妥善處理不同政黨、不同民族、不同國家間的政治關系。

六、研究局限及結語

本文通過文本分析法探求演講文本中共有的修辭特質有以下研究局限:

第一,研究方法單一。如能夠結合定量方法,以演講對象所獲知的實際演講效果為研究對象,結合本文的研究方法,綜合考察影響政治修辭的因素則更有研究價值,也將在跨文化交流中產生更加切實的貢獻和啟發。但由於研究對象的代表性問題及研究成本高,本文隻能探索性地從文本分析中得到。

第二,就肯尼斯·伯克的修辭理論而言,本文借鑒了鄧志勇、楊永春在《美國修辭批評:范式與理論》一文中對修辭批評范式缺陷的探討,即“傳統范式批評家往往隻看到一個方向的影響,即背景、職業訓練、興趣、修辭者目的等影響了話語,話語又影響聽讀者,不考慮讀者對修辭者的期望對修辭者的反作用”。[15]

在當今全球化時代,中國的聲音已遍布世界各地,如何讓世界各國人民不僅聽到我們的聲音,而且能夠領會並認同我們的見解,這是當下極具挑戰性的課題,也是每個跨文化學者的研究責任所在。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很多領域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妖魔化中國”“黃禍論”等仍然不絕於耳。跨文化交流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利用修辭策略,讓外國公眾理解並認同演講者的政治目的和政治利益。外事活動中國家上層的演講活動則在跨文化交流中佔有重要地位。演講者的政治修辭策略將直接決定著政治說服效果和構建政治認同。“布迪厄在《語言與象征力量》一書中指出:這一過程的關鍵環節是政治代言人通過自己的言辭使一個團體獲得了意志、計劃、希望和前途。受眾成員一旦通過對修辭者言辭的認同而獲得了政治意志和政治參與的計劃,很快就形成了一股勢力。而這一新勢力的形成反過來又賦予這一言辭以致辭對象如今擁有的象征和物質力量,使言辭的潛能得到了實現。”[16]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0級傳播學博士生)

參考文獻:

[1]陳望道.修辭學發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年7月第1版,1982年4月第3次印刷.

[2]李軍.話語修辭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60.

[3]劉文科.權力運作中的政治修辭——美國“反恐戰爭”(2001-200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從萊庭,陳魯亞.西方修辭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5]亞裡士多德.修辭學[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社,2006:23.

[6]柳亞猛.西方修辭學史[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7]逄群.試析伯克新修辭同一論——以林肯葛底斯堡演講為例[J].現代交際,2012(11).

[8]港報:習近平開啟中國外交新風格[EB/OL].新華網,2013-03-31,http://news.xinhuanet.com/cankao/2013-03/31/c_132274391.htm.

[9]周總理訪非掀起中非建交高潮[EB/OL].北青網,2008-12-30,http://www.china.com.cn/fangtan/zhuanti/2008-12/30/content_17033012.h

tm.

[10]曹日昌.普通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464.

[11]沙蓮香.社會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3:35.

[12]陳汝東.認知修辭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

[13]2011年3月5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政協委員談公共外交”專題記者會上,趙啟正教授的演講。

[14]全國13所高等院校《社會心理學》編寫組編.社會心理學[M].廣州:南開大學出版社,1996:312.

[15]鄧志勇,楊永春.美國修辭批評:范式與理論[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3).

[16]陳娟.話語動機與力量——以奧巴馬連任勝選演講的修辭人格建構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3(3).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