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中國報業》>>2014年·第1期

用“簡單”營造“開門大吉”——訪劉正舉和他的團隊

特約記者 唐 陟 實習記者 周文元

2014年01月23日15:00    來源:中國報業    手機看新聞
劉正舉
劉正舉

一檔沒有事先張揚、播出期間也沒有進行大肆炒作的電視益智游戲節目《開門大吉》,成為央視2013年綜藝節目的一匹黑馬。該欄目是央視於2013年元旦全新推出的游戲益智節目,由原《開心辭典》團隊打造。節目將一個源自愛爾蘭的電視創意進行了徹底本土化改造,大幅修改了節目規則,增加了中國情感和“家庭夢想”元素,並創造性用二維碼打通了電視節目與互聯網的快速通道,在全球首創二維碼實時同步電視互動方式,獨家推出手機和電視雙屏互動游戲,並在舞美、燈光、視頻效果等方面全方位超越原版節目。

據一組權威收視數據顯示:《開門大吉》在CCTV-3首播收視率就達1.86%,較上年同時段收視率提升98%以上,在一周全國上星頻道綜藝節目排名中位列第四。隨后收視率節節攀升,最高達2.36%。2013年平均收視率1.8%,不但是全國收視率最高的益智節目,而且是央視綜藝收視冠軍,並長期穩居全國上星節目一周綜藝類排名第一陣營。被業界譽為“2013年全國成長最快的欄目”。在第六屆全國《綜藝》年度節目暨電視人評選中,榮獲“2012年度游戲益智節目”大獎。

一檔投入不高的節目何以在一堆大制作高投入的“真人秀”、“歌唱類”節目包圍下,短期內異軍突起﹔一檔沒有大牌明星、沒有炒作、近乎原創的節目,何以能吸引眾多眼球。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採訪了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開門大吉》制片人劉正舉和他的團隊。

劉正舉,60后電視人,曾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第一品牌電視益智游戲節目《開心辭典》制片人、總導演。

以“簡單”制勝

記者:作為老牌益智娛樂節目《開心辭典》的原班團隊,為什麼要將節目改版為今天的《開門大吉》,背后的原因是什麼?

制片人劉正舉:將《開心辭典》改版成《開門大吉》的原因隻有一個,我們的《開心辭典》當時是國內最大、最成功的益智類游戲節目,播出十幾年了,觀眾也有審美疲勞。我們必須推出新節目,從團隊經驗來說,一定還是做益智類節目。我們過去是NO.1,未來依然要做NO.1。之所以選擇《開門大吉》,是因為我們在選擇新模式和節目改版方向時,大膽准確地預測它能帶來很好的收視。

記者:《開門大吉》能在短期內迅速站穩腳跟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有哪些關鍵詞和元素可以與同行分享?

制片人劉正舉:節目成功的關鍵詞有三,第一個是情感共鳴。《開門大吉》以音樂為載體,是一檔鼓勵普通人通過游戲闖關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家庭夢想、通過多種藝術手段挖掘展現普通人的人性光輝、和觀眾進行情感共鳴的節目。隻有抓住了觀眾的情感,才不會產生審美疲勞。第二個關鍵詞是成功的本土化改造﹔第三個關鍵詞是追求細節完美,細節決定成敗。

導演馬蒂:這個節目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很簡單,它不復雜、不炫技,進入門檻低,隻要是普通人心懷夢想就能參加,節目中又穿插了簡單的模仿秀。《開門大吉》其實就是做了別人不太願意做的事,將所有看似簡單的元素巧妙組合在一起,以“簡單”制勝。

導演翟銳鈞:節目成功的關鍵詞我認為是:有情懷、有懸念、欣賞性強。我們在原版節目模式基礎上融入了大量本土化元素﹔選手因為有故事所以有懸念,在編排、選擇歌曲時也將“懸念”二字貫穿始終﹔節目互動性強,能和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導演沈忱:雖然我們不是一檔晚會類節目,但在燈光、舞美等配套硬件上堪比晚會﹔也不是一檔專門的訪談節目,但在設計訪談聊天的環節上,我們就像做訪談節目一樣去精心准備。節目融合了各種電視元素:真人秀、游戲、晚會、訪談等,並且每個點都融合得很好。導演要像設計過山車跑道一樣去設計和調動觀眾情緒,吸引觀眾往下看,這就是一個平衡搭配的過程。

導演孫遜:《開門大吉》就是在深入研究觀眾喜好后做的一檔有誠意的節目。不論從環節設置,還是歌曲選擇上,節目形式都比較簡單。觀眾看到選手是跟自己生活和經歷差不多的人在參加,比較有帶入感。

導演江哲:1.獨特性,這是一檔具有獨特和唯一性的新節目﹔2.具有特別強的參與感﹔3.二維碼的廣泛運用,使節目在短期內迅速集結人氣。

導演吳竹平:第一,選拔機制靈活,選手具有廣泛性。第二,因為誰都可以來參加節目,所以帶來了極大關注。第三,有懸念。雖然節目的設置和環節並不復雜,但懸念從頭到尾一直存在。第四,真實。節目組的原則是把選手的真實情感表達給觀眾,從中挖掘正能量,而不會過度包裝。

記者:《開門大吉》的成功開創了以“簡單模式”出奇制勝的收視奇跡,也是對國外節目模式進行本土化改造的成功范本。請問,國外節目模式在進行本土化改造時應遵循哪些原則?

劉正舉:原則有三,其一,不要扎堆跟風,跟風絕對沒戲。其二,要有領先性,要有引領潮流的勇氣和眼光。其三,引進的節目,要做就要將它做到極致,在本領域內做到最好,並形成標准和標杆,這樣才可能引領潮流。如《我是歌手》,過去從來沒有一個節目把明星拿來PK,並且直播PK過程,PK后還有淘汰﹔像《中國好聲音》,之前從來沒有一個節目組能花兩千萬元來做音響,現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效果。所以,從模式引進的角度來說,要做就做到極致。

翟銳鈞:原版是一個帶有博彩性質的獎金豐厚的音樂達人節目。我們在做第一版樣片時,發現隻猜歌,沒有故事,會很乏味,而且在節目中設置巨額獎勵也不現實。在隨后的第二個樣片,我們有意識強化了選手的個人信息,增加了情感元素。觀眾能看到跟普通生活很接近的一個人,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人實現一個夢想,富有親情,獎金也有了存在的意義。很多外國節目,放到中國不一定成功,因為有價值觀的沖突,畢竟中西方文化土壤和環境不一樣,這是在對節目進行本土化改造中一個較深的感觸。

沈忱:本土化改造有點像新瓶裝舊酒,國內要接受和改造國外一檔節目,不是換瓶子,而是換酒。對節目的本土化改造,其實就是對其核心內容和蘊含的價值觀和文化內核的改造。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