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4年第1期

成就報道要有“辯証思維”

——《轉變,中國道路的歷史性跨越——從十六大到十八大(上)》寫作體會

人民日報任仲平寫作小組

2014年02月10日14:48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我們採寫的《轉變,中國道路的歷史性跨越——從十六大到十八大(上)》,目前榮獲第23屆中國新聞獎報紙評論類特別獎。非常感謝把中國新聞獎特別獎這一殊榮,再次授予任仲平文章。對我們來說,這種支持與厚愛,包含著更多殷切期許,也意味著更大的創新壓力。在觀念多元多樣的今天,黨報政論的吸引力、說服力在哪裡?在紛繁復雜的輿論場上,主流媒體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

擔負這次任仲平寫作的,是人民日報評論部。正如人民日報社社長張研農同志所言,每個重要歷史節點上的任仲平寫作,都是對一段歷程的概括總結和凝練升華,也都是對寫作者思想水平和創新能力的巨大挑戰。這篇《轉變,中國道路的歷史性跨越——從十六大到十八大》,寫的是十六大以來的十年。總結這十年的成就,是十八大報道的重要主題。對寫作小組來說,從怎樣的角度切入,才能呈現這十年的本質特征,反映這十年的巨大進步?以怎樣的方式展開論述,才能更好地對接宏觀成就和人們的微觀感受,進而凝聚起最廣泛的共識?

換句話說,對於橫跨十年的成就報道,怎麼寫,才能避免就事論事的枯燥沉悶、甚至過分“拔高”的空泛空洞?寫什麼,才能在情理交融中贏得讀者的信任、激發人們的信心?

經過反復探討,我們認為,中國這十年的成就,突出表現在這樣兩個方面:從外部看,當西方自由市場遭遇嚴重危機之時,中國的制度優勢充分彰顯,發展水平邁上一個大台階,中國道路的優異表現給世界以希望、給中國以信心﹔從內部看,科學發展觀的確立,實現了“發展版本”的升級換代,把“人”放在最高位置,發展理念的升華贏得人民的支持與信任,成為發展最根本的動力。

“信心、信任”,這是中國這十年發展所收獲的最大政治財富,也是我們總結十年“轉變”的最終指向。這樣的立意,超越了“改革十年”“挑戰十年”“奮進十年”等通常意義上的定位,開辟了一個新的角度。

對這一主題,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盧新寧建議,不要先入為主給出結論,而應將筆墨集中在發展理念之變帶來的歷史性跨越與關鍵性突破上,以理性統籌論述,用文明說服讀者,以求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實踐証明,這種努力達到了預期效果,文章發表后,無論是在網絡、傳統媒體公共平台,還是在十八大代表駐地和小組討論會上,都受到高度評價。有人說,被文章深深打動了、說服了,有的代表在發言中成段地引述文中內容,並贊揚文章為“十八大主題宣傳的扛鼎之作”。

回顧文章寫作過程,如果說有什麼心得,那就是重點把握“時、度、效”,努力體現“辯証思維”,並突出以下幾個意識: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