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1期

簡論中外電視節目中“一脈相承”與“各具千秋”【4】

李葉子?

2014年02月13日14:12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二)表演選秀類真人秀

談到表演選秀類的真人秀節目,就不得不提到湖南衛視的王牌節目《快樂女生》。這檔節目從誕生起就是一種眾說紛紜的社會現象和文化事件,精英與大眾不約而同地投入到這個集體事件中來,其中夾雜狂歡的喜悅、左派悲觀的批判、憲政主義者樂觀的民主發現等等[1]。

就像好萊塢的大片生產一樣,美國有著相當成熟的偶像生產線,《美國偶像》就是其中的一個非常典型的代表。每一季的賽事都會有選手一夜成名,簽署到有名的唱片公司,從此之后的命運就被改變了,從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凡人搖身一變,成為全美耀眼的“新星”和全國少男少女崇拜的偶像。

同樣作為制造偶像的表演選秀《快樂女生》與此同時也制造出了風靡全國的偶像新星——李宇春。這個不同於平常審美觀念的有著中性風格的女生,正是因為她的出現,全國上下刮起了一場“中性潮流”的審美颶風。

不同於《美國偶像》偏“表演”性質的節目構造,《快樂女生》更傾向於展現出被淘汰的每個瞬間,於是有了另一個熱火詞匯“PK”(Player Kill),《快樂女生》更熱衷於展現PK的每一個細節,選手之間的競爭關系一個追著一個,密集地發生、發展、不斷推向高潮。復雜的環節設置讓每個人都與任意的另一個人發生了某種直接的關系。通過來自各個角度的投票最終確定淘汰的人員,與此同時也會進行屬於中國特色的抒情方式——煽情。每一個選手的離去都會引起喜愛她的“粉絲”的眼淚,來自父母、朋友等等的或視頻或現場的鼓勵,讓節目中充滿溫情,除了競爭所產生的火花之外,更多的是來自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碰撞。

而相似之處又在於,如果說《美國偶像》之前的演唱比賽是在“前台”按規矩去表演的話,《美國偶像》和《快樂女聲》則從“前台”走到了“后區”,不約而同地表現出審美的“后區”性。在具體的制作上,《快樂女生》在比賽“PK”的背后,通過對“后區”的關注以情感來吸引觀眾的眼球,而《美國偶像》則是在比賽之時也直接將鏡頭攝向后區,以“爆料”后台的事情來吸引觀眾的眼球。

對於表演選秀類真人秀節目的“克隆”與創新使得國內電視節目更具看點,因為每一個參賽者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通過節目短暫的時間來了解另一個人的故事不失為了解社會的一個好方法,仍舊是摹仿+學習+創新的思維理念,使得電視節目更貼近國內受眾的“口味”,於此同時創造這個節目的衛視也獲得了更多的收視率和他們想要的收益。

對於中國電視節目對國外節目的“借鑒”、“摹仿”、“克隆”與創新都是依據中國現有的國情而做了更加適合本土發展的變化,不僅保留了國外節目的“原汁原味”更添加了屬於中國特色的敘事構思方式,“中西合璧”的節目更加適合國人的收看理念。那些“變形摹仿”來的創意將一直在我國的電視節目中熠熠生輝!(作者簡介:李葉子,女,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電視欄目及頻道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法.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 王彩平,錢淑芳.電視變形計——外國經典節目的中國化改造[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8.

[3] 魯豫.心相約[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

[4] 苗棣等.中美電視藝術比較[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5] 韓君倩.紀錄電影的敘事策略與風格回望[J].電影藝術,2006(2).

[6] 於東田.布萊希特、阿爾托對亞裡士多德戲劇理念的反叛[OL]. 游吟時代,http://www.youyin.com/yudongtian/yy1653.html.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