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反瓊瑤”、胥渡吧與春晚吐槽大會
(一)瓊瑤與“反瓊瑤”
如果說《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還是一次草根強人的“單打獨斗”,那麼近來流行於網絡上的諸多同人創作,似乎發生了一些突破性的變化。
以近一兩年來活躍於網絡空間中的“反瓊瑤”風潮為例,該風潮最初發源於網絡小說界的“還珠同人熱”。近幾年來,由於影視作品在講述新故事、好故事的能力每況愈下,並一味追求市場效益而出現了種種反作用,具體來說,例如電視台和文化部門不斷機械化地復制已有的成功模式,對各類經典劇目進行翻拍,或是干脆不斷重播從前熱播的劇集——《還珠格格》、《新白娘子》、《西游記》等,這種沒完沒了地重復播放終於引發了觀眾們尤其是年輕群體的極度不滿,無奈之下,部分觀眾在不看電視的選項之外,開始採取一種更為積極的應對方式——通過各類惡搞、同人創作的方式來獲取某種愉悅和平衡。
最初,網絡小說中“反瓊瑤”題材的作品,主要是以穿越、重生、耽美等方式,通過改變原作中某個人物的性格,或是增加一兩個新人物,來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徹底顛覆原作中的愛情觀、價值觀乃至世界觀。而且,這樣的作品並非少數,而是逐漸發展成一種固定的主題分類。盡管在劇情、結構設計上推陳出新的力度上稍嫌欠缺——很多作品只是在重復已有的橋段與模式,但這並非簡單的機械式“復制”,而是在看似簡單重復的不斷書寫中逐漸添加新的元素,並開展新的思考。通過這種重復式的書寫,使瓊瑤式的“美麗與哀愁[6]”被不斷解構。在此之前,盡管以李敖為代表的諸多知識分子早就批判過瓊瑤小說和瓊瑤劇的淺薄與幼稚,卻並未有效阻止瓊瑤在大眾當中的傳播與流行。在這一點上,霍加特的基本信念找到了有力的注腳,即大眾文化具備能夠自我調整的能力,無論是在品味形塑、還是在政治革新或思想解放方面,因此,認為大眾文化僅能被置身之外的知識份子修正的觀點就顯得過於絕對了。總而言之,“同人”創作,已經成為一種具有批判性、教育性的參與式活動,大眾在反復地試驗和嘗試中具備了某種自我修正的能力。
(二)胥渡吧
“反瓊瑤”題材的同人作品不僅出現在網絡小說界,在各大社交網絡平台和視頻網站,人們以多種多樣的方式,如制作各類惡搞圖片和同人視頻的方式,紛紛加入到這場全民狂歡的惡搞運動中來。其中,以胥渡吧為代表的各類同人創作團體,更是為這種“肆虐”式的惡搞快感增添了一些新的意義。
胥渡吧的同人創作,是以經典的影視作品作為原材料,尤其是在網絡上備受吐槽的諸如瓊瑤劇、《新白娘子傳奇》及其他在電視上常年循環重播的常青劇集,進行情節改編和模仿配音,因其惟妙惟肖、幾可亂真的配音技巧,及微博、貼吧等網絡平台的強大傳播速度而迅速走紅。
考察胥渡吧的創作歷程,可以發現,最初的“還珠格格”系列同人與當年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走得的還是相同的路線,尤其是其還珠格格系列,是其迄今為止分享量和點擊率最高的系列部作品。其后推出的“新白娘子”系列和其他同人創作,在延續之前“還珠”系列風格的同時,還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其著眼點已不再是對特定影視劇的惡搞和奚落,而是借其人物之口,發己之幽情。在作品《新女屌絲傳奇之最炫皮鞋風》中,台灣著名配音員“許仙”的原配音者“劉小芸”首次加盟,用網友們所熟悉的經典嗓音,對“許仙”這一角色進行重新演繹,之后,胥渡吧陸續邀請了“法海”、“小青”的原配音者,以原作中的“官方”嗓音進行惡搞式演繹或是針砭現實的同人創作,尤其是對“高考”、“釣魚島”、“春運”、“加班”、“工作難”、“購房難”等現實問題和社會事件進行辛辣的調侃。用“官方”的熒幕形象和“官配”聲音,以自己的方式,講述自己的故事,這正是對“同人”作為一種“表達”與“反抗”方式的絕佳注釋。
隨著知名度的不斷提高,目前的胥渡吧已逐漸擺脫“業余”團隊的性質,正在嘗試走入主流媒體所開辟的娛樂空間,並開始與一些知名企業進行合作,共同開展一些文藝活動。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