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蝙蝠俠首映槍擊事件帶來的啟示和反思
(一)提升媒介素養,規避媒介冷暴力
現代社會的人們生活在被媒介包圍的世界中,電視中、電影中、書刊雜志中不斷的涌現為了吸引人眼球而出現的暴力元素如凶殺、槍擊、搶劫等,因此,我國媒體在相關事件中也要有所借鑒:一方面,在報道含有暴力元素的新聞或事件的過程中,我國的媒體應當擔當起“人民喉舌”的責任,盡量減少對於犯罪手法、犯案方式的細節性的描述。同時,提升大眾媒介在營造社會價值,規范行為准則方面的正面效用,發揮其“社會化作用”,宣傳主流價值觀,樹立真正道德標杆。另一方面,提高媒體從業人員自身職業道德,切實踐行新聞專業主義,履行“把關人”職責,把握報道的傾向性,切勿為了擴大銷量、收視率、票房而渲染事件的暴力噱頭、刺激性場面等等。
(二)拓展全民關注點,給予社會邊緣人物更多關心關注
在美國之前發生的一系列槍擊暴力事件中,犯案者都有著一定的共同點。因對朱迪福?斯特的過度迷戀而行刺美國時任總統裡根的約翰?欣克利是個孤僻、古怪有點自閉的人。而2007年發生的在弗吉尼亞大學橋園槍擊案的凶手趙承熙,據同學們的描述是一個不怎麼說話,每天呆在電腦前沒有什麼朋友的“孤獨者”。而霍爾姆斯更加是個在任何一個校友社交網站的好友頁面都找不到他的名字的異類。這類社會邊緣人物,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被排擠、孤立。缺少交流的人物才更容易當情緒積累到頂點之后,通過意想不到的方式宣泄出來。因此,媒介在進行報道,或者是制造文化產品的過程中,應該加大對於社會邊緣人物的聚焦力度,引起社會成員對於弱勢群體或邊緣人群的關注,緩解或消除社會中的不穩定因素,促進社會成員的和諧相處,減少突發危機事件的發生率。
(三)增強受眾的辨別意識,自覺抵制媒體失范影響
除了對於媒介加以規范以抵制媒體暴力和其余失范行為的影響之外,受眾也要增加自己的主觀判斷的能力,增強主體性地位,堅持受眾在傳播中的本原位置、保持主體間的差異性多元性,把握自身擁有的各項權利,成為積極能動的信息使用者、接收者。在法律道德規范的引導下,提升媒介素養,形成獨立自主的信息接受模式和理解記憶模式,淨化媒介不良信息的影響,提煉媒介優質信息的內核,養成科學良好的信息咨詢接收習慣,培養合理的受眾—媒介的溝通傳播模式。
(作者簡介:謝妮,女,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新聞傳播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傳媒與文化產業研究。)
參考文獻:
[1] 趙允芳.解剖“媒介暴力現象”[J].傳媒觀察,2004(12).
[2] 趙強.美國校園血案背后的媒體責任[J].求是雜志,2007(10).
[3] 蝙蝠俠.俠影之謎“幕后花絮”[EB/OL].http://movie.mtime.com/ 16620/behind_the_scene.html#menu.
[4]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