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俞頌華的報刊實踐
俞在《申報月刊三周年紀念辭》中鄭重說到:本刊“以增進最大多數的民眾的福利為目標,盡其經濟與文化的使命。”俞認為,報刊是一種社會公器,而不是黨爭的工具。俞一生任過十幾家報刊的編輯、記者和總編輯。
張黎敏、夏一鳴對俞頌華主編《時事新報》副刊《學燈》進行了分析和研究,認為俞在主編《學燈》期間對《學燈》進行了改革,呼應“五四”。同時發起了關於“主義”和“問題”的大討論,在主編期間既是編輯,也是作者[6]。俞在主編《學燈》期間,使《學燈》成為“嚴肅探討問題猶如有生氣的副刊”,與《民國日報》副刊《覺悟》、《晨報》副刊,同被稱為“新文化運動的三大副刊”。
1932年5月俞頌華應史量才之邀主編《申報月刊》,開始了他在申報館五年的主編工作。周芳對1932∼1935年俞主編的《申報月刊》進行研究,分析了俞在主編《申報月刊》時的編輯特色:淳厚的整體風貌、編排上的進步做法、重視與讀者溝通[7]。
俞在蘇聯期間進行了大量的新聞採訪,寫了大量的評論。有學者對俞寫的“蘇俄通訊”進行了研究。楊麗娟分析了俞“蘇俄通訊”形成的原因,並認為俞的“蘇俄通訊”有以下特色:注重直接“對話”、注重細節描寫、注重使用對比手法[8]。同時楊麗娟在《瞿秋白、俞頌華與“蘇俄通訊”》中分析了瞿、俞二人寫的“蘇俄通訊”影響,並認為他們的文章“復原”了真實的蘇俄,揭穿國內反動派的欺騙宣傳,加深了中國人民對蘇俄社會主義的了解,推動了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同時也改變了作者本身的思想傾向[9]。而葛思思、俞湘文在《十月革命后俞頌華在蘇俄的採訪》中詳細的記錄了俞沒去蘇俄前以及在蘇俄期間和離開蘇俄后的一些活動,並介紹了俞的一些作品,比如《蘇俄之感想與見聞》、《勞農俄國之觀察》等,使人們對俞在蘇俄的活動以及發表的作品有了更深的認識[10]。另外,藍鴻文在《新聞界》中對俞在莫斯科發表的文章進行了刊載[11]。
張鴻慰對俞在廣西的辦報活動進行了研究,俞在廣西辦報時仍然一如既往,踐行著自己的新聞理想。在《廣西日報》工作期間,俞頌華事必躬親。有時約定的社論稿直到深夜未送到,他就拿起電話頻頻催促。除星期天外,他每晚值班處理版面,審閱大樣,然后快筆撰成社論或短評,熬到付印才去休息。這時報上的短評,常常隻有幾十字,多則一、二百字,有時一日兩篇,都是配合當天的要聞進行評述,文字清新,說理明確,對讀者起指導作用。同時面對國民黨的巨大壓力,忍讓不肯低頭,作者贊他“清貧顯志節” [12]。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