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反權威修辭的分類
權威指的是某些被授予合法性的人與其他人之間的一種“領導”與“服從”的社會關系。在反權威修辭中,新聞工作者利用人類對某一新聞事件已有的認知經驗,將其與權威對該事件的觀點進行對比,使之形成認知上的對立,即受眾的經驗觀點與權威觀點的對立,最終將影響受眾對新聞事件乃至權威的言論產生好奇。以韋伯[4]為主,結合Blau[5]與Durkheim[6]對權威的分類,最終將權威類型劃分為五類,即傳統權威、人格魅力權威、官僚權威、職業權威和道德權威。反權威修辭的形式即表現在受眾結合自身認知經驗對新聞事件的預判與不同類型權威觀點的對立上。
(一)反傳統權威修辭
傳統權威是指傳統上居於統治地位的人合法性的既定信念。反傳統權威修辭是指居於統治地位的人所表達的觀點與受眾認知經驗不符所導致的陌生化。如近期一則標題為《山西平順官員:淹了河南,關我×事》的新聞引起了關注:平順縣交通局原局長郭忠勝兩年前在縣政府討論“非法往河道裡傾倒石渣”問題的協調會中稱,“隻要沖不了我老百姓,你淹了河南,關我×事!”即使作為普通的公務員和干部,其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是不容改變的,更何況是時任縣交通局局長一職的領導干部。一個局長爆出這樣的粗口確實不能與其身份相符合,陌生化效果得以生成。而在隨后北京青年報記者標題為《山西平順爆粗口局長:干部間這麼說話會感覺親切》的追蹤報道中,該原局長為自己的行為進行了這樣的解釋,這一言語又使得受眾一片嘩然。該原局長的前后言語完全不符合普通群眾對人民公務員的身份判斷,在前后兩篇新聞報道中,新聞工作者都是用該官員的原話作為新聞標題,這既增強了新聞的真實感,又使得受眾能夠直接通過雷人言論與自己的認知經驗進行對比,從而產生陌生化效果。
(二)反人格魅力權威修辭
人格魅力權威是指受眾單純對某些人本身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而產生一種情感上的依賴。反人格魅力權威修辭是指對受眾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所表達的觀點與受眾對此人格魅力權威的認知經驗不符所導致的陌生化。人格魅力權威形成的主體主要為藝人明星、媒體工作者及成功人士等意見領袖。如TVBS網站近期的一則標題為《成龍又失言!“好想看到海嘯地震災難”》,報道指出華人功夫巨星成龍近期親自到美國為自己的新電影進行宣傳,在接受外媒專訪時,沒想到他又失言了。當記者問到美中關系時,成龍的原意是想表達很喜歡看到全世界一起合作的感覺,沒想到話說得太快,他卻說成“好想看到有些國家,出現大海嘯或是大地震的災難”,他還說:“如果沒有海嘯、地震,大家沒事做,就會吵架。”這一席話,又引起一片嘩然。正因為成龍長期以來熱心公益、心系天下的正面形象才使得大家更容易對新聞標題所描述的新聞事件產生好奇。雖然受眾在進入新聞正文觀看了詳細內容之后知道這是一種無心失言,但新聞標題與人們對成龍以往的認知經驗之間形成的陌生化效果已經生成,這則新聞標題吸引眼球的目的已經達到。
(三)反官僚權威修辭
官僚權威是指高職位的人或機構通過基於規則和條例發布、實施命令及獎懲所體現的權力感。反官僚權威修辭是指對受眾具有一定權力的人所表達的觀點與受眾對此權威的認知經驗不符所導致的陌生化。如2012年東方衛視標題為《女教師被局長強奸,派出所稱戴套不算強奸》的新聞。該言論是女教師報案后,阿鄉市派出所指導員對其發出的。該新聞標題為前后分段式,前半段使得受眾對該新聞事件的起因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以便於形成自身對這一案件的判斷,后半段的派出所指導員的言論是對於這一案件的判斷,當受眾判斷與作為官僚權威的指導員判斷發生沖突的時候,陌生化效果顯現,人們對該案件更加好奇。派出所作為中國公安系統的基層組織,其職責是堅決同犯罪分子作斗爭﹔防、控各種事故的發生,管理社會治安,維護公共秩序﹔保障人民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保衛國家安全。而這位指導員的言論與其工作職責嚴重不符。陌生化的新聞標題也是吸引受眾眼球進而導致該新聞被輿論持續關注的原因之一。
(四)反職業權威修辭
職業權威是指熟悉和掌握達成共識的專業技術或知識的人或組織機構。反職業權威修辭是指受眾對在熟悉某一領域專業知識的人所表達的觀點與受眾對此權威的認知經驗不符所導致的陌生化。如標題為《浙江一村庄數萬小蟾蜍集體遷徙 專家稱正常行為》的一則報道。按照地震常識,人們一般認為青蛙蟾蜍集體遷徙是一種地震前的預兆,標題的前半段即給我們這樣的一種經驗預判。但后半段的專家觀點即打破了這種預判,使受眾對自己的經驗判斷產生了陌生化。其實蟾蜍集體遷徙確實有多種原因,但是人們更關注它作為地震前兆的這一現象。因此蟾蜍的地震預警功能就作為鈍化經驗之一為人們所熟悉,當專家提出這屬於正常現象時也引起了受眾的好奇和關注。
(五)反道德權威修辭
道德權威是指比我們本身道德水平更高的、加在我們身上的傳統道德力量。反道德權威修辭是指受眾對具有較高道德水平的人所表達的觀點與受眾對此權威在道德層面的認知經驗不符所導致的陌生化。如央視《焦點訪談》標題為《央視批富豪相親會 女孩反問:你們不愛錢?》的節目。該節目深度報道了有關富豪相親會這一特殊的社會現象。其中一個女孩直接反問記者“你們不愛錢”的言論頗為奪人眼球並最終被選為新聞標題。
在人們自身的道德意識中存在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朴素的財富觀,認為金錢的獲取有可能造成人性的墮落等不良后果。在該報道中,一個女孩表達自己對金錢的喜愛,這一言行及觀點有悖於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念,極易被人們貼上“拜金女”的標簽。因此,記者採用這一標題是希望達成一種傳統道德價值體系影響下的受眾與拜金觀點之間的陌生化效果,使採訪對象的言論與道德權威形成對立,進而引起受眾的關注。
通過上述案例分析,我們得出認知經驗、權威效應與陌生化之間的關系公式如下:
認知經驗(受眾)-權威效應(權威)=|陌生化|
在該公式中,陌生化的絕對值越大,証明受眾的認知經驗與其對權威觀點的認知差距越大,其吸引受眾的效果就越好,越能夠通過新聞標題緊緊抓住受眾,使其對標題下的報道內容做進一步的關注。受眾在權威效應的作用下會對自身經驗預判進行檢查,當受眾不能理順權威觀點和自身經驗預判的對立關系時,受眾的興趣和興奮點得以激發,新聞標題即完成了其吸引眼球的任務。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