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聞標題中使用適當的修辭手法,僅改變新聞標題語言的表現形式就能夠產生陌生化效果,使得單調、乏味的新聞報道也能為受眾所關注。反權威修辭即是諸多應用於新聞語體中的一種修辭手法。什克洛夫斯基認為文學語言是制造陌生感的工具,是將人們熟悉的、自動化了的事物鈍化、陌生化的手段。在陌生化視野下分析新聞標題中專家言論等權威觀點與受眾認知經驗的關系,探尋權威觀點與受眾認知經驗之間的矛盾沖突對新聞標題的作用,是研究新聞語體中修辭手段應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關鍵詞】反權威修辭﹔經驗預設﹔陌生化﹔新聞標題
一、引言
在信息爆炸式傳播的當下,能否在第一時間抓住受眾的眼球已成為評價新聞標題好壞的標准。近來,“標題黨”作為強化新聞報道傳播效力的有效手段被廣泛使用。雖然部分新聞的報道內容無聊乏味,但因其勁爆的新聞標題而能迅速被人們關注並廣泛傳播,這其中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新聞標題新鮮的語言形式更易於受眾選擇與讀取。陌生化原則在新聞標題寫作中的運用較為常見,陌生化帶來的新鮮感和奇特感在吸引受眾眼球的同時,也能突出新聞報道的新奇性,從而激發受眾對具體內容的閱讀興趣。在近兩年的各種新聞標題中,基於陌生化原則的反權威修辭正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標題修辭方式被新聞工作者廣泛使用。那麼,什麼是反權威修辭,涉及反權威修辭的陌生化原則是如何在新聞語言中發生作用的,新聞標題中反權威修辭的表現形式又是怎樣的?
二、標題中反權威修辭的理論基礎
新聞標題如何吸引人?除了具有新鮮的新聞內容外,還取決於新聞編寫人員對具體文字的把握,通過改變新聞標題的語言形式,使其具備反權威修辭的效果。這一過程綜合了陌生化原則、認知經驗和權威效應等理論。反權威修辭的功能在上述理論的綜合作用下才會在新聞標題上得以實現。
(一)陌生化
陌生化原則滲透於新聞報道的各個環節,陌生化的語言形式使得乏味的新聞內容也能為受眾所熱捧。陌生化理論最初是由俄國形式主義者什克洛夫斯基在文學層面提出來的。他認為,人們對事物的認知是一個由陌生化到自動化的過程,當人們對某一事物的認知形成思維定式之后即生成鈍化和機械性。“為了打破感知機械性,就需要採用‘陌生化’來創造出新形式,把人們的感知從機械性中解脫出來,使人們通過閱讀不同形式的文學作品恢復對生活的新鮮感受。”[1]在新聞學領域,新聞標題的“陌生化”就是力求運用新鮮的、奇異的語言形式打破人們已經習慣的新聞報道語言形式。不僅如此,新奇的語言形式甚至能夠改變人們對單調、乏味的新聞內容的態度。以突破語言常規的方式,改變原先單調、乏味的新聞語言形式而使其變得陌生,從而給受眾帶來新奇的心理體驗。遵循陌生化原則能夠將受眾已知的事物以新鮮的、不同尋常的新聞內容重新呈現在其眼前,從而產生新鮮感。
(二)認知經驗
新聞活動的主體可以分為傳者和受眾。研究、分析受眾對生活中各種事件的態度和傾向,掌握受眾的認知規律,有利於新聞工作者完善新聞傳播工作。受眾的態度和傾向往往取決於其自身的直接或間接的認知經驗,任何人或多或少都具有對社會方方面面的感知體驗。胡塞爾的“生活世界”理論認為,世界不應只是充滿理性的、科學化的世界,也是一個被人們感知和經驗著的世界。“在生活世界中,所有實用的目的、欲望、態度都能對認知方式和思維取向產生影響,因而所有的真理都是主觀的、相對的。”[2]韓合林對維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理論內涵也有獨到的解讀,他認為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形成是基於歷史的風俗、習慣、制度、傳統的部分或全部繼承。[3]同時,胡塞爾與維特根斯坦的理論均認同了人類經驗的趨同性及合理性。由上述觀點可知,人類的不同個體也能夠獲得共同的認知經驗,人類共同的認知經驗決定了受眾群體對各種新聞事件的態度具有普遍一致性。如人們對災難性新聞的關注點普遍在“損失”方面,這是認知經驗在反權威修辭中發生作用的基礎條件之一。
(三)權威效應理論
在常規的新聞活動中,權威往往作為佐証新聞事實的利器,能夠起到增強新聞真實性的作用。其原因就在於權威效應。權威效應又稱權威暗示效應,是指當一個人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時,其言行較他人就容易引起重視並具有引導性,也更容易使人們相信其言行的正確性。在新聞採訪中,引述權威觀點以期產生權威效應的現象較為普遍。以新聞工作者的採訪報道實踐為例,依靠採訪與新聞事件相關的權威對該事件發表看法以佐証新聞,是增強新聞真實性且使新聞具有導向性的有效手段。
反權威修辭是以陌生化原則、認知經驗和權威效應三種理論為基礎形成的修辭方式。當受眾結合自身認知經驗對某一新聞事件產生的認知判斷與權威發表的觀點不一致時,受眾認知經驗與權威效應的對立就會形成,進而產生陌生化效果。因此,“陌生化”理論、“認知經驗”理論和“權威效應”理論是反權威修辭的理論基礎。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