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4年第2期

解讀基於傳媒視覺化的兒童媒介使用困境【3】

覃芹 何秋紅

2014年02月26日13:44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五、應對緣於傳媒視覺化的兒童媒介使用困境的建議

了解“兒童”對於成人的意義。在長達1000余年的歐洲中世紀裡,識字屬於特殊的技藝,教育也只是貴族僧侶的專利,兒童完全混跡於成人世界,當時的西方世界就沒有關於兒童成長發展的概念。直到15世紀中葉,隨著人類發明活字印刷術,童年作為一個特定的概念才逐漸出現,“兒童越來越成為受尊重的對象,它是一個特別的產物,有它不同的本質和不同的需求。他們需要與成人世界分離並受到保護”。[7]童年觀念的確立還不到300年的時間,這意味著,童年是一個文化上的概念,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對兒童的保護和關愛是一個社會健康文明程度的標志。

拒絕兒童媒介內容的過度視覺化。成人世界中的許多元素,諸如權謀、私欲、恐懼、性等等,都必須小心翼翼地隱藏於兒童世界之外,文字本是保証兒童區別於成人的重要工具,文字造成的閱讀屏障能避免兒童過早地接觸這些內容。但無孔不入的現代傳媒卻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這一屏障,傳媒的視覺化更令此情況加劇。

在大街小巷的各式零售攤點,內容低俗的圖畫書和零食、玩具擺在同一個位置銷售,在國內書店行業普遍不景氣的狀況下,兒童圖書銷售管理的渠道約束應引起關注。兒童讀物的過度視覺化,其誘因在兒童,但實施者是成人。成人應有意識地自我約束,趨利但不害義,本著對兒童負責的態度,出版圖文並茂而不是純粹使用圖像制造視覺沖擊卻內容空洞的兒童讀物。

包括兒童影視節目、以兒童為目標的電腦游戲,無不是成人的作品。當然,這些傳媒形式本質上就是視覺傳媒,也正因為如此,成人更應該努力調動兒童全方位參與傳媒活動的興趣,配合兒童化的語言,並有意為兒童的思考和想象留出時間和空間,制作有利於兒童全面均衡發展的電子媒介內容。

合理安排兒童的家庭活動。兒童在幼兒園或學校,畢竟受制於集體活動和課程安排,其媒介使用是受限的。但在家中,兒童媒介選擇的范圍擴大了,書刊、電視、電腦、iPad、手機等都在他們觸手可及的范圍內,而家長往往因為忽視孩子閑暇時間的安排而放任他們的媒介選擇。在傳媒視覺化的現實情境之中,家長應鼓勵兒童有節制地接觸電子媒介,將他們的興趣導向印刷媒體,並盡可能地引導孩子對紙質傳媒的挑選,不要聽任孩子被過度的視覺因素吸引。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王昱(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