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3期

從好萊塢電影看美國文化傳播及對中國的啟示【2】

張  燕

2014年03月04日14:15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二、好萊塢電影的文化傳播特點

(一)好萊塢電影中的美國文化價值觀的體現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幾乎心中都會存有對於英雄的強烈幻想,想象著能像英雄一樣保衛世界和平,維護人類的尊嚴,好萊塢電影則是針對這一點進行了擴大,甚至發揮到極致。不論在西部片,警匪片,還是勵志片中,英雄人物往往單槍匹馬、勇闖虎穴,歷經艱險在最后一刻戰勝了邪惡勢力,小則維護家庭,大則保衛國家。

這種精神表現在電影裡,便是美國片中形形色色的“孤膽英雄”。從50年代起,具有“個人主義”的英雄人物比較多的出現在美國的西部片中。1978年《超人》電影成為了美國個人英雄主義的鼻祖,超人以拯救人類和世界為己任,對抗邪惡,保護弱小,他像是超級警察一樣捍衛著世界和平與真理,在經濟大蕭條的時代保有基本的社會良心,無疑這個英雄形象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另外,2008年小羅伯特•唐尼飾演的鋼鐵俠……都是個人英雄主義的集中體現。

經典好萊塢電影以“人性化”作為其主要思想內核,它的敘事被要求服務於人物的展現和情節的進程。這種敘事的方法本身是將電影媒介的作用最大化:通過對主人公心態的描述,將人性中美好積極的一面展現給觀眾,讓觀眾受到鼓舞,振奮精神,勇往直前的面對任何困難和挫折。比如電影《阿甘正傳》就是這種精神的典型代表,這一主題僅僅是《阿甘正傳》淺層面的主題,是一種可以被其他國家、其他民族的觀眾理解的普遍的人性化主題。除此之外,《阿甘正傳》還有更深層面的主題:即表現美國60∼80年代一代美國人處在傳統價值觀走向沒落、新的價值觀正在產生這一歷史動蕩時期由於信仰的喪失所出現的焦慮、不安、失望、無助、迷惘、絕望、希望、追尋等復雜的情緒,以及這代美國人對傳統美國精神、美國價值觀的擯棄、尋求與最終回歸的過程。

(二)好萊塢電影的普世價值觀

美國是個尊重個性、崇尚個人主義的國家,同時又提倡自我奮斗。自我奮斗成功的故事是“美國夢”的精髓部分。無論是卡內基從一貧如洗的學徒工到富甲天下的鋼鐵大王,還是林肯從平頭百姓之家平步青雲地登上總統寶座,他們都是美國普通人津津樂道、夢寐以求的成功典范。個人奮斗的前提是不依靠別人,勤奮的工作是方法,獲得成功是最終目的。成功包括獲得更多的物質財富,過上更富足更美好的生活,實現個人價值,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較高的社會地位等。這種價值觀念契合了不同社會階層共同的心理訴求,因而也成為好萊塢電影的“灰姑娘模式”、“成長模式”得以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好萊塢電影在呈現宏大場面的同時,還特別注重其故事的完整性和對人情人性的深度挖掘,能撩撥起大多數人的感情之弦,表現人性的普遍認同。比如影片《亂世佳人》以內戰前后的美國南部為背景,講述了一位美國南部佐治亞州庄園主的女兒在內戰前后十年多時間的人生經歷,著重勾畫了她與埃斯利、查爾斯、弗蘭克和白瑞德錯綜復雜的愛情糾葛,但更加體現了她為保護家園照顧家人做出的不懈努力。戰爭奪取了她的驕傲,但卻塑造了她勇敢堅強、樂觀獨立的品格。這部電影受到了人們的普遍喜愛。在物質文化豐富的今天,人性與人情是好萊塢電影進行跨文化傳播的基本價值訴求,成為好萊塢電影票房成功的重要支點。

電影《泰坦尼克號》不是在向我們展示一艘豪華游輪在撞擊冰山時的場面有多麼的驚天動地,而是向人們展示在面對災難時,大家互相幫助,勇敢無畏的精神,還有感人的愛情故事。《雨人》是巴裡•萊文森1988年執導的一部劇情電影,由著名演員達斯汀•霍夫曼和湯姆•克魯斯主演。查理•巴比特發現父親將遺產留給了患自閉症的哥哥雷蒙•巴比特,便計劃騙取這筆財富,並計劃利用哥哥超強的記憶力去賭博贏錢,但在此過程中,血緣的親情打破了原有的疏離,真摯動人的手足之情取代了查理原先隻求一己利益的私心。影片最終的落腳點是兄弟之間難以割舍與剝離的情感,讓人感動。

好萊塢所攜帶的現代價值元素不僅僅是西方的更大程度上也是普世的,普世文化廣泛吸引觀眾掏錢到院線觀看電影,普世價值人性本能又存在密切聯系,它與人最深處流露的自然屬性即欲望文化或者稱為消費文化相吻合,這就是好萊塢電影文化在世界電影市場中“開疆拓土”的根本原因所在。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