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3期

從好萊塢電影看美國文化傳播及對中國的啟示【4】

張  燕

2014年03月04日14:15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三、好萊塢電影的跨文化傳播對中國的啟示

毋庸置疑,好萊塢電影成為美國對外進行文化輸出,甚至進行文化霸權的武器。好萊塢電影在全球的強勢傳播,對當代中國電影帶來不小的沖擊,同時也帶來深刻的啟示。

首先,中國電影要想在全球化語境下改變自身的弱勢地位,將本國電影推向世界,就必須積極的參與跨文化傳播。“一個民族或國度文化的進步,離不開文化傳播的健康進行。‘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交流的文化系統是沒有生命力的靜態系統﹔斷絕與外來文化信息交流的民族不可能是朝氣蓬勃的民族。[3]”

第二,電影是工業化大生產的產物,是一項規模巨大的社會文化事業,它總是對時代和社會的一切都非常敏感地作出反映。“作為一種復雜的文化現象,它的意義決不僅僅在其自身,而是由它可以觀照出特定時代和特定社會的文化精神。反過來當然也可以說,這些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也必然給電影留下投影”。所以,電影作為一種“為他人而拍”的社會藝術,必然具有傾向性。這種傾向性,來自於電影制片人、編劇、導演、攝影、演員等創作人員的思想文化歸屬、政治信仰、民族歷史積澱在影片中的自覺不自覺的反映和流露,體現在影片的形式、內容上從而形成了一部電影的政治主題和民族主題。

中國電影由於深受傳統儒家文化藝術價值觀的影響,以及出於對伴隨中國電影成長的中國百年歷史動蕩的反思和社會責任感,更是一向具有強烈的政治傾向和厚重的民族性格。文革對民族文化的壓制和政治理念的歪曲,反而促成了文革后中國電影在政治主題、民族主題的創作上找到了一個全新的角度,達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但是,過於重視政治電影和民族電影的現實,卻同電影的本性和中國電影走向國際影壇的普遍希望存在著事實上的矛盾。因為,電影作為一門聲畫藝術的本性,顯示出電影是一種國際語言和全人類語言,而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政治的思想形態語言或是某個民族的本土語言﹔電影走向國際影壇,也首先要求影片能夠使其他國家、其他民族、其他文化以及其他思想意識形態下的觀眾群和電影評論家看懂它、理解它,而不僅僅是隻有對影片所反映的民族歷史文化、性格習俗和國家的政治制度、社會形態了如指掌的本國電影觀眾、歷史學家、政治學家才能看懂它、理解它。(作者系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新聞傳播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傳播理論研究。)

參考文獻:

[1] 徐海娜.電影的力量——好萊塢與美國軟權力[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9(4).

[2] 齊隆壬.好萊塢,電影與政治[J].當代,1999(3).

[3] 馮天瑜等.中華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