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的興盛
形成企業集團的日本大眾傳媒必須要有巨額資金來維持和管理自身龐大的組織。這些媒體勢必和跨國企業、手握大權的政治家關系密切,不會報道不利於贊助商的消息。
在日本大眾傳媒規模不斷膨脹而內容質量下降的同時,隨著信息通信技術進步而發展起來的社交媒體逐漸興盛,打破了過去大眾傳媒壟斷信息的局面。
日本社交媒體的第一波流行是在2000年前后。在其中唱主角的是以“2頻道”為代表的匿名BBS、價格網等比價點評類網站以及博客等。隨著YouTube從2007年開始支持日語,Twitter 2008年推出日語版,社交媒體在日本進入迅速發展階段。截至2012年底,使用社交媒體的日本用戶達4965萬,佔互聯網用戶總數的52%﹔社交媒體登錄總數達2.2億,也就是平均每個社交媒體用戶擁有4.5個賬戶。
與每天坐在記者俱樂部裡以居高臨下的姿態播發口徑一致的新聞不同,社交媒體上傳播的許多信息常常是發布者親身經歷和親眼目睹的。日本普通市民通過使用各種社交媒體,想方設法從信息操縱的咒語中解脫出來。
可以說,社交媒體在日本也如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一樣,是作為國民監督從政者,以及大眾媒體的社會網絡而發揮作用的。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社交媒體的這種監督功能逐漸給個人生活、企業活動、經濟產業乃至政治狀態帶來巨大影響。
而在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中,社交媒體作為信息發布新途徑的作用更加顯著。
大地震發生后的最初幾分鐘,大眾傳媒的報道人員來不及趕到現場,普遍處於失聲狀態。而社交媒體不僅第一時間發布了地震消息,更在較短時間內通過大量用戶的描繪勾勒出事件全貌,形成文字、圖片、視頻的多媒體報道,顯示出明顯優勢。
除作為媒體的信息傳播功能外,社交媒體在東日本大地震中還發揮了聯絡和救援信息發布平台的作用。與日本移動通信網絡在地震中遭受重創相比,日本互聯網的基本架構抗震能力強,因此,當和災區聯絡的呼叫80%出現問題時,基於互聯網的Twitter、Facebook、mixi等社交媒體自然成為震后人們聯系的主要工具。災區民眾借助社交媒體向親友報平安﹔救援人員通過社交媒體為無家可歸者提供避難幫助等各種信息﹔被困者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求救信息,從而獲得及時救援的例子也不少見。
據統計,東日本大地震發生的2011年3月,Twitter的日本用戶數比2月份增加了470萬以上,達約1757萬。地震發生后,用戶每分鐘通過Twitter發布1000多條消息,Twitter上的熱門話題十之八九與地震相關。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