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4年第3期

對東北淪陷前后日俄報刊的調查、研究與利用【3】

焦麗

2014年03月31日10:40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三、俄、日報刊文獻的價值

(一)淪陷前的俄、日報刊文獻價值。從俄國早期的報刊發行地點多在東北哈爾濱,可以看出沙俄擴充疆域,侵佔、瓜分的地方就是東北,尤其是與之相鄰的黑龍江地區,侵略者的野心可見一斑。俄國侵佔東北,是為了出兵遠東,爭奪太平洋的霸權,謀求侵佔我國東北以便在遠東佔一不凍軍港作為海軍基地。哈爾濱作為中東鐵路的樞紐、俄國侵華的據點,成為俄國在中國的新聞出版中心,《新邊疆報》《遠東報》《回聲報》即反映了沙俄攫取東北筑路歷史和侵佔東北實質。

《新邊疆報》大量報道過八國聯軍將領聯席會議以及李鴻章簽訂、修建中東鐵路的真實歷史事件,是我們今天追溯東北在“九•一八”事變前就遭到殖民入侵的源頭﹔《遠東報》在沙皇奪去黑龍江以北、烏蘇裡江以東大片土地后狡辯道:“觀之俄國雖強,苟無確實據者,雖一尺之地亦不能謀奪於中國也”“查俄國本意確不願與中國起事,其一舉一動無不欲維持兩國和平友誼”。甚至顛倒黑白說“先時俄國並未以軍力對付中國,殆后事機日迫,中國實有反對俄國之心,而擬將俄國排斥於滿洲境外,俄國於是增兵於邊境,以保護遠東自有之權利也”。此報也曾客觀報道過中國國內實情和一些政治斗爭,1910年10月至1911年4月,哈爾濱發生大瘟疫,連續撰稿,發表疫情。尤其對“五四”學生運動從正面加以報道,5月9日發表“北京學生之愛國潮”,詳細報道北京學生游行示威過程﹔5月11日又發表《論北京學生之大活動》,抨擊北洋政府鎮壓學生的罪行以及中國各地和哈爾濱的響應活動情況,報紙因此遭到查禁。該報新聞報道注意時效,許多歷史事件記載翔實,重要報道有始有終,對各國動向、軍事、人文地理以及我國社會情況都有真實記載。紅黨《回聲報》創刊當年的9月11日刊載了《中國民眾的真正敵人是誰?》,文中一針見血地明確指出“是帝國主義列強和地主、軍閥與資本家”。﹝9﹞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廢除了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沙皇俄國結束了對東北的侵略。

日本對東北侵略的性質與俄國不同,其固有的軍國主義思想、有限的資源與國內的經濟危機使日本對面積廣大、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的中國東北垂涎三尺,導致了從俄國手中爭奪東北的日俄戰爭爆發。僅從《盛京時報》《北滿洲》《東邊商工日報》便可窺見一二。

《盛京時報》1906年10月18日對歷時一年半慘烈的日俄戰爭記載道:“東北陷入槍煙彈雨之中,死於炮林雷陣之上者數萬生靈,肉飛血濺,產破家亡……”﹝7﹞日俄戰爭后,日本從沙俄手裡取得東北南部管理權,1908年在哈爾濱出版的《北滿洲》的發刊詞公然宣稱“北滿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有待於我們日本人開發”,要使《北滿洲》成為在滿日本人的“指南針”。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時,《北滿洲》猛烈抨擊俄國政府無能,鼓吹趁哈爾濱混亂無主,日本取而代之,行使權力。該報出版后,日本在哈的一家情報機構北辰社評論此報說“對北滿和俄國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刊登了許多有價值的資料”。后淪入日本控制的安東《東邊商工日報》1931年8月15日披露滿鐵派遣遼寧省資源調查隊真實事件:“最近,滿鐵挑選100名通曉華語與熟悉東北人情之社員及專家,喬裝華人,秘密前往東北各縣,調查礦脈、山嶺、河流、人口、道路等資源及地理情況,以為經濟侵略及軍事佔領做准備。”此項報道事變后被滿鐵搜集保存在滿鐵秘密檔案中。而當時的舊中國正處於落后、腐朽、軍閥割據的混亂狀態,佔據東北的奉系軍閥張作霖之所以對蘇共報刊大肆圍剿,一方面是出於反對共產主義,另一方面是得到了日本的支持。日本政府多次表示“必須給張以優厚的待遇”,﹝10﹞“援助掌握滿蒙實權的張作霖,以此來確保我國在滿蒙的特殊地位”。﹝11﹞日本在張作霖統治時期控制了東北的經濟命脈並駐扎軍隊,取得了一系列非法特權,正是日本官方蓄謀已久、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的制定和實施,最終為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奠定了雄厚的政治、經濟、軍事基礎。

(二)淪陷后的日偽報刊文獻價值。日本辦報目的也與俄國不同,報紙是關東軍、滿鐵在內的官方統治機構直接操縱、利用“實施國策的先頭部隊”,具有殖民統治和軍事侵略特征。因此東北淪陷后的政治、經濟、民情多見於當時發行報刊的原始資料中,《盛京時報》《滿洲報》《哈爾濱日日新聞》《滿洲日報》《滿洲日日新聞》不同時期、不同性質的報刊,都反映了日本對東北採取的殖民統治、日本帝國主義內部爭斗、國內外政治背景和我東北人民苦難深重的真實歷史。

《盛京時報》是滿鐵資助的中文報紙,憑借發行量大,常與深受民眾擁護、發行量巨大的上海《申報》﹝12﹞爭高低,成為日本帝國主義反動宣傳的主要工具。1932年6月30日刊載“破獲大批共產黨三十名處死”,1935年12月12日刊載“反滿抗日刊物大宗破獲”﹔作為辦報時間最長的東北頭號大報,雖然屬於“奴隸型”報紙,但也刊登了當時背景下真實又敏感的焦點話題,如1931年9月26日刊登“對滿洲問題張學良態度”、1932年3月9日刊登“張學良收買紅槍會編入義勇軍”、8月2日刊登“張學良所屬軍隊一律改編義勇軍”、1933年1月13日又刊登“張學良對於義勇軍發出獎勵布告”。這些報道糾正了張學良不抵抗的謬論,還歷史以公正﹔1931年11月8日∼11日,該報對馬佔山抗日作連續報道﹔1931年10月18日報道“皇姑屯兵工廠陷於怠工狀態”、20日報道“謂坐鎮東北系報兩張李杜拒熙洽節制”、1932年8月12日報道“滿鐵急行軍白晝被襲”、1935年1月27日報道“北鐵讓渡實現后中央對滿之策”等東北淪陷后的政治事件﹔1934年7月7日刊登“邊疆匪氛黑幕蘇聯可疑”、1936年5月29日刊登“咄咄蘇聯背信極矣,濟匪擾滿頻傳”等邊境緊張局勢的真實報道﹔1943年10月16日刊載“黑龍江省德都縣唯一聞名遐邇的古剎——鐘靈寺遭到嚴重摧殘,各種銅像207尊,隻留20尊,其余全被拆走”﹝13﹞707的日偽破壞宗教真實事件和對戰時物資金屬銅、鐵的搶奪。同時《盛京時報》還記載了東三省的商貿、金融、交通、教育等綜合信息,以及大量官府檔案與私家著作沒有記錄的史實,這些都是研究和了解東三省近代史的第一手資料。

《哈爾濱日日新聞》對東北煤炭資源,尤其是對1938年至1939年煤炭的現狀和危機都有詳實的記載,﹝13﹞524是今天了解日本侵略者對煤礦等重要經濟資源控制、開採、掠奪的依據。《滿洲報》創辦人西片朝三,借新聞發展個人勢力,取悅中國人,敢於登載“金澤師團全滅”日本軍失利的真實新聞,體現日本內部派系的政治斗爭。

日偽報刊《滿洲日報》1935年7月30日報道由於耕地面積減少,農民生活發生困難,哀嘆東北真是“飢餓地獄”。而《滿洲日日新聞》早在3月12日就已報道“由於嚴重缺糧,吉林農民在大規模殺耕牛,並已賣、殺大半”。﹝13﹞332《滿洲日日新聞》是滿鐵機關報,辦報人和讀者是肩負侵略東北使命的日本人,站在統治階級立場,縱觀、指導全局,因此對東北實情有如實的報道:“失業滿人臥軌自殺——王福仁被制麻會社解雇”“賣價過高公定價過低——屠戶鋪老板的悲鳴”“豆腐制造不出來——豆腐坊老板嘆大豆的短缺”等等。這些新聞暴露了淪落日本鐵蹄下的東北的真實經濟情況和東北人民的疾苦﹔1940年,又刊出了“急謀根本對策——油坊休業與專管制度”“物資困難與生活方式的根本改革”,﹝6﹞這是面對日本在偽滿的實際情況發表的積極意見,同時也暴露了日本對東北的榨取遇到了困難,更表明了日本帝國主義殘酷殖民統治即將走到盡頭的喪鐘已經敲響。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