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4期

美國網絡新聞生產研究綜述

李凝

2014年04月02日09:29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要:近年來的互聯網使用報告數據顯示,網絡新聞已成為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渠道,新聞網站是目前網絡新聞傳播的主力軍。本文選取了美國2000年以后網絡新聞生產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論文,從網絡新聞生產環境、網絡新聞生產實踐和網民作為內容的生產者三個方面進行研究綜述。結論認為隻有適應以現象為中心的研究或構建新的理論體系,讓網絡新聞學術研究重新思考網絡新聞業的發展和其在社會中的作用,才能明確未來的工作道路和更加拓寬網絡新聞生產的學術貢獻。

關鍵詞:網絡﹔網絡新聞﹔美國

隨著20世紀90年代中期互聯網進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網絡新聞網站在許多國家興起。10個美國人中有8個說互聯網是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1]。在對全世界報紙編輯的調查中顯示,44%的人相信在10年內,大部分人都會開始閱讀網絡新聞[2]。近年來學界關於網絡新聞業的研究也在不斷發展。本文先通過檢索2000年以來EBSCO(CMMS)數據庫中被引用次數十次以上的文獻,然后回顧了這些網絡新聞生產的重要文獻,希望通過這個方式反映這個領域中未來的一些新方向。文章從三個最有代表性的方面進行探討:網絡新聞的生產環境、網絡新聞生產實踐和網民為內容的生產者。其中指出了一些網絡新聞生產中的新現象和研究現狀。由於文獻的翻譯的誤差和有關概念的界定,本文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一、網絡新聞生產環境

網絡新聞長久以來引起了眾多學者進行研究。在有限的研究歷史中,目光往往集中在網絡新聞業如何增加競爭力和提升文化發展前景上。有調查分析認為主流媒體都開始從事網絡新聞報道,以至於這種電子領域競爭力的研究變得更加值得關注。(Allan,2006; Carlson, 2003; Dennis, 2006; Gilbert, 2005)另外,Boczkowski談到,在紙媒產業的案例中,競爭活力的研究帶有實用主義色彩[3]。根據Boczkowski所說,報紙發展網絡新聞運營是處於反抗競爭對手的一種改革,他們試圖防守住現存的領地。紙媒隻想要防守,並不是企圖攻佔新的新聞領域。而且,他們改革目的在於贏利而不是追求理想化的長期發展。

通過對1980∼2005年美國網絡報紙分析研究中,Boczkowski將因過於保守而失敗的新聞網站與不隸屬於傳統新聞企業的獨立網站進行對比。那些成功的的網絡新聞企業成功的元素是往往是市場環境。(Greer,2004;Pavlik,2001)據研究顯示,隻有少部分網絡報紙在2000年前是贏利的。(He and Zhu,2002;Singer,2003)不少學者認為無法贏利的原因是缺乏完整的商業模式(Cawley,2008;Chyi,2005;Stober,2004)例如,美國95%的主要新聞網站在2005年都是賺錢的,但是相對於傳統報紙的成本和利潤來講,網絡新聞網站的付出和所得還是不成比例[1]。網絡新聞機構在傳統收入來源(廣告、訂閱)和新的贏利策略(電子商務)之間搖擺。但是也有研究顯示廣告變成了網絡新聞網站的主要收入來源。(Bustamante,2004)Chyi和Sylvie分地區(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佛羅裡達州和紐約)對網絡新聞報紙進行調研,發現“網絡廣告佔網站收入的80%,電子商務少於20%,訂閱隻佔3%”[4]。研究還發現廣告模式並不能保証百分百的贏利。(Chyi,2005)這個結論的原因之一是網絡廣告的花費相對於其他媒體上的廣告來說十分廉價。2007年數據顯示,廣告主一般隻花預算的3.8%在網絡廣告上[1]。

部分學者認為用戶其實還沒有准備好為網絡新聞付錢。(Bustamante,2004;Chyi,2005)Herbert和Thurman調查了英國新聞網站的付費內容策略並認為許多報紙覺得他們能從訂閱中獲得的收入比廣告少得多[5]。Gentzkow(2007)在2000∼2003年間調查了華盛頓地區的居民對華盛頓郵報網站訂閱的意願,發現人們願意每天付0.3美元。同時他也發現在如果人們付費訂閱網絡新聞,那他們往往不願意看到廣告。而新聞網站則覺得登廣告能獲得比訂閱更多的收入。一些調查者把廣告收入的重要性與網絡環境重商業、重消費的環境聯系在一起分析。(Schultz,2000;Yang and Oliver,2004)Singer認為網站把內容生產和盈利結合起來,要想實現提供公共服務的專業責任變得更難[6]。網絡新聞業在歷史環境和市場壓力下不斷發展,但這種發展也與改革的進程密切相關,同時也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

二、網絡新聞生產實踐

網絡新聞生產實踐有四個方面最受學界的關注:編輯工作流程的調整、新聞採集方式的改變、內容生產的加快和傳統媒體與網絡的融合。

學者認為網絡新聞這種將新聞採集和文章撰寫等多重任務集合起來的媒介形式給從事網絡新聞的記者們很大的壓力。(Ursell,2001;Zavoina and Reichert,2000)。在一項針對美國新聞機構的研究中,Klinenberg(2005)發現記者們抱怨額外的工作和時間的壓力破壞了他們工作的質量。Singer 調查了四家多媒體新聞機構的記者,發現這個平台已經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了。“我們是報道者,無所謂在哪裡進行報道”[6]。這項調查說明了對於網絡新聞來說,記者是為新聞工作而不是為了報紙工作,在哪裡辦公已經變得不重要。技術條件和懂得技術的記者才是網絡新聞的信息採集人。早在1992年,92%的美國記者就在網路上收集信息[6]。但是,利用網絡查找信息的做法一直備受質疑。Nicholas等人(2000)發現2000年英國有將近三分之一的記者仍然不在網上收集信息,隻利用網絡尋找一些故事點作為新聞的輔助材料。不信任來源於網絡的信息是這一方式不能廣泛傳播的原因。除此之外,Shin和 Cameron(2003)針對韓國和美國記者的調查也發現,雖然記者依賴網絡尋找信息的背景和故事點,但大部分的記者對網絡來源的信息保持嚴謹的態度。普遍來講,網絡的應用還沒有達到泛濫成災的地步,理性的記者還是佔據了大多數。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