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評論的選題需要具備評論價值。對於事件性選題,新聞評論實質上是一種“二次選擇”,需要具備重要性、顯著性、爭議性和普遍性中的一種或多種﹔非事件選題的新聞評論應有重要性或思想上的可開掘性﹔周期性選題的價值判斷,與節日、紀念日本身的重要性有關,也與現實社會的發展需求有關。
關鍵詞:評論價值﹔事件性選題﹔非事件性選題﹔周期性選題
新聞評論的選題,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價值選擇。如同新聞報道要具有新聞價值一樣,新聞評論的選題同樣要具備評論價值。按照哲學學者的論述,價值既具有主體性,又具有客觀性。一方面,價值反映了人作為主體的需要和要求﹔另一方面,價值也離不開客體的某些性質,二者缺一不可[1]。就新聞評論的選題而言,其評論價值與論題的性質、結構和屬性密切相關。每位評論者所選擇的論題雖有差異,但大致的選題規律卻是一致的。選題的種類,一種是事件性選題,一種是非事件性選題,另有一種特殊類型的選題——周期性選題[2]。評論者在實際選題過程中,需要根據這三類選題的不同特點,做出不同的價值判斷。
一、事件性選題的價值判斷
事件性選題是以新聞報道為評論由頭的選題類型,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到的評論選題類型。這類評論選題選擇的是一個新聞事件,顯然,這個事件已經經過了記者的“第一次選擇”。一般來說,一個事件隻有具備了新聞價值的一個或多個要素,才能進入記者的“法眼”,成為記者的報道內容。按照國內標准,新聞價值通常包括時新性、接近性、重要性、顯著性和趣味性五個方面﹔按照國外學者的論述,新聞價值往往還包括沖突性(Conflict)、性(Sex)等方面。這些內容反映了記者選擇新聞與受眾關注之間的契合點。
對於這種選題,新聞評論實質上是一種“二次選擇”,即在通過記者的選題標准考驗之后,評論者所進行的第二次價值判斷。對於數量繁多的具有一個或多個新聞價值要素的新聞報道,評論者還要再進行一次判斷,選擇出適合進行評論的題材進行評論。對於評論者來說,大體有以下的選擇標准:
一是重要性,即選擇比較重大的事件進行評論。比如黨的代表大會、人大政協會議、重要政府決策、重要民生新聞、奧運會等,都可能直接影響到許多人的切身利益,受到多數人的關注。
二是顯著性,即選擇關注度很高的公共事件進行評論。一定時間內,社會往往會有一定的輿論關注熱點事件,引起社會各界熱議,如周久耕事件、佛山小悅悅事件、郭美美事件、惡搞杜甫事件等。這些事件未必重大,卻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實質上,這些事件已經成為社會議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從受眾本位出發還是從引導輿論出發,這種選題應當成為新聞評論不可缺席的內容。
三是爭議性,即選擇引起廣泛爭議的事件進行評論。如“五一”長假取消利弊之爭、南京彭宇案、華南虎照片真偽事件、袁厲害事件等。爭議即意味著不確定性的存在,社會需要新聞媒體提供意見性信息來消除人們思想中的不確定性。因此,這類事件成為新聞評論選題的重要選擇。
四是普遍性,即選擇帶有一定普遍性的事件,如醫患糾紛的新聞、城管與小販沖突的事件等。這類事情在社會中大量存在,與人們工作生活聯系緊密,很容易成為新聞評論的選題。
這些選擇標准中,隻要具備了其中的一個,就可以作為評論的對象。如果某個新聞事件同時具備了其中的多個因素,當然就更有評論的價值。比如復旦投毒案,其選題具有顯著性﹔而國務院出台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國五條”,這個選題則兼具重要性、爭議性和普遍性。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