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5期

職場類電視節目發揮服務功能時存在的問題【3】

侯琰慧

2014年05月06日16:02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三、節目欠缺內涵,主持不夠專業限制了服務的品質

(一)缺少文化內涵

一檔電視節目能夠受到廣大觀眾的追捧是有一定原因的,其中文化內涵就應是每一個電視人追求的高度。文化對於一個人、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都是很重要的。作為傳播速度快、效率高的電視媒體應該主動在節目中引領文化,提升大眾的文化品位。

“美國現代新聞之父普利策說過:隻有最高尚的理想,最嚴謹追求真理的熱望,最正確的豐富知識,以及最忠誠的道德責任感,才能將新聞事業從商業利益的臣屬,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會利益的敵對上拯救出來。[3]”我們應該警醒在一些電視節目當中,有些制作人為了將收視率與最終的金錢收益提升到最大值,對於節目質量隻考慮是否吸引眼球,是否能引起爭議,而不考慮對觀眾的誤導和影響,缺乏對節目質量的追求,造成了對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消極作用。

所以,提高媒體工作人員的文化素質,加強節目參與者的文化導向,才能使節目的策劃富有文化品位。在這方面,《職來職往》做的比較成功,不同於其他泛娛樂化的電視節目,它能夠給人們帶來一定的精神食糧,引導我們追求正確的職場價值觀。比如,該節目中的職場達人劉同給觀眾帶來的就是一種非常成熟沉穩的印象,不管面對什麼樣的求職者,他總能一語見地,給浮躁的年輕人一些冷靜的指導、評判,甚至是批評,起到了媒體的價值引導作用,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節目嘉賓存在才使得《職來職往》的收視率能夠長盛不衰,得到受眾的肯定。 總的來說,目前的職場類電視節目在文化內涵的呈現和挖掘上仍然有很大的空間需要努力,正確地引導求職者與電視觀眾的職場價值觀是一件應該始終堅持的任務。不論是主持人,還是職場專家都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使得職場類電視節目給受眾帶來的不僅僅是職場的技巧層面。中國有句古話是做藝先做人,工作中碰到的很多問題其實都能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找到答案,傳承我們的文化價值理念,將會被更多的電視觀眾接受和肯定。

(二)主持人不夠專業

任何一檔節目,主持人的素質都是至關重要的。職場類電視節目主持人不但要引導求職者進行個人的展示,還要與台上的企業老總、職場專家進行溝通交流,同時也要與台下的觀眾和電視機前的觀眾進行互動,在多重身份的變幻中,對主持人的素質要求更是非同一般。同時,職場類節目的內容包羅萬象,各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專業要求和專業知識,因此,在把握節目的過程中,主持人還要通過一定的專業素養與嘉賓和求職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在節目的串聯中滲透一定的職場工作導向,所以,做好職場類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實屬不易。名嘴劉儀偉的主持風格很具有親和力,所掌握的知識面也是非常的廣博,但是對職場的某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惑,這就造成他在主持《上班這點事》的時候,不能很好的發揮主持人的引導作用,而是處於一種不停地提問或者插科打諢的狀態。另外,主持人在與嘉賓的配合上,也是至關重要的,即使是一些很有個人魅力的主持人,也可能會因為不了解相關的專業知識,導致與評委的交流過程中把握不住最關鍵的部分,體現不出節目的深度,導致節目形態的娛樂化傾向。 另外,主持人在節目中雖然舉足輕重,但也應時時刻刻明白自己的定位,應該更多的引導求職者與嘉賓進行交流,讓他們清楚自己的職場前景,展示自己的綜合能力,獲得就業機會。但是有些時候,由於主持人的語言能力突出,也會讓人產生主客不分的感覺。比如,天津衛視《非你莫屬》的第一任主持人張紹剛,其優異的語言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和幽默的性格給觀眾帶來了很多樂趣,但節目的主體畢竟是求職者,因此我們在觀看節目的時候,會有一種主持人與嘉賓之間的脫口秀的感覺,求職者的角色被無形之中淡化了。

《職來職往》的主持人李響在把握分寸的時候就顯得比較得體,不去過分地佔據話語權,而是讓求職者和職場達人多交流,把自己放在一個串聯者的位置上,每一次的問題都非常簡短,比如,他會說:“雷鳴老師,你怎麼看”、“各位職場達人對於這位求職者印象如何,請選擇”,對待緊張或者不自信的選手還會說一些鼓勵的話語,這些都讓觀眾對這位年輕主持人的印象頗佳。主持人的成功不在於讓大家記住自己主持的有多好,而是在無聲無息中讓節目順暢精彩地進行,因為觀眾的關注點是求職者和職場專家對於職場問題的看法和見解。在李響內斂沉穩的主持下,《職來職往》的節目風格顯得更加實在、中肯,富有思想,沒有娛樂化的浮躁和喧囂,將服務功能發揮的比較成功。

對於職場類節目主持人的主持風格,筆者有以下兩點建議:第一,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不同於別人才能不可替代,才能讓受眾對節目的印象更加深刻。“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一個主持人不是一朝一夕的奮進,而是長年累月的堅持和磨礪﹔第二,要有一份從容和淡定,在面對鏡頭的時候,能夠大方自信﹔面對求職者,能夠一視同仁,不偏不向﹔面對電視觀眾,能夠體現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對於種種狀況的見地,獲取大家的認可。

總之,電視作為影響最為廣泛的大眾媒介,其從業人員應自覺肩負起引領社會的重任,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使命,克服困難,使職場類電視節目的服務功能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參考文獻:

[1] 楊斌.把握嘉賓——電視節目嘉賓現象透視[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0.

[2] 寧迪,都成.從《職來職往》看電視求職節目的創新與發展[J].今傳媒.2011(9).

[3] 李瞻.新聞學[M].台北:三民書局,1981.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