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4年第5期

史家型記者在報媒核心競爭力形成中的作用【3】

劉琳

2014年05月19日13:49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三)史識——擁有科學的實証意識和縝密的辨析力

史識,指的是在科學史觀的指導下,通過對歷史現象的辨析、對歷史規律的感悟、對歷史與現實聯系的認識,得出科學的結論。既不能“以論代史”,而要“論從史出”﹔又不能依史料人雲亦雲,而要有自己的觀點,即“識見”。

對於史家型記者而言,在“史家四長”中以“史識”為最難,但也最為重要。章學誠曾言:“能具史識者,必具史德。”[4]為什麼說“史識”對於史家型記者最為重要呢?因為這意味著史家型記者需要擁有獨立的見解,而這種見解是建立在實証意識、深入採訪和認真分析基礎上的。

實証意識是深入採訪和認真分析的基礎。何謂實証意識?即過程講究証據,追求結論經得起証實與証偽。作為史學研究與新聞實踐雙料巨匠的梁啟超,曾就獲取“史識”的實証方法有過通俗表述:一般的歷史觀察法是從全部到局部,再從局部到全部,此二法要同時並用,缺一不可。另外,他還認為不能斷章取義,“不要為因襲傳統的思想所蔽”,不要被前人見解所束縛,不能迷信權威,對於前人的見解“應當充分估量其價值,對則從之,不對則加以補充或換一個方面去觀察”,盡量摒棄主觀傾向,“不要為自己的成見所弊”[10]。有了強烈的實証意識,才能有排除萬難深入採訪的韌勁,從而在大量雜亂的新聞表象中,尋求和發現其內在左右全局的歷史本質和歷史趨向,得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識見”,寫出高質量的獨家新聞。

(四)史才——擁有較高的採寫技巧和文字表現能力

史才,即做史的技術。對史家型記者來說應具備三點:一是豐富的採訪技巧﹔二是專業程度較高的考據、調查能力﹔三是較高的文字表現能力。梁啟超對此有不少論述,如要“練習注意”﹔收集資料要尋根問底,“逐類搜求”﹔提倡寫文章要有文採,文採包括簡潔和飛動兩點,好的文章要做到說話少、含意多,“章無剩句,句無剩字”,要把普通的事件寫得“字字活躍在紙上”,使閱者“要哭便哭,要笑便笑”,要“多讀、少作、多改”[6]160-171。

史家型記者需要的“史才”中,考據和深入調查的意識甚為重要。仔細深究近些年出現的重大失誤報道,不少就是因記者僅根據採訪對象所言成文,而沒有對其所言進行深入文獻考據和實地調查求証所致。而史家型記者無論是撰寫史學類新聞還是其他類新聞,除了採訪前做好案頭准備,採訪中總能對被採訪者所言進行及時直接追問,採訪后進行考據或實地再調查。因此,他們筆下流出的文字經得起社會和歷史考驗。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