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4年第5期

史家型記者在報媒核心競爭力形成中的作用

劉琳

2014年05月19日13:49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摘要】報媒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並不斷拓展生存與發展空間,就必須提升內力,而內力的關鍵即是擁有史家型記者群體。史家型記者具有史德、史學、史識、史才四大特質,其在報媒核心競爭力形成中的作用為:依托於史家型記者的思想、理論和研究能力的高度,生產獨家性、原創性、高吸引力的新聞報道,並進行持續深度開發,形成並延長比較優勢增長點,從而培養擁有更高吸附能力的核心讀者群,為報媒拓展發展空間。

【關鍵詞】史家型記者﹔核心競爭力﹔四大特質

在經過了以厚報等高成本形式與新興媒體的慘烈競爭后,報媒進入了比拼內力時代。何謂內力?顯性地看,這種內力體現在報紙的新聞及其思想的質量上,但從根本上講,則體現在新聞採編人員的高素質上。因為擁有一流的人才,才有可能生產出達到一定高度的產品,產品的美譽度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報紙本身的品牌效應,對品牌的持續深度開發,就形成了報紙生存與發展的空間。也正因為此,報媒的核心競爭力在人,在擁有優秀的新聞從業人員,而史家型記者正是其中的重要角色。

“史家型記者”與“記者型史家”不同。后者是寫出高質量史學報道的專才,前者是以自己建立在深厚的理論功底、豐富的知識儲備、強大的思維能力、扎實的考據與田野調查基本功基礎上,形成的對宏觀趨勢的准確把握,對具體採訪人與事的新聞價值及歷史意義的深刻認識,對新聞自身規律和採寫技術在較高層次的靈活運用,而成為報媒核心競爭力形成中不可或缺的重量級元素。

一、史家與記者異同點

史家,顧名思義指的是研究、記錄歷史的人,也稱歷史研究者﹔記者關注的是今天發生的事,是研究、記錄現實的人。歷史關注的是過去,新聞關注的是當下。歷史意識和新聞意識在時間度上有著極大的差別,時間的消逝既使歷史增值,又使新聞貶值,在這一點上,歷史與新聞可以說是處於截然對立的狀態。從表面看,史家與記者的角色、馳騁的“疆場”完全不一樣,但自近代報紙傳入中國以來,不斷有新聞大家將歷史與新聞組合在一起,將史家與記者串聯在一起。

1901年,被譽為“言論界之驕子”的梁啟超在主編《清議報》時認為,中國報業“發達遲緩無力”的病根,在於“從事斯事業之人,思想淺陋,學識迂愚,才力薄弱,無思易天下之心,無自張其軍力”[1]42,主張記者應努力成為德才兼備的現代史家。他說:“西哲有言:‘報館者,現代之史記也。’故治此業者,不可不有史家之精神。史家精神何謂?鑒即往,示將來,導國民以進化之途徑者也。”[1]42著名報人章太炎則認為,今日報社即承擔著古代史官的任務。1912年他在《新紀元報發刊詞》中說“日報之錄,近承乎邸鈔,遠乃與史官編年系日者等”,“今史官既廢不行,代有日報”[2]。

史家與記者之所以被新聞前輩組合在一起,系因同大於異:一是都承擔著對已發生事件記錄、研究、評論和解釋職責﹔二是都需要運用扎實的調查、考據、訪問等方式才能完成任務﹔三是優秀的史家和記者都需具備“史家四長”:德、學、識、才﹔四是歷史與新聞雖外在分野於時間,卻內在統一於意,這一辯証的關系,拉近了歷史與現實巨大的距離。“隻要能揭示出新的意義,歷史就是新的﹔隻要能發現新的歷史意義,歷史就是新聞。因為新聞的本質並不在於時間上的近,而在於意義上的新。所以,新聞即是新歷史、新意義。”[3]也正是因為此,不但史家與記者在職業精神和道德追求上相互影響與融合,也使中國近代史、現代史中許多骨干內容源自當年報章,今日大量史學類報道成為大眾傳媒新聞版面、時段的主角之一。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