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4年第6期

全媒體時代廣電人才的培養

顧嫻

2014年12月12日13:48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全媒體時代,傳統廣電媒體面臨著新媒體的沖擊,改革勢在必行,而人才是改革的關鍵。培養適應全媒體發展的廣電人才迫在眉睫:第一,廣電媒體與新媒體的接軌是大勢所趨,這種接軌是全面的,從硬件到軟件都在轉型,人才作為廣電的生存之基,必須與時俱進﹔第二,傳統節目難以吸引新的觀眾,全媒體人才的培養有助於開發新的節目形態,從而擴大受眾群,多樣的節目形式可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適應分眾傳播的時代要求﹔第三,有利於資源整合,提高運作效率。全媒體人才具備新技術能力,也掌握傳統媒體的運作流程,從而實現新舊媒介方式的融合,將原有資源做集約化處理,大大降低了媒體的成本,提高了運行效率。傳統廣電媒體需要借助全媒體人才的力量,增加與其他媒體競爭的砝碼。

廣電媒體如何培養全媒體人才?

一、轉變思維

傳統媒體運行的思路不適應新媒體時代的步伐,廣電從業者需要進行思維的轉換。從大的方面講,了解新媒體發展的大環境,廣播電視在其中處於怎樣的位置﹔小的方面,每個從業者都應清楚自己從事的崗位的處境、發展動向,進而考慮行業的出路。這些思維,都需要與新媒體相結合,做出轉型思考。思維的轉變不僅僅是自下而上地推動,決策者自上而下的思路轉變更是至關重要。

二、吸納新媒體人才

傳統廣電媒體亟需新的血液。對於新媒體人才的引進,可以採取如下幾種方式:

第一,與高校合作,一對一輸送人才。新聞傳播專業的就業前景不夠明朗,就業時專業不對口,學校教學模式與傳媒需求之間存在脫節現象。若高校與廣播電視機構實現一對一的合作,定向栽培學生,學生求學期間有了明確的奮斗目標,學校也有了清晰的教學模式,廣電機構無需再耗時耗力尋覓合適人才,這個方案對學生、學校和廣電機構可謂一舉三得。2007年,南京大學金陵學院獲批開設媒介融合專業,成為國內首個開設媒體融合專業的院校。

第二,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媒體是十分注重經驗的機構,公開招聘比較適用於招收有經驗的媒體從業者。公開招聘應秉持公正、透明的原則,引入有能力、適合媒體發展的人才。

第三,引進海外背景人士。國外新媒體的發展比國內迅速,海外留學人士對新媒體的接觸、理解、運用領先於國內人士,引入此類人才,將他們嶄新的理念、技能運用到廣播電視中來。

三、對全體員工進行新媒體培訓

不管是引入的新媒體員工,還是廣電機構的老員工,都需要進行新媒體培訓,依據不同崗位和要求分批進行訓練,可分為基礎培訓和精專培訓,前者是新媒體知識技能的普及,針對所有員工﹔后者針對具體業務部門、特殊崗位的員工,進行新媒體運用操作方面的專業化培訓。

一是聘請專家學者開講座,加強員工的新媒體素養。如何擴充媒體微博、微信的粉絲數量?如何增進粉絲運用新媒體手段跟媒體之間的互動?怎樣開發新媒體平台的商業價值,成為傳統的廣告經營形式的補充?這些領域已有專家在研究並積累了不少心得。不妨從學界聘請高校的教授講解知識和規范,從業界聘請經驗豐富者講解技能和運營,雙管齊下。

二是舉行崗位活動及競賽,激發傳統廣電員工向全媒體從業者轉變的熱情。根據不同的部門設立不同的交流小組,部門之間定期舉行崗位活動,可以跨部門學習,對於基礎性的運用,比如網頁制作、自媒體運用、線上線下結合都應熟練掌握,並通過競賽促進水平的提高。

三是將新技術運用能力納入考核機制,建立新媒體運作效果的量化激勵獎懲機制。收視率、收聽率一直作為考核的主要依據,已有不少媒體將網絡平台的觸達及互動量納入考核體系。考核指標的設置要仔細推敲,不能對所有員工持統一水准的新媒體技能要求。比如新聞對全媒體記者的要求高些﹔文娛類節目對如何運用新媒體進行節目樣式的創新更為看重,不一而足。

對廣電員工的新媒體技能培訓工作應制度化,各頻道頻率、各部門都應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培訓工作機制方案,方案應明確不同崗位培訓的時間、內容以及要達到的效果。個人及部門在培訓結束后遞交總結報告,這些表現作為薪酬考核的指標之一,由此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四、培養全能型主持人

主持人是廣播電視的名片,在全媒體人才的培養中,主持人居於中心地位,全媒體呼吁全能記者,也呼吁全能型主持人。

主持人中心制是全能型主持人的表現形式之一,即主持人是節目的絕對核心,對節目的每一個流程了如指掌,並能掌控全局,主持人成為節目獨特的內容元素。主持人中心制在西方發展得比較成熟,中國也有敬一丹的《一丹話題》、陳魯豫的《魯豫有約》等。電台主持人相比更多是作為形象或符號的電視主持人來說,中心制更為深入。

全能型主持還有一種橫向發展,即多棲發展,比較典型的是浙江衛視打造的全能型主持人伊一,除了擔任多個節目的主持,還涉及舞蹈、歌唱、影視等領域。

全能型主持人的跨界融媒體發展成為一種新的趨勢。不少傳統媒體人紛紛開辟了專屬的自媒體平台,擴展自身的影響力。

資深媒體人羅振宇通過互聯網運作的脫口秀欄目《羅輯思維》,包括微信語音、視頻、線下讀書會等互動形式,用傳統媒體十分之一的成本,收獲了電視脫口秀欄目幾十倍的受眾,迅速迎來商業上的成功。(作者單位:南京廣播電視集團交通頻率)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