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本網原創

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以融合激發黨報評論新優勢

2015年07月10日09:53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點擊進入黨報評論融合發展論壇專題

人民網北京7月10日電 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首屆黨報評論融合發展論壇今天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中國記協等部門領導,以及中央和全國31家省級黨報的主要領導及評論業務負責人,齊聚一堂交流經驗、激蕩思想,共同探討黨報評論融合發展問題。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在論壇上做了“以融合激發黨報評論新優勢”為主題的發言,以下為全文內容: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相聚一堂、激蕩思想,共同探討黨報評論融合發展問題。首先,我代表主辦方人民日報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總書記的這一要求,是我們加強主流媒體建設、做好主流觀點傳播的根本遵循。劉雲山同志強調“評論是報紙之魂”“要以高質量的評論取勝”,劉奇葆同志提出“評論是報紙的一面旗幟,是報紙的思想導向”。作為主流媒體的靈魂和旗幟,黨報評論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在多元價值中確立主導,在與公眾的交流對話中凝聚共識,發揮著獨特的重要作用。特別是面對輿論生態的多元多樣,黨報的價值和作用愈發凸顯,黨報評論所承擔的責任和使命愈發光榮而艱巨。在媒體融合進程中做大做強黨報評論,讓主流聲音更加響亮、更能深入人心,不僅是大勢所趨,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思想是媒體的最高境界。如今的新聞競爭,時間上進入分秒必奪,空間上已是無孔不入,誰都不可能壟斷信息來源與發布渠道。然而,眾聲喧嘩中需要有思想的“坐標系”,亂雲飛渡中需要確立價值的“主心骨”。在這種情況下,對信息的分析和解釋就成為媒體比高下的撒手?。瀏覽雨后春筍般的微信公眾號,幾乎所有新聞時政公號推送的文章,都是以評論、觀點為主。就連美國三大新聞頻道也不再靠消息制勝,而是集體轉型為“觀點頻道”,甚至有些新聞頻道的評論類節目比例已高達85%。我們的一個基本判斷是,在全媒體時代,渠道可以改變、平台可以拓展、形式可以創新,但思想觀點的核心競爭力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

現在,雖說是“人人都有麥克風”,但黨報評論有著獨特的地位和影響力,拿的是一隻音量最大的金話筒。當然,在輿論場上也不是比嗓門,你握著金話筒,並不意味著你說什麼別人都會聽。當更多媒體尤其是新媒體把目光轉向評論,帶來觀點市場激烈比拼的同時,也對黨報評論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日新月異的新媒體發展,面對風雲激蕩的思想輿論場,黨報評論既需要傳承優秀文化基因,也需要去除陳舊老套積弊﹔既需要挖掘潛力盤活存量,也需要開拓進取做大增量,在與時俱進中更新評論思維,在因勢而動中保持核心優勢。

作為黨中央機關報,我們深知評論變革的不易,但世間萬事,唯其艱難方顯勇毅,最難突破的瓶頸一旦打破,就會豁然開朗,局面為之一新。這些年來,人民日報積極創新話語體系,用強力聲音打通兩個輿論場﹔不斷完善評論格局,組建黨報系統中第一個新媒體評論室,讓黨報評論優勢向互聯網延伸﹔不避社會熱點難點,尋找改變和引領網絡輿論生態的突破口。正是這一系列的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鍛造了我們與6億網民對話的能力,增強了我們引領社會思潮的底氣和觀點生產的實力。

黨報姓黨,在黨言黨。從准確傳遞黨的聲音,到密切關注各種熱點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黨報正在經歷一場傳播理念、媒體形態和輿論格局的快速變革。黨報評論從未有過像今天這樣廣闊的舞台,也從未有過像今天這樣嚴峻的挑戰。各種新的媒體形態出現,使黨報評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變成了現實,同時,如何發揮黨報評論在全媒體時代的中流砥柱、定海神針作用,堅守主陣地、唱響主旋律、把握主導權,更需要我們認真思考、深入探討、交出合格的答卷。在這裡,我想跟大家分享幾點體會。

一是增強“效果意識”,用傳播效果體現政治立場。宣傳思想工作做得好不好,關鍵還是看效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輿論引導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時、度、效。全媒體時代,受眾的選擇性、獨立性、多變性、差異性日益增強,要做到“兩個鞏固”,更需要堅持把效果放在第一位。評論作為觀點的傳播,不能只是表態、宣示,也要有對話、引領的能力。話說得太滿,容易引起受眾不適﹔弦繃得太緊,可能點燃“導火索”。政治立場要用政治效果來檢驗。如果隻有立場、沒有效果,隻講原則、不講方式,聲音傳不出去、受眾聽不進去,那就只是自話自說、自娛自樂,搞不好還會引發新的負面輿情。黨報評論也要放下架子,平等交流,把話講進人耳裡,把理說到人心裡。這種入耳入腦的有效傳播,才能凸顯黨報評論的特質和品格。

二是增強“公約數意識”,在多元多樣中謀求最大共識。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最大公約數”。黨報評論的目的是說服和引導,持中守正是基本遵循,凝聚共識是根本方法。全媒體時代,社會思想呈現多元多樣態勢,黨報評論要確立解釋權、話語權、引領權,更需要在不同群體、不同對象中夯實推進共識的基礎。前段時間,人民日報推出了一組“增強當代中國共識度”的評論,其中提到,貓有長毛短毛,有黑色白色,但總能根據一系列特征,判斷出這是一隻貓,這就是展開討論的基礎,網友們稱之為“共識貓論”。輿論引導也像是畫同心圓,固守住價值立場這個圓心,共識越大,畫出的同心圓就越大,凝心聚力的效果也就越好。對於黨報評論,凝聚共識靠的不是你牌子硬、聲音大、調門高,而是需要把握黨和國家工作重點,把握社會輿論關注焦點,把握現實利益訴求熱點,讓評論更符合傳播規律、更契合現實國情、更滿足受眾需求。

三是增強“共同體意識”,在觀點競爭中打造評論國家隊。全媒體時代,很多“意見領袖”相互點贊、彼此呼應,在互聯網上形成同聲共求的聲勢。應對這種輿論生態的變化,黨報評論就必須主動變革、植入新媒體基因、推進融合發展進程。我認為,各家黨報應該也有必要成為一個“話語共同體”。黨報評論要更加緊密協作,建設好這支代表主流價值、主流聲音的“國家隊”,以團隊協作方式參與觀點競爭。我們可以整合報道資源,信息共通、渠道共用、平台共享,推動評論生產方式與傳播方式的升級﹔我們可以共同設置議程,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傳遞黨的聲音,在輿論場中形成合力、形成聲勢﹔我們可以攜手應對變化,研判輿情、探討業務、交流思想,實現黨報評論在全媒體時代的深度轉型。各家黨報緊密攜起手來,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黨報評論融合發展,是一個面臨挑戰、也充滿機遇的新課題。希望通過此次論壇,我們能形成共同的認識、採取共同的行動、贏得共同的未來。我相信,黨報評論大家庭的深度交流與合作,一定能夠在全媒體時代的輿論場中,唱響中國主旋律、傳播黨報好聲音。

謝謝大家!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