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新媒體創業的“竹馬情” 互聯網創業是不斷試錯

2015年07月08日07:44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新媒體創業的“竹馬情”

  ■人物:竹馬實驗室創始人何磊

  ■領域:基於高校的移動社交平台

  ■創業語錄:“互聯網創業是不斷試錯的過程”

  偌大的校園裡,有誰和自己趣味相投?類似變魔術這樣的技能會有小伙伴們買賬嗎?……在現如今的象牙塔內,“90后”大學生往往想表達自我,獲得認可,找到同伴。這個看起來很不容易的過程已經被創業團隊搬到了手機屏幕上,讓大學生們可以借高校社交軟件竹馬APP找到互相欣賞、互相激勵的核心朋友圈。

  體制內創業的反思

  “90后的畫像特點”、“本周產品團隊計劃”……各種顏色的小紙條貼滿了三面牆,甚至窗戶上還粘著幾個綠色的便箋。走進竹馬實驗室的總“基地”,創始人何磊正坐在離門最近的客廳牆邊椅子上,“這就是我的工位”,他起身笑著說,“每次有人送快遞時,我就充當看門大爺的角色。”

  “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最近一直在研究幾個新上線的APP。”身穿藍襯衫,手裡攥著幾張創意便箋,何磊沏了一杯茶,和記者討論起了對當前互聯網創業的見解。其實在去年辭職創業前,他曾在《中國青年報》擔任記者和經濟新聞部副主任,后來在新媒體發展中心擔任常務主任。在媒體界浸潤多年的他,又似乎和現在所做的高校社交沾不上邊兒。

  “更好地為大學生服務是我的一個‘小夢想’。”喝了一口茶,何磊娓娓道來自己的“高校情”。2008年調到中青報新媒體中心,大學生成了部門聚焦的重要青年群體。當時成立了現在依然頗有名氣的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后來做的新街社則成了何磊體制內創業的“首秀”。“大學生很需要展現自己,需要有一個平台展現他們的能力。”何磊說,一個暑期,他帶著北京10所高校的200多個彼此並不熟悉的孩子,採訪並簽約了學校周邊2000多個小商戶。大學生們表現出來的那種積極和熱情讓他至今難忘。

  當時在移動互聯網還沒露出頭的時候,團隊少不了使用“笨方法”——手持GPS挨家到商戶測量位置,在地圖上標注,讓大學生可在PC端查看各家店鋪打折信息。打造集合150多所高校媒體資源的青梅APP、每年至少認識100位高校大學生……新媒體中心所做的一切工作都以大學生為中心,也悄悄在他心底播下了創業的種子。

  為了心中懷揣的“小夢想”,他去年6月辭去了很多人為之羨慕的工作,終於投身到互聯網創業的浪潮中來。

  “不斷試錯”的互聯網創業

  創業思路有了雛形,人脈資源固然豐富,不過創業並非坦途,總是荊棘密布。

  拉上6人團隊做社交軟件研發,辦公地點卻成了大問題。從創業的朋友那裡“蹭”了一間1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會議室還要和朋友公司共用,提意見、磨方案、起早貪黑加班加點成了常態。初代產品也在不久后上線——竹馬APP的1.0版本。

  “竹馬”一詞,來源於“郎騎竹馬來”。“我們要做一種大學小伙伴的感覺。”何磊指著對面的牆,一根竹竿上套著一個馬頭模型,牆上的logo則是七巧板組成的馬。他說,平均每個大學兩萬人,畢業時,認識的人一般不超過150個。但在大學階段,學生需要社交互動,他們關注點多變,而且有足夠多的創意想去實現。1.0版本主推創意活動,覆蓋了全國30多個高校。舉辦草地音樂派對、在井蓋上涂鴉……各種讓大學生“動起來”的好玩項目都在上面發起。

  不過,創業的困難接踵而至。和大學生打過多年交道的何磊,卻在嘔心瀝血推出的首款版本上折戟沉沙。“自認為很了解他們,不過想得太理想化,用戶畫像方面存在方向性問題。”何磊告訴記者,舉辦和參與創意活動的學生大多是每個高校的“風雲人物”,而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用戶群體,讓產品覆蓋所有人群,才能在平台上實現充分社交。

  產品並未成熟,投資也未談攏,因為沒有投資人了解這款產品到底要做什麼。“自己家裡的錢都投進去了,每天考慮的就是這些錢能讓團隊堅持到什麼時候。”何磊苦笑著說:“互聯網創業就是要不斷試錯,其實創業失敗的幾率總是要大於成功。”

  “90后”大學生群體的畫像究竟是什麼?團隊成員用了最“笨”的方式:扎到校園,和平時被調侃為“屌絲”、“宅男”的普通同學同吃同住打成一片。1個多月的調研收獲頗豐,原來,很多學生的標簽都獨具個性:有人每天記錄下前晚所做的夢,有人堅持自己為自己理發,有同學喜歡拍笑臉照片,還有學生喜歡變魔術……“90后的存在感和認同度不夠。”何磊說,讓這些獨生子女為主的群體找到一個平台,可以“炫”自己的標簽,獲得朋友關注,並找到志趣相投的同學,成了團隊產品研發的新方向。

  讓中國的大學活躍創新

  “有了這個思路,產品也做得順利了起來,投資人也認同了這個想法。”談話中何磊一直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開:“在團隊最困難的半年研發時間后,終於拿到了天使輪投資。”今年4月剛剛推出的2.0版竹馬APP,已經覆蓋了全國30多所高校。

  新版本中,每個用戶都有“小黃條”標簽,如果看到和自己一樣的標簽,可點ME TOO(我也是)進行互動,也能直接留言。而以往語音、文字等應用都做了“減法”,隻為了讓產品更加純粹好用。

  相比這輪創業潮火熱的O2O和P2P等領域,社交軟件領域似乎有點偏門,也讓人看不清盈利模式。“通過進一步產品優化,用戶的數量、黏性提高,商業模式也自然形成。”何磊暢想,本地生活服務、名企招聘等都能成為未來盈利的途徑。“現在還沒到考慮盈利的時候,還是要踏踏實實做產品”,何磊如是說。

  “如果把創業當成一種謀生手段,這樣的選擇不能讓我興奮,更不能讓我感覺到幸福。”何磊回顧自己的創業歷程,稱隻有真正地邁開創業步伐,才能感受到這個行業的生機勃勃。

  “讓中國的大學理想起來,活躍起來,創新起來,是做竹馬時一直懷揣的理想。”在他看來,創業的心態不應該是賭博,不是為了創業而創業,而是為了心中埋藏的高校情結,做一些對大學生有用有益的產品。(記者 潘福達)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