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本網原創

河南日報張建:用"兩個創新"推動評論工作再上新台階

2015年07月10日17:26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 張建

》》》點擊進入黨報評論融合發展論壇專題

人民網北京7月10日電 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首屆黨報評論融合發展論壇今天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中國記協等部門領導,以及中央和全國31家省級黨報的主要領導及評論業務負責人,齊聚一堂交流經驗、激蕩思想,共同探討黨報評論融合發展問題。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張建在論壇上做了“用'兩個創新'推動評論工作再上新台階”為主題的發言,以下為全文內容:

 尊敬的蔣建國部長,楊振武社長,徐主任,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非常感謝人民日報提供這麼好的一個平台,讓全國的黨報同仁能夠聚在一起,溝通交流、取長補短、助力黨報事業發展。作為全國黨報的標杆和旗幟,人民日報在新聞宣傳的各個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許多報道都是我們學習的典范和旗幟。特別是人民日報的評論,高端大氣、有深度有厚度、有針對性有前瞻性,一直在國內外有著巨大影響力,成為紛雜輿論場中的坐標系,我們都從中獲益匪淺。

在這裡我想特別表示感謝的是,前幾年,為了提高評論的水平,河南日報評論部的幾位同志來這裡學習,人民日報社的領導和評論部的同仁都是悉心指導,認真幫助,為河南日報評論工作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在這裡再次表示敬意和感謝。

在輿論引導的新格局下,河南日報也是非常重視評論工作。2004年我們成立了評論工作室,2011年成立新聞評論部,目前評論部有10名評論員,其中正高級職稱3個,副高級職稱4個,博士研究生1個,碩士研究生5個。十幾年來我們著力打造了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隊伍,每有重大報道、重要任務,評論部都是沖鋒在前、克難攻堅,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有效引導輿論上做出了突出成績。我們撰寫的《在轉變中贏得大發展》獲得第22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新聞評論部被評為全國新聞先進集體。我們創立的評論品牌“何平”、創作的“九論十八談”系列文章都享有較高的聲譽。近些年來,河南歷任省委主要領導同志都非常重視評論工作,最近,在省委主要領導的關注下,我們集團黨委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改進評論工作的意見》,為進一步做好評論工作提出來了新的要求。

當今時代,互聯網的發展勢不可擋,“互聯網+媒體”讓輿論格局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新媒體對我們紙媒的沖擊一波高過一波。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立足自身優勢,探索媒體融合有效形式,強化議題設置能力,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播好,把社會發展進步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眾的心聲反映好,是我們的神聖使命,也是我們需要不斷創新探索的重大課題。

評論是報紙的核心和靈魂,評論的高度決定著報紙的厚度,評論的傳播力決定著黨報輿論引導力。要想在思想多變、觀點多元、價值觀多樣的輿論場中獨樹一幟、發出最強音,黨報評論必須實現從信息傳播到意見傳播的轉變,從傳統的政治宣傳到柔性的、有效的政治傳播轉變。

著眼於這兩個轉變,我們不斷從理念和手段兩個方面進行創新,積極探索適應媒體融合時代黨報評論的新形態。

所謂理念創新,就是“不要總是一個人在說,要讓大家都來說。”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是要打破原來那種自拉自唱、單向灌輸的方式,不光我們評論員要闡釋觀點,還要讓讀者參與進來,講自己的看法。最近我們正在組織開展一個報道,名字叫“四個全面大家談”,編委會把“四個全面”大主題破解成一個個小切口,深入農村、社區、學校、法院等,讓基層一線的人來談對“四個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以全媒體的形式,進行立體傳播。按照傳統的理解,這是一個理論色彩比較重的宣傳報道,傳統評論方式也能講。但是我們考慮,要讓“四個全面”入腦入心入耳,就不能僅僅還是讓評論員來闡釋,也要聽聽黨員干部、基層群眾是怎麼看、怎麼說、怎麼做的,在傳播理念和方式上進行一下創新,試一試傳播效果怎麼樣。事實証明,所到之處積極性都非常高,刊發效果也非常好,目前已經舉辦了19期。4月份我們帶著基層組織建設的話題來到蘭考,請當地群眾談干部公信力,有群眾直言“是群眾不聽話還是干部不像話”的觀點,讓人振聾發聵、耳目一新。一些讀者反饋說,像這樣接地氣的訪談和刊播現在比較少見,打通兩個輿論場,光自說自話不行,也要多聽聽老百姓是怎麼說的,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通達社情民意,實現黨性和人民性的有機統一。

我們覺得,理念創新要多體現在議題的設置上,要學會從政治宣傳向政治傳播轉變,讓中央、省委省政府的意圖、精神以更加鮮活、更加有效的方式傳遞給讀者。目前我們已建立專家智庫,為進一步加強議題設置能力做好了智力准備。

另一個創新是手段方式創新,我覺得也可以用一句話來表述,“不光一家媒體發聲,多運用新媒體,立體傳播,形成傳播聲勢。”

黨報的聲音具有高端性、權威性,但在新形勢下必須創新表達方式,增強評論的感染力、滲透力和傳播力,讓讀者喜歡看、願意看,並且是想看的時候就能看。

一直以來,我們著力於用新的文本表達方式,重塑黨報評論風格,比如說用講故事、說細節的方式,軟化行文的方式,把文件、精神轉化為可讀耐讀的文章﹔拓展評論題材,採取大、中、小等形式,細分評論傳播的讀者﹔以採訪帶評論,讓評論多接地氣、多用老百姓的話進行表達。順應媒體融合大趨勢,我們也更加注重利用新媒體傳播評論,新聞評論部開創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積極利用新媒體拓寬傳播渠道、增強傳播效果。我上面提到的“四個全面大家談”其實也是手段創新的一次嘗試,我們以紙媒、視頻、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多種形式同步推出,一次採集、多元生成、立體傳播,為今后進一步改革創新作出了很好的嘗試。同時,傳播方式創新,過去我們更多的是大水漫灌,后來發展成為噴灌,現在有了滴灌,三種形式右擊結合,提高效率。我們正在努力的還有開放式評論,不僅我們自己培養自己的評論員隊伍,還在全省努力培養一批特約評論員隊伍。

我剛才所講的創新,這只是我們過去和現在正在摸索的一些做法,還有局限性。評論未來的創新之路必然會充滿艱辛和不易,怎麼在“互聯網+”時代通過新媒體充分發聲,我們也很想聽聽上級領導和兄弟黨報的高見,進一步學習借鑒,希望我們各家黨報以這個平台為載體,加強溝通。現在輿論場的雜音噪音不少,適當的時候,我們不妨在一些話題上聯手做文章,形成強大的聲勢,共同捍衛黨和人民的利益,引導社會主流價值觀,積極發揮黨報評論的主導作用。當然這主導作用,執牛耳者非人民日報莫屬,所以,衷心祝願黨報評論融合發展論壇長期堅持下去,並且越辦越好。

再次感謝人民日報社,感謝中宣部、中國記協一直以來的大力支持,感謝兄弟黨報多年的合作和信任。

謝謝大家。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