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本網原創

上海報業集團裘新:讓"最有力的武器"在互聯網時代更有力

2015年07月10日21:09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 裘新

》》》點擊進入黨報評論融合發展論壇專題

人民網北京7月10日電 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首屆黨報評論融合發展論壇今天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中國記協等部門領導,以及中央和全國31家省級黨報的主要領導及評論業務負責人,齊聚一堂交流經驗、激蕩思想,共同探討黨報評論融合發展問題。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裘新在論壇上做了“讓‘最有力的武器’在互聯網時代更有力”為主題的發言,以下為全文內容: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行,各位朋友:

很榮幸參加人民日報社舉辦的黨報評論融合發展論壇,代表上海報業集團分享一點看法。我們在黨報工作過的同志,都熟悉這句話:評論是黨報最有力的武器。在媒體格局發生劇烈變化的時候,我們還怎麼去用好這個“武器”?這背后的問題就是:黨的聲音、主流話語,能不能“打”進網絡輿論場,又如何在其中贏得認同、發揮影響力?

因此,我們考慮黨報評論的融合發展,始終思考的就是這樣一件事:怎麼在發展新媒體的過程中,把黨報評論的作用實現得更好、功能發揮得更大?如果我們單一地發展黨報,單一地發展新媒體,都不可能真正實現黨報評論的有效融合。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考慮“共享”和“嫁接”的問題——既包括各級黨報間的共享,也包括傳統黨報與新媒體項目間的嫁接。

做這項工作,其實就是探索如何通過評論取勝、打造一個優勢互補的“黨報共同體”——或者說,“黨的聲音共同體”。從上海報業集團的實踐來看,這樣的共享嫁接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總結下來,大致是這樣幾種模式:

一是傳統黨報間的共享。

這是黨報歷來的傳統。人民日報刊發的社論、言論,解放日報等地方黨報及其新媒體,都第一時間認真做好轉載、轉引工作﹔人民日報的一些重要言論,也成為解放日報等地方黨報進行評論二次策劃、二次解讀的重要來源。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人民日報也越來越多地關注地方黨報的言論聲音,開辟固定欄目轉載地方黨報精彩評論,包括多篇解放日報的評論。這樣的上下共享、交流合作,有利於黨報評論的“多次傳播”。

二是通過與新媒體嫁接,擴大黨報言論影響力。

這一點,我想特別展開一下。轉載這件事,看似稀鬆平常。但在“互聯網+”時代,是否用好了轉載這個手段,其作用和影響甚至比直接原創更直接、更廣泛。我們自己的新媒體產品,尤其是自身並不屬於“黨報”序列的新媒體產品,是不是也能在這樣的陣地上放大黨的聲音、主流的聲音?

這方面的代表,就是澎湃新聞。我們最近做了一個統計:澎湃新聞2014年7月22日上線以來,到現在為止,精選轉載了3000篇左右中央媒體的各類文章,其中來自人民日報、人民網和人民日報客戶端的文章超過1000篇,三分天下有其一。為了轉好人民日報的文章,澎湃新聞要聞中心和時事新聞中心政治組專門成立了“清晨讀報團隊”,每天必讀的第一份報紙就是人民日報,每天必看的第一個客戶端就是人們日報客戶端。

澎湃新聞為什麼要花那麼大的精力去轉載人民日報等黨報的文章?其實,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一方面,人民日報作為中共中央機關報,很多權威聲音由其獨家發出,本身就具有不可替代性。黨報的言論和其中表達的態度,本身就是一種新聞。另一方面,澎湃新聞屬於黨管黨辦的新媒體,它的底色、底線都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這是一條不能忘記的“初心”。在這塊陣地上及時有效地傳播黨的聲音,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傳統黨報發出的聲音,經過新媒體的轉載后,往往能夠更好地傳導到市場、傳導到更多受眾。

當然,在這方面,我們也需要把握一個“度”的問題。新媒體對黨報評論進行包裝轉載,絕不能“幫倒忙”。媒介格局在不斷變化,黨報評論本身也在不斷變革。今天的黨報評論絕不像過去有些人以為的那樣,“板著一張臉”,說幾句“正確的廢話”。在一些熱點性、爭議性甚至敏感性話題中,黨報評論的介入越來越及時主動,也越來越體現“一錘定音”的作用。這些評論,往往是“拉滿弓”的。我們的新媒體如果不擇時機、不加把握,甚至下意識地做一些添油加醋,可能就會起到反作用。這提醒我們的新媒體工作者,對黨報評論嫁接轉載,絕不能割裂特定的時間空間,絕不能以此“背書”自己的某些判斷,這是一條始終不可逾越的紅線。

三是從“配合作戰”到“整體作戰”。

在現有基礎上,建議從這樣兩個方面著手進行努力:

一是進一步實現“配合作戰”的局面。在重大事件、重大問題、重大輿論戰役上,我們希望與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積極配合,主動協作,共同打好“輿論戰”。除了繼續做好人民日報評論轉載工作外,各方還可以共享欄目、共享信源、共商觀點﹔還可以適時尋求協同機會,發揮各自所長,建立起人民日報“主攻”、地方媒體和新媒體“側攻”的有效機制。

二是進一步實現人員共享,資源共享。上報集團的採編隊伍整體較為年輕,無論是對中央大政方針的把握,還是業務能力的積累,都與人民日報的資深新聞工作者們有一定差距。我們歡迎並期待人民日報的同志多為我們的年輕新聞工作者傳道授業,通過人員共享、資源共享,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以提升我們的“整體作戰”能力。

從上海報業集團的層面,以上大致是新媒體環境下探求黨報評論融合發展的初步做法和想法。我們將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力求讓黨的聲音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在互聯網輿論場上充分釋放。同時,我們也尤其盼望人民日報和各兄弟媒體能對我們旗下的媒體產品予以多多關注、指導、合作、共享。

謝謝。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