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微信挖寶
人民網>>傳媒>>正文

范東升:紙媒的三種活法

2015年10月14日07:36  來源:新聞記者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范東升:紙媒的三種活法(轉自《新聞記者》)

進入互聯網問世后的第三個十年,紙媒衰敗的趨勢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迄今為止,在嚴峻的生存壓力之下,許多紙媒機構一方面被迫採取大幅裁員或減少刊期、印數等傷筋動骨的做法,另一方面千方百計開辟多元化的收入來源。如果我們相信紙媒機構仍有可能避免全軍覆沒的命運的話,那麼,建立與讀者、用戶和社區的緊密聯結,將是未來紙媒轉型並繼續生存下去的“諾亞方舟”。

在重建讀者社群和密切聯結用戶的基礎之上,以新聞為主業的媒體機構仍可以以下三種狀態繼續生存:

第一種活法

以紙質版和數字版互補的組合方式,繼續保持原有的讀者群規模和影響力。提高來自讀者訂閱收入的比例,減少對廣告的依賴,降低紙質版的制作成本,抵補紙質版衰減的損失,達到新的收支平衡。

要點:借助“付費牆”、“會員制”等各種數字營銷手段,維持和不斷擴展線上線下核心讀者群,以此為依托,創建新的經營模式。

《金融時報》是迄今為止全球紙媒轉型中最為成功的一家,該報放棄了主要依靠廣告的傳統經營模式,首創以讀者為中心的“計數付費制”,已初步建立了可持續性“數字優先”經營模式,付費讀者訂戶穩步上升,2014年該報紙質版和網絡版總發行量同比增長10%,訂戶達到72萬。其中網絡版訂戶增長21%,達到50.4萬,佔發行總量的70%。此案例亦可說明,盲目追求點擊量而忽視用戶聯結是沒有出路的:雖然《金融時報》網站由於設立了“付費牆”,每月獨立訪客數平均隻有270萬。前不久日經公司以13億美元高價收購了《金融時報》。而另一家同樣有全球影響力的《華盛頓郵報》,其免費網站每月獨立訪客數高達4800萬,但卻始終找不到有效的經營模式,僅以2.5億美元被轉賣給亞馬遜。

第二種活法

停止紙質版的印刷,大幅改變產業結構,創建可持續性經營模式,實行純數字化生存。可以預計,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迫的,將會有更多的紙媒或遲或早選擇這一條道路。

要點:加強數字化技術手段,聯結讀者用戶群,營造拓展網絡社區﹔提供高質量原創新聞作品的同時,積極採用UGC內容,加強社交媒體運用﹔超越新聞產品局限,提供各類商業化信息服務。

《赫芬頓郵報》創辦於2005年,它雖然不是由傳統媒體轉型而成,但仍以新聞為主業,其十年數字化經營模式被証實是可行的,值得紙媒借鑒。2011年5月,《赫芬頓郵報》的獨立訪客數首次超過百年老報《紐約時報》,目前獨立訪客已超過1億,成為全美訪問量最大的新聞網站。在運營上,《赫芬頓郵報》2011年成為為數不多的可以盈利的新聞網站之一。該報2014年收入1.46億美元,全部來自網絡廣告,達到收支平衡。《赫芬頓郵報》聘用850名專職雇員,此外還擁有8萬名博客作家和數千名公民記者隊伍,報社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已經不僅僅是新聞與受眾的關系,而是營造成一個有序和密切互動的社區。

第三種活法

即使在傳媒數字化變革大潮之下,紙媒無論規模大小,隻要讀者喜愛,社區需要, 仍有其獨特的價值和生命力。在環境適合的國家、地區和城市,在保持收支平衡的條件下,在可預見的時期仍可繼續主營出版紙質報刊。

要點:針對市場和社區的實際需求,緊密依托與讀者社區的聯結關系,提供多元化社區服務。

本課題組研究了佛山傳媒集團創辦的《珠江時報》案例。該報自2009年起,與佛山南海市四個鎮街相繼合作推出社區報。2009年10月28日《珠江時報》的第一份社區報《桂城社區周刊》正式創刊,在隨后的4年時間裡,又有9份社區報相繼創辦,目前正在著手創辦第10份社區報。《珠江時報》的運營資金來源基本上是社區政府機構支持、社會贊助和市場經營各佔三分之一,商業廣告並不是社區報主要的收入來源。《珠江時報》社區報與街道社區合作、扎根社區的模式可以說代表了我國新型社區媒體的一種獨特發展模式,而其創辦“媒體性服務業”的報業理念也值得借鑒思考。

(本文摘自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課題組:《用戶聯結:拯救紙媒的“諾亞方舟”》。閱讀原文及學術引用,請務必參考《新聞記者》2015年第9期原文)

(責編:宋心蕊、燕帥)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