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3
老品牌遭遇审美危机
作为优质国产动画片的代表,每年岁末的《喜羊羊》系列电影都成为中国少年儿童翘首期待的对象。早在去年年初,《喜羊羊》第五部的票房第一次下滑时,就引起了媒体和业内人士的讨论。谈到原因,有人认为,乃是影片的粗制滥造所致;有人认为,是竞争对手变强;也有人保持乐观,认为走到第五年票房才出现波动,属于正常范畴。
争论本身并没有让《喜羊羊》系列票房上扬,到了马年贺岁档,走入第六年的《喜羊羊》系列已然走入了“寒冬”之中,可谓出师不利,在票房和口碑尽失“战场”,连一些孩子们都吐槽:“没意思”。
与之对比的是,今年“深圳制造”的动画片《熊出没》热卖,成为票房达到2亿的首部国产动画片,票房的数字还在扩大中。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贺岁档是一场“羊熊之战”,如今胜负已定。《熊出没》作为新锐的品牌,在叙事和镜头语言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无论是新品牌还是老品牌,都有一道“坎”摆在那里,作为国产动画片“领头羊”的《喜羊羊》首先碰到了:如何延续自身品牌的生命力?
业内人士告诉我们的答案是:创新。谈到创新,《动漫周刊》的钟路明认为,“创新是一个悬崖,创新时往前走两步是先进,向前走三步可能就是‘先烈’了。对于国产品牌来说,把创新点放在哪里,如何放都是需要思考的。”
世界上知名的动画片品牌,诸如吉卜力、皮克斯、迪斯尼等等,他们都有一套风格,日本动画片侧重用民族语言做世界话题的表达,而欧美的主张走“家庭路线”。我们的动画片要保持品牌旺盛的生命力,还需要拿出做真正电影的专业态度和精神。(记者 尹春芳)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