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报刊的生存空间既受到挑战,但也存在某些机遇,就看你能不能找到机遇,并与时俱进地创新。在多种报刊并存及激烈竞争的状态下,往农村发行的报纸就不能再有“独占农村市场”的心态了。农字报在数字化生存、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从“综合纸”到“专业纸”,再转变为多元经营的涉农大平台。这种农字报大平台的观念就是从单一的内容提供到大信息呈现;从为农民、为农业服务拓展到上下游产业;从线上活动到线下参与,以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从打造品牌到营销品牌的延伸。
农村、农业、农民在我国依然占有很大比重,其当今的生存状态是许多有识之士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媒体不仅不应放弃农村市场,还应作为拓展空间的平台和机遇来看待。南方农村报的成功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南方农村报的基本状况
无论业界、学界,很多人都会关注都市类媒体的发展,却没有多少人会留意到农字类报纸的生存状况。
如果不曾身在其中,也许不清楚在城市化进程比较快的改革开放前沿广东,还有一家始终坚守为“农”服务的报纸。在许多地方农字报萎缩的情况下,这家报纸却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有较大发行量和较好效益。这就是南方农村报。这几年,南方农村报广告不断增长,2007年时不过上千万元,去年达到3450万元,相当于2007年的3倍。
《南方农村报》的前身是1963年1月1日创办的南方日报农村版。“文革”期间南方日报农村版停办。1980年2月2日复办,更名为《广东农民报》,并进入极盛时期。上世纪80年代,其发行曾达到56万份。
随着地市报纸大举进军农村,各类媒体对农民读者市场的分割,以及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字报的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994年《广东农民报》更名为《南方农村报》后,虽然适应了新形势,但更名并非意味着成功,功夫还须放在内容定位和报业运营的创新能力上。南方农村报领导班子始终不渝的坚守和与时俱进的创新,使南方农村报在社会转型期站稳了脚跟,逐步找到了新形势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现在依然是地方农字报中发行量最大、经营效益最好的一家报社。过去南方集团许多新来的大学生听说分配到农村报,觉得难有作为,不太愿意去,连见习生都不太乐意进入实习。这些年,南方农村报的地位提高了,进去之后能找到施展的平台,成就感增强了。现在,不断有研究生进入。尽管也有人辞职,但补充人才包括优秀人才并不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