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 言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通信技术和无线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已经从单一的移动通信终端日渐向即时化、个性化、互动化、大众化的图文并茂、视音频结合的多功能媒介转变[1]。
3G手机以其小巧方便、易于携带、功能丰富等众多特性迅速吸引大学生群体,“拇指一族”成为校园独特的风景线。
3G手机为大学生带来便捷、娱乐等多功能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例如:3G手机辐射较强,长期使用容易危害大学生健康;部分不法分子通过彩信、手机报、邮件等方式传播黄色信息危害大学生心理健康;上课、图书馆存在一大部分同学使用手机,极大影响学习效率。本文将主要从社会交往层面分析3G手机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在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常以社区、邻里为纽带,相处之道在于以和为贵,人际关系较为紧密,通常称为“熟人社会”。而手机逐渐兴起后,这种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愈发明显。人们开始以手机为媒介,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以价值观为纽带、以兴趣为纽带、以情感为纽带。笔者将主要针对这三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研究3G手机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负面影响,进而结合调查数据,分析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
二、调查结果
为了获得更加详实的资料、准确地了解3G手机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负面影响,本文以徐州九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了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70份,有效回收率为94%。为了保证样本的科学性,我们在发放问卷时,特别注意样本性别、年级的比例,样本构成简况如图1、图2所示。
笔者发现,随机抽取的500名大学生中,每人都至少拥有一部手机,有的多达2、3部,从中不难看出手机普及范围之广。使用手机时长是衡量手机是否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发现,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较长,每天使用3~7小时超过半数,8小时以上者也占了小部分比重(如表1所示)。
以上调查结果证实手机确实存在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可能性,究竟会对大学生社会交往产生哪些负面影响?根据调查和数据整理,我们得出的结论如下:
1.3G手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大学生是较为特殊的群体,处于脱离家长约束、较为自由的阶段,因而他们个性张扬,追求时尚。
在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的作用下,他们盲目购买、更换手机,走品牌路线,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不断追求潮流,以此来消除自身在群体中的孤独感与恐惧感。在“你会通过手机品牌判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吗?”一题中,仅有35%的人选择“从不”,47%的人选择“偶尔”。
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手机为较为高端的国外品牌,如苹果、三星、HTC等(如图3所示)。大学生群体大部分没有经济来源,依靠父母提供生活费,因而难以体会金钱的来之不易,长此以往,极易形成错误的消费观。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