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2期

浅析突发事件中调查性报道的技能运用【3】

——以“苏湘渝持枪抢劫杀人案制造者周克华被击毙”为例

王柳力 王艳玲

2014年02月13日13:48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三)再现新闻现场

记者在调查收集重大突发性事件资料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在事件发生后不久再现事发现场的方法。有时,记者也使用调查手段,追叙过去的历史,纠正记录历史事件的错误之处。

比如,周克华在被击毙几个月后,公众仍对其如何多次躲过警方追捕持怀疑态度。许多报纸、杂志、电视对“周克华苏湘渝系列抢劫杀人案”重新展开了梳理和归纳,以真实的再现当时的情景。为了保持报道的真实性,调查记者甚至再现事发现场,大街上的每一个细节,甚至精确的计算了周克华逃跑的速度、子弹的大小、重量和速率,及周克华射击的距离和角度等等。有的记者甚至公布了周克华随身挎包里的私人物品。

从古自今,文件资料都是记者调查最有力的工具和凭证。记者调查周克华这类罪犯的背景资料,可以查询公安机关的报告,在案发后重新走访案发地点与目击者谈话了解情况。调查的结果往往受记者能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限制。如果记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调查和研究,就可以根据掌握的信息,建立详细的事件发生时间表,然后分析到底哪些方面的信息才是准确、真实、可信的。再现现场的调查往往都以发现新的有趣的细节和新闻线索,甚至是纠正历史错误而告终。

三、结 语

从传播心理学上来说,基于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未来的没把握,尤其是那种因突然而会给人带来恐惧感的新闻是最容易触动人的信息感应神经。在这个社会信仰模糊而个体心理及其脆弱的时代,一旦出现突发性事件,如何对事件进行客观有效的调查性报道,正确引导公众舆论,安抚公众情绪显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作者简介:王柳力,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广播电视文艺研究;王艳玲,女,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广播电视文艺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 贺文发.突发事件与对外报道[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 (美)威廉?C?盖恩斯.调查性报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苏朝伟.中国调查性报道现状与前景[D].中央民族大学,2005.

[4] 段勃.调查性报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5] 李圣武.突发性事件报道的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