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2期

爱的演绎 美的境界——

《放牛班的春天》与《地球上的星星》艺术审美比较【3】

石 群 何春耕

2014年02月13日15:17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四、爱的交响:情感交融的心灵之音

音乐,作为电影语言的一种,在影片中起着创造情感体验、展现环境氛围、调整叙事节奏等作用。

《放牛班的春天》中不同的片段采用不同的配乐,每一个段落都有一首完整的插曲,这些插曲根据影片的情绪氛围不断变化,既相互独立又统一于影片,对应影片情节的发展。片中所用乐曲总体上都是优美柔缓的,在叙事的发展中随着马修老师和学生们感情的融洽,音乐由一开始的沉重悲伤逐渐欢快明朗起来。这些音乐是孩子们心中的声音,明媚欢快的音乐象征着他们健康成长的心灵。

《地球上的星星》中的音乐大都以歌曲的形式出现,前半部分大都采用童声独唱的方式,犹如伊桑的内心独白;后半部分则是用男声独唱的方式来表现,如尼克老师出场时、智障儿童表演节目时、尼克老师去伊桑家家访的路上等场景中,都是配以歌曲,这些歌曲不仅反应了该片的主题,还起着烘托气氛的作用,正如歌曲中所唱的那样“孩子们是地球上的小星星……”

总之,尽管两部影片各有特色,但二者的主题是一样的:一位好的老师用自己的力量去打开学生的心扉,给他们带来最美的春天。值得一提的是,《放牛班的春天》的导演斯托夫?巴哈蒂和《地球上的星星》的导演阿米尔?汗都不是科班出身的导演,一个原是出类拔萃的古典吉他手,一个是印度实力派演员,这两部影片都是他们执导的第一部作品,而且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作者简介:石群,女,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影视文化传播研究;何春耕,男,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影视文化传播、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疆锋.校园里的“那些花儿”——关于当代中国教育电影的成长叙事[J].艺术评论,2010(6).

[2] (法)安德烈?巴赞著.崔军衍译.电影是什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 (美)悉德?菲尔德著.鲍玉珩,钟大丰译.电影剧本写作基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