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媒界纵横>>新媒观察

从《人民日报》微博看如何弥合舆论鸿沟

罗小萍 蹇  阅

2014年02月25日15:53        手机看新闻

“舆论场”概念最早是由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提出的,他认为现实中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老百姓的“口头舆论场”;一个是新闻媒体着力营造的舆论场。①人民网总裁廖玒则指出:体制内舆论场即“官方舆论场”,包括国家的报纸、电视台和网站新闻; 而民间舆论场则包括口头舆论场和网络自媒体等。②

一、舆论场鸿沟的具体表现

和传统媒体代表的官方舆论场相比, 网络自媒体组成的民间舆论场有以下几个不同:第一是信息生产方面。传统媒体提供的信息多是经过严格的把关,信息渠道正规,政治和经济信息较多,专业性强,但也有信息更新慢的问题;而自媒体则信息渠道宽广,内容丰富,但是缺少把关,虚假负面信息不少。第二是舆论议题方面。官方舆论场的议题主要是国家政策等宏观和理性的议题, 议题观点比较统一,语言深刻,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才能理解。而民间舆论场的议题主要是个人生活、娱乐动态等刺激的议题,语言活泼有趣,感情丰富,观点多种多样,但容易出现群体极化。第三是职能方面。官方舆论场的职能主要是宣传和舆论导向功能,民间舆论场主要是表达意见和网络监督,一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质疑的声音会迅速在网上传播,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二、主要概念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统计了从2012 年7 月22 日《人民日报》微博开博到2013 年3 月17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束时这一段时间内《人民日报》微博发布的所有微博,一共统计出微博数量7191 条。每一条微博有微博内容种类和发布时间,媒介形式数量、距上一条微博发布时间、转发数、评论数6 个类目,本文将从这些类目出发,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辅以词频分析和文本分析, 同时抽取转发数和评论数最多的前3 条微博,分析叙事风格,最终得出《人民日报》微博的话语特点。同时,还将对《人民日报》纸质版和微博所有消息中选取一个事件, 通过双方对这一事件的报道进行比较,得出《人民日报》微博“弥合”舆论场鸿沟的具体表现。

2.分类标准

本文将所有微博分为13 类,包括:政治类、政府建议类、情感哲理类、建筑交通环境类、文体类、金融与企业类、灾害事故类、科普类、福利医疗类、法制类、互动类、教育就业类、商品质量类。经过统计,每一类微博及其发布数如下图所示:

3.媒介形式数量

本文将微博内容中的文字,@ 用户名、视频、微调查、图片、网址链接、微话题作为7 种媒介形式,然后统计每条微博出现了多少不同的表达形式。

4.距上一条微博发布时间

根据微博发布时间, 把每条微博距上一条微博发布的时间分为4 个标准: 距上一条微博发送30 分钟内、距上一条微博发送30 分钟到1 小时、距上一条微博发送1 小时到2 小时、距上一条微博发送2 小时12 小时。统计这4 个标准中微博的数量,得出微博发布的时间速度。

三、《人民日报》微博的弥合功能体现

1.内容增多,本质不变

从条数统计图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微博的种类繁多, 内容包罗万象但政治类和政府建议类微博全部属于政治范畴, 两者有1400 条左右之多,在各类微博中占有明显的数量优势,而其他类型的微博也有不少涉及政治内容。所以《人民日报》微博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其本质还是传统的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官方媒体, 微博并没有因为刻意强调话语的多元而忽略对当今社会中依然值得充分重视的主流话语的关注。

2.信息生产机制快速,全天候发布

《人民日报》的微博发布速度有较强的即时性,大半的微博都是间隔一小时内发布的,具有新媒体信息更新迅速的特点,同时,《人民日报》微博的发布不局限于传统的工作时间, 其发布时段遍布24 小时,改变了《人民日报》纸质版一天一报的情况。

3.信息载体和形式多种多样

在网络载体下,《人民日报》微博的形式突破了传统的新闻主要靠文字传播的情况, 变成结合了视频、链接、@ 关键人物、表情、长微博图片、在线投票等形式的新闻, 大大加强了信息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以图片为例,7191 条微博中, 有4163条都是图片新闻,图片新闻中不少还有视频、链接等其他形式,这就改变了《人民日报》纸媒主要是文字一种传播形式或者含图片的两种传播形式的局面。

4.信息来源渠道宽广

《人民日报》微博上面发布的信息除了《人民日报》纸质版常用的本报记者报道新闻和新华社新闻等主流媒体之外, 还有大量的其他渠道的新闻作为信息来源, 如生命时报微博、健康时报微博、公安部打黑除四害微博等。又比如每天都会有【新闻史上的今天】这种科普类的微博,主要是中国新闻史学会提供的资料。

四、《人民日报》微博的话语特点

任何一种新闻话语都是其背后多种因素的结合,是背后意识形态的表现。《人民日报》微博要根据这种情况创造一种新型范式。

1.加强互动性,积极建立开放性的信息评价体系

《人民日报》微博7191 条微博的平均转发量约为1342 条,平均评论数约为434 条。该数据居同类微博之首。在原有的转发和评论功能的同时,《人民日报》微博一直发布专门鼓励用户参与的互动类微博。如【微投票】、【感谢@ 用户】等微博就发布了520 条,占7%左右。

2.运用生活化语言和多种媒体形式,趣味阐释复杂问题

《人民日报》微博改变了《人民日报》纸质版严肃简洁的文风,大量采用口语化的语言发布微博,如微博【广州地铁施工工地地陷,好可怕!】、【快过年了,小心小偷! 】、【明日小年你咋过啊】等,这些和民间舆论场的语言风格相融合。同时加入了不少流行的表达信息新形式,如长微博图片,可以使受众轻松理解问题,如微博【一张图读懂国家机构领导人员怎样产生】,【一张图认识国务院领导人和各部委“掌门人”】等,和常人喜欢浅阅读的特点相适应。

3.具有强烈的感情倾向

虽然《人民日报》微博的政治信息最多,但是其参与度并不是各类微博中最高的。根据统计,参与度最高的是政治类微博和情感哲理类微博,但是从参与的深度上来讲,评论比转发程度深,情感哲理类微博的评论数远远高于其他类微博,所以参与度最高的是情感类微博。

《人民日报》微博对接地气,注重于正面引导和教育意义的提升,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正能量的典型意义具有较为明显的涵化或教育能力。《人民日报》微博中有不少体现了这一特点,如【父亲啊,我要带着你去上学】、【九旬老人的手绘爱情书:看后流泪了】、【“无腿超人”积攒乞讨捐助白血病患者】等。

4.巧妙制造政治议题

《人民日报》微博在含有政治信息的情感哲理类微博中加上网络语境下强烈的感情表达,建构起“关照社会事实+注重价值阐释”的新型信息传播模型。从笔者获得的数据可以得出,关注量最多的微博大多数与政治有关, 彰显了微博舆论对社会核心话语的阐释和驾驭能力, 也体现出在多维话语共生的背景下, 官方微博仍然可以有强大的影响力。

五、《人民日报》微博和纸质版的对比

对《人民日报》微博的弥合功能的考察离不开对《人民日报》纸质版的分析。《人民日报》纸质版作为传统官方媒体的代表, 具有强烈官方舆论场色彩。《人民日报》微博对官方舆论和民间舆论的弥合作用, 离不开在同一事件上微博和纸质版报道上的对比研究。本文选择了房姐事件,研究范围是从该事件被报道到2013 年3 月17 日的关于房姐的所有微博和这段时间内纸质版的相关信息。通过对微博和纸质版的对比研究, 我们发现了如下特点:

1.微博在超结构上弥补了纸质版的不足。梵迪克认为“超结构”“是话语的综合性,全局性结构……每一种超结构范畴都和语义宏观结构的宏观命题(主题)相联系,这个范畴赋予这个宏观命题以具体的话语功能, 从而也推导出这一宏观命题的句子群或命题群的功能。”③大多数新闻的主题每条只有一个,我们运用联系观的观点,把超结构定义为一种具体事件中各条新闻主题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是一种全局性的结构。《人民日报》纸质版有11 条新闻关于房姐,而微博上关于房姐的新闻有39 条微博,超结构图如下:

从上面的超结构图可以看出来,微博上对房姐事件的关注度胜过《人民日报》纸质版。这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数量上微博比纸质版上的数量要多,微博上新闻的报道内容更多,视角更广。

除了对事件进展和事件反思这两大类主题中比纸质版更多的信息之外,还多出一个对事件的质疑类微博,如:【微评论:“房姐”的假户籍怎能注销了事】、【微评论:如果没撒谎,请还原真相】等。这样的记录可说对房姐事件是达到了全景式的关注,满足了网民对房姐事件的信息需求,还代表了群众普遍的呼声。第二,微博上事件进展的微博数比例为一半左右,而《人民日报》关于事件进展的消息比例为三分之二左右。《人民日报》微博中对于客观记录事件的要求下降,反而评论性质的反思和质疑性微博上升,也就是说,自己的观点增加了,单纯的记录变少了。质疑反思性质微博的增多符合网络中平民话语权变强,积极致力于推动政治进步的现实。

2.语言叙事上生动化程度增加。《人民日报》纸质版的语言客观严肃,理性的语言居多,形容词和感叹词较少,但许多微博报道却读来朗朗上口,让人印象深刻。

3. 成功运用公民视角过渡到宏观社会问题。从超结构图上可以看出来,《人民日报》关于房姐事件的评论中主要探讨了户口问题,如2013 年1月27 日新闻《房姐为何要那么多户口》就是请来专家表达了一些深刻的观点, 涉及法律和社会权力方面的知识,属于非常专业化的讨论,普通公民难以深入参与。《人民日报》微博上的评论类微博也含有不少户口问题的内容, 但是在探讨户口问题的同时还上升到了宏观的层面——社会公平问题,这个问题有很强的贴近性,基本上普通百姓都有对于该议题的看法, 在官方微博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够迅速吸引目光。

六、结语

《人民日报》微博可以看作是其官方纸质版报纸的一种有益补充, 并承袭了其报纸在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层面的优势,进而塑造出社会化媒体平台的新型话语体系。《人民日报》微博打通并弥合了鸿沟, 重视对社会现实的整体反思,对公共权力的监督质疑,注重对平民话语的关注,为官方媒体如何适应社会化媒体时代提供了参考价值。

(作者罗小萍为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蹇阅为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 级传播学硕士)

参考文献:

①陈芳:《再谈 “两个舆论场”———访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中国记者》2013 年第1 期。

②廖玒:《官民舆论对峙加大互联网起减压阀作用》,人民网2011 年07 月29 日。

③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华夏出版社2003年5 月第52 页。

来源:《传媒观察》2014 . 01

分享到: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