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应对缘于传媒视觉化的儿童媒介使用困境的建议
了解“儿童”对于成人的意义。在长达1000余年的欧洲中世纪里,识字属于特殊的技艺,教育也只是贵族僧侣的专利,儿童完全混迹于成人世界,当时的西方世界就没有关于儿童成长发展的概念。直到15世纪中叶,随着人类发明活字印刷术,童年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才逐渐出现,“儿童越来越成为受尊重的对象,它是一个特别的产物,有它不同的本质和不同的需求。他们需要与成人世界分离并受到保护”。[7]童年观念的确立还不到300年的时间,这意味着,童年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对儿童的保护和关爱是一个社会健康文明程度的标志。
拒绝儿童媒介内容的过度视觉化。成人世界中的许多元素,诸如权谋、私欲、恐惧、性等等,都必须小心翼翼地隐藏于儿童世界之外,文字本是保证儿童区别于成人的重要工具,文字造成的阅读屏障能避免儿童过早地接触这些内容。但无孔不入的现代传媒却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一屏障,传媒的视觉化更令此情况加剧。
在大街小巷的各式零售摊点,内容低俗的图画书和零食、玩具摆在同一个位置销售,在国内书店行业普遍不景气的状况下,儿童图书销售管理的渠道约束应引起关注。儿童读物的过度视觉化,其诱因在儿童,但实施者是成人。成人应有意识地自我约束,趋利但不害义,本着对儿童负责的态度,出版图文并茂而不是纯粹使用图像制造视觉冲击却内容空洞的儿童读物。
包括儿童影视节目、以儿童为目标的电脑游戏,无不是成人的作品。当然,这些传媒形式本质上就是视觉传媒,也正因为如此,成人更应该努力调动儿童全方位参与传媒活动的兴趣,配合儿童化的语言,并有意为儿童的思考和想象留出时间和空间,制作有利于儿童全面均衡发展的电子媒介内容。
合理安排儿童的家庭活动。儿童在幼儿园或学校,毕竟受制于集体活动和课程安排,其媒介使用是受限的。但在家中,儿童媒介选择的范围扩大了,书刊、电视、电脑、iPad、手机等都在他们触手可及的范围内,而家长往往因为忽视孩子闲暇时间的安排而放任他们的媒介选择。在传媒视觉化的现实情境之中,家长应鼓励儿童有节制地接触电子媒介,将他们的兴趣导向印刷媒体,并尽可能地引导孩子对纸质传媒的挑选,不要听任孩子被过度的视觉因素吸引。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