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3期

《爸爸去哪儿》的传播学解读【2】

赵亮宇

2014年03月04日15:56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三)议程设置——人为设置大众关注点

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的左右人们关注某一事实和意见,即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的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性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湖南卫视在《爸爸去哪儿》中巧妙的运用了议程设置,成功将大众的目光聚焦到林志颖父子身上。不可否认,虽然五位明星爸爸都各有建树,但林志颖作为影视歌三栖的明星拥有最高的人气,他不仅是内地人的偶像,也在港台东南亚地区都颇有影响力,再加之网络中流传的林志颖传奇的人生经历,也为他加分不少。

《爸爸》节目无论是在前期宣传、拍摄过程、节目剪辑等各个阶段明显可以看出林志颖是电视台宣传重点,显然其号召力是其他爸爸无法比拟的,而在节目播出当天,林志颖展现出的爸爸细腻、温柔的一面更是为其赢得了好爸爸的赞誉。电视台获得收视率的同时,也可以借助林志颖在港台以至于东南亚地区推广该节目,可以说是一举双赢。

观众作为电视节目的受众,在潜移默化中也将注意力放在了林志颖父子身上,《爸爸去哪儿》节目播出后,网络讨论以喜爱林志颖父子居多,整个节目中他们被讨论的次数也是最多,足以看出该节目宣传侧重点在收视保证的林志颖父子,这也不知不觉地影响受众的关注点,而林志颖父子也因节目中的表现不负重望,成为了高收视率的首席功臣。

(四)把关人——巧妙的叙事结构

把关人理论作为传播渠道环节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指大众传媒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是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价值标准所进行的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

《爸爸去哪儿》节目对五组家庭进行拍摄,每期总拍摄时长达到1000分钟左右,但播放时间只有90分钟,那么如何在1000分钟的素材中选择精华呢?这就需要制作者的精心剪辑,在这个过程中制作人就是这档节目的把关人,他们不能不可谓是做得恰如其分,将一天生活以故事化的手法叙述:从早晨起床时各自家庭的样子,到来到宿营地第一顿餐,再到午休时孩子们的憨态可掬,以及下午进行任务的戏剧表现。整个剪辑过程可谓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从孩子们起床的囧样,到被告知没收食品玩具时孩子们的反应和面部表情的抓取,以及收集蔬菜时逗趣的场面,这些刻画无一不是展示了制作者的剪辑功力,叙事有详有略,突出精彩部分,紧凑而不拖沓。

最精彩之处就是在于制作者很好的挖掘出了一天生活的戏剧化剧情,在第一期中模特张亮和前跳水冠军田亮的孩子极具戏剧化的表现,从初期不愿意在农村生活,以至于哭嚷着回家,到收集蔬菜时积极踊跃的表现,这一极端反差效果,也通过制作者的手在节目中展现出来,使得整个叙事过程充满张力,引人入胜。此外,制作者在孩子们特有的动作或表情时添加了特效和搞笑的音乐,给节目添加了几分欢乐,一些特效字幕帮助观众能够更好的了解孩子们不同的特点,成为节目的点睛之笔。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