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报了西部时报社记者新闻敲诈案,同时呼吁公众遇到新闻敲诈要保存好证据并及时报案,让新闻敲诈者无处遁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表示,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严重侵蚀新闻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严重败坏新闻工作者的声誉,必须下狠手、出重拳予以打击;要坚持治标治本一起抓、“苍蝇”“老虎”一起打。(4月13日《京华时报》)
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由来已久,前段时间尤甚。一些真、假媒体,真、假记者,深谙负面信息杀伤力大、来钱快的特点,不惜铤而走险,滥用、冒用舆论监督权。有的先散布负面消息,再主动找上门索要钱财“灭火”;有的拿着所谓的“核稿函”直接威胁,提出非法要求;有的打电话或发传真给基层党政一把手,以曝光相要挟,逼迫企业送钱上门……基层群众愤慨地称他们为“苍蝇头,老虎身”。
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存在、蔓延,不仅破坏了媒体采访环境,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同时污染了社会风气,扰乱了社会秩序,动摇了人们对维系社会公序良俗的基本信任。在这样一种现实背景下,中宣部等9部门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这不仅是新闻界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的有力举措,也是清除害群之马、树立新闻公信的现实需要,顺民心,合民意,令人击掌。
铲除新闻敲诈和假新闻需四管齐下。首先,要做好“严打”文章。“严打”,就是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突出一个“狠”字:不是有选择性地打,而是有犯必打;不是只有一个部门打,而是多个部门联手打;不是仅有政府部门打,而是发动群众都来打;不是只扑“苍蝇”,同时也打“老虎”。如此痛下杀手,让违法犯罪者领刑坐牢,让违纪者丢官弃帽,方能打出效果,打出威风,形成足够的震慑。
其次,要做好“监管”文章。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之所以禁而不绝,缘于政府部门监管滞后甚至存在“真空”地带。在进入社会化媒体的当下,一些媒体机构受利益驱动,向记者站或记者摊派经营任务,一些未获得新闻记者证的网站采编人员也在从事着新闻采编工作,导致新闻采访权特别是舆论监督权被滥用、冒用。因而,与时俱进封堵监管漏洞,增强监管合力,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监管,才是治本之策。
第三,要做好“自律”文章。遵守法律和新闻纪律、维护新闻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作风,是新闻人公认并需践行的职业底线。各新闻单位要借助这次专项行动的东风,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从严把好人员入口、教育培训、新闻采访、报道出口“四关”,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如此负重加压,严格自律,正常采访报道才更有公信力和影响力。
第四,要做好“监督”文章。常识告诉我们,正常的舆论监督不到位,不正常的“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就会乘虚而入,行“劣币驱逐良币”之实。因而,在清除害群之马的同时,须全方位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各相关单位要开设网上举报专区、公布举报电话,完善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完善网站、域名、IP地址备案管理系统等,让一切都处在公众的“火眼金晴”之下。
如此标本兼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自然就会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