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5期

现代化理论视角下媒介与公众科学素养之关系

范晨虹 谢方芳

2014年05月06日14:59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现代化理论行为学派的开拓者英克尔斯认为,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和价值目标。科学素养是衡量人的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民众科学素养较低,同时大众媒介又是我国民众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作为公众“现代人格”的“放大器”,媒介在培育公众的科学素养、促进公众的现代化人格养成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担当,因此媒介应努力提升自身科学素养水平,并开拓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路径。

关键词:现代化理论;科学素养;大众媒介

一、现代化理论概说

建设现代化的国家,需要现代化的国民。现代化理论行为学派认为现代化必然涉及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改变,强调人的现代化。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当其民众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人格,只有当其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能真正称为现代化国家。只有其民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心理素质实现了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才可以说其国民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培育,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才能够实现。

英克尔斯认为,人的现代化并非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中山大学郑永廷教授在《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中指出:人的现代化就是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状况与过程。人,既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又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人的现代化”既指一个过程,也是指一种应具备的素质。当今世界,每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目的都是使其全体国民获得幸福康乐的生活。这一点从本质上来讲,即一切社会发展的起点和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人的现代化。在我国,尤其是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客观现实情况下,13亿民众的现代化无疑成为国家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应该。

二、科学素养是人的现代化素质的重要内容

关于人的现代化的衡量指标,不同学科、不同流派有着不尽相同的阐释。从笔者的文献梳理过程来看,学者们对人的现代化的特征都是从多维视角进行理解和把握的。在英克尔斯提出的12项构成了人的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现代化素质中就有“尊重科学技术”的一项指标,学者金奇指出的人的现代化具有的12个方面的内容中也提到了“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共存”的内容,可以看出,尽管学者们对人的现代化的特征阐释所倚靠的学科背景和社会环境有所不同,但是“科学素养”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如今,科学技术正在以空前的速度、深度与广度,参与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及思维方式。科学虽然不是每个人的职业,但它却实实在在地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民众的科学素养水平既会影响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又会影响其自身的生活质量。

纵观30年来世界范围的科学素养研究,科学素养的概念经历了不断精确化与可操作化历程,从成人层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推进过程。郭传杰、汤书昆在《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理论与实践》中做了如下阐述:强调基础教育的科学素养概念来自于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其对科学素养的定义包括:拥有科学知识及运用科学知识识别科学问题、获取新知识、解释科学现象、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对科学作为一种人类知识和探究形式的典型特征的理解程度;了解科学技术形成物质的、智力的、和文化的环境的过程;参与科学和进行科学思维的意愿。

另一个层面的定义强调可操作性。一般来讲,美国学者米勒(Miller)的观点接受度较为广泛,他认为公众科学素养应该包括三个相关维度:(1)个人知识的词汇量足以阅读报纸或在杂志上竞争(competing)的基础科学概念;(2)能够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或本质;(3)某种程度上理解科学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然而时至今日,学术界对于“什么是科学素养”仍然没有一个定论,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仍在不断探索,寻求科学素养概念的新突破、新发展。2006年3月,我国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下文简称《纲要》)中提出了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公民科学素养”的概念。《纲要》明确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判断公民是否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一般有以下指标:是否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是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是否树立了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因此,科学素养不仅成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民众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