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4年4月下

报纸总编不是新闻官

王建珂

2014年05月26日13:38    来源:青年记者    手机看新闻

不久前,某报刊登了一篇就昆明暴恐事件发表的评论《暴力恐怖犯罪挑战人类文明底线》,这篇文章本来是新华社记者写的,该报刊登时前面还带有新华社的电头,只删去原文中几个字,但加上了该报评论专栏的栏目名,变成了该报的评论。这是一个不小的疏漏、不可原谅的低级差错。对此,不仅版面编辑有直接责任,报纸总编辑也有责任。

总编辑是“编辑部的总负责人。主管编、采和通联等新闻业务工作”。(《新闻学大辞典》)报社编辑部有时政、经济、文教、体育、娱乐、国际等各路编辑记者,总编辑则要对报纸进行“总”的编辑。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办报尤其如此。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总编辑,就会有什么样的报纸。我国现代新闻史上出现的优秀报纸总编辑,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新记《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提出了“四不”(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引领报社同仁,把《大公报》办成当时最优秀的报纸。张季鸾还是我国新闻评论的先驱。他抓住当天的大事,疾笔成文,臧否人物,指点江山,在当时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

粉碎“四人帮”之后,一些优秀的报纸总编辑,为推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立下了汗马功劳。杨西光1978年在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时,参与组织修改和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引发全国开展讨论,吹响了解放思想的号角,为拨乱反正,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起了舆论宣传的作用。

《华西都市报》首任总编辑席文举则为我国都市报崛起做出了贡献。1995年他主持创办的《华西都市报》,是我国第一份都市报。这份报纸“嫁接”党报重视时政、经济新闻的做法,成为“迈向主流”的市民生活报。它重视新闻规律和市场规律,创造了短时间内发行量迅猛增长的奇迹。全国许多晚报、生活类报纸纷纷效法。

总编辑有管理的责任,同时是一个从事新闻业务的新闻人,而不是“新闻官”。笔者在几十年的新闻生涯中,耳濡目染,亲身体验,深感总编辑责任重大。从报纸定位、选题策划、稿件采编、标题制作、版面安排,总编辑环环有责。当然,他们不可能事必躬亲,要善于抓大事,比如抓重大选题、头条新闻、标题、评论以及整个报纸的布局等。

时下,有的报纸总编辑,一坐上这个位置,就当起官来,每天忙于看文件、跑会议、搞“公关”,甚至沉迷于应酬和饭局之中,而不是集中精力办报,有的连看大样的责任也下放了。做官,还是做新闻人,这是当好总编辑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当好总编辑,必须带头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敏锐性,还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有的总编辑本来是从做记者、编辑一步步上来的,新闻业务能力较强。但是,职务变了,学习的劲头就没有了,懒得动笔了,业务逐渐生疏。这样的总编辑,很难担当起肩负的重任,也得不到记者编辑的尊重。

要时刻关注国内外大事,对各方面的动向了然于胸,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处理报道时轻重颠倒,或漏掉重大新闻。有的总编辑不读书不看报,连自己的报纸也不认真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样,怎么能领导报社同仁办好报纸?

总编辑不要有“官”架子,需要礼贤下士,集思广益,发挥报社同仁的积极性。笔者在新疆日报工作时,遇到一位这样的总编辑苗风。他1962年从《人民日报》调入,带来了《人民日报》的好作风。对工作要求很严,又平易近人,善于倾听大伙的意见。遇有重大报道,他常常约上多位编辑记者一起讨论;写好了初稿,打出几份小样,让副总编辑、主任各持一份,进行修改,然后取长补短。有人说他就像一个兄长和朋友,大家乐意亲近他,在他手下工作也感到心情舒畅。

总编辑的活,主要在办公室做,但也不宜总“宅”在屋里。要找机会到基层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当年,《新民晚报》总编辑赵超构业余时间就常拿个板凳坐在弄堂口,和街坊邻居聊天。他的杂文有些就是取材于聊天之中。总编辑了解群众,报纸才能更贴近群众,报道才能更有针对性。

党中央强调事业单位改革,重要一环是去行政化。报社总编辑潜心做新闻,而不是做官,应该是题中之义。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新闻系教授,曾任新疆日报副总编辑)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