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国记者节第11届系列交流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自2005年起,在白岩松、敬一丹和俞虹等一批新闻业界和学界专家的倡导下,中国记者节纪念活动已连续举办了10届。今年,第11届系列交流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由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承办。
以下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唐远清发言全文:
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中国记者:梦想、尊严与选择”。我和刘昶院长、郎劲松老师在讨论新闻学界和业界对话的议题时,觉得这是很值得探讨的。因为,当前我国的新闻记者面临着一些困境。我大致用七个关键词来概括一下新闻记者在职业理想和尊严方面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可以分为五个被动和两个主动。五个被动是:被打,被抓,被扣薪或降薪,被换(机器人写稿使部分记者岗位有被换的可能),被贬低(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防火防盗防记者”,记者的职业地位在下降)。两个主动是:不少记者纷纷主动离职、跳槽、创业;有的记者不堪忍受压力自杀。今天我看到一个新闻记者写的记者节感言,标题是“雪落记者节”,可谓是对这种困境的形象描绘。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记者该如何选择?记者的明天是否会比今天更好?如何才能使记者的明天比今天更好?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新闻学界和业界进行深入探讨。
我认为,我们的新闻队伍或者说整个新闻行业,一直都受到三大因素的影响或者说挑战。
第一是技术。现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日益勃兴,势必对新闻记者工作带来一些影响。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影响是负面的,我反而认为这是扩大新闻报道影响、提升新闻职业地位、促进新闻行业发展的利好因素。因为社交媒体越发展,人际间传播的信息越庞杂,鱼龙混杂的信息越需要专业的新闻记者的查证真相和深度解析,具有“内容为王”优势的新闻行业就越重要。虽然社交媒体时代,可谓“人人拿着麦克风”,但道听途说和谣传的信息更多了,更需要专业从事探寻事实真相的新闻记者。
第二是商业势力。商业利益对一些新闻记者的诱惑乃至腐蚀,造成了广告公关式新闻、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甚至新闻敲诈等乱象,但我觉得这其实是从一个反向的角度,在淘汰混进我们新闻队伍中的“蛀虫”。真正具有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和理想、珍惜新闻职业尊严和荣誉的有良知、有操守的优秀记者,是能够经受得住商业利益的诱惑和考验的。在世界各国,相比新闻工作的巨大付出,新闻记者的收入水平可能都偏低,但总不乏一批批心怀“铁肩担道义”信念的优秀青年,以飞蛾扑火的热血,不断投身到新闻队伍中。我想,这就是我们的坚守,也是我们的尊严与荣耀!
最后一个,是政治因素。不必讳言,现实政治因素,对我们新闻业具有重要影响。我们过去和当前的新闻环境,还不够宽松,这个我们恐怕不能否认。或许,确实有一些记者,是难以承受“戴着镣铐跳舞”的折磨,而惜别了新闻业。在今天,在记者节的这个场合,我们不应该回避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更长远地来看待这个问题。面向未来,我们还是应该乐观些。尽管我们过去和现在都看到了一些发生在祖国大地上的奇怪的令人沉重的事情,但是,我们要相信,中国法治化、民主化进程的历史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而且,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才更加需要新闻记者的坚守和付出,新闻记者的作用和价值才更大。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新闻记者的春天正在到来,新闻业发展的空间,今后将越来越大。
总之,中国强,需要中国传媒强;国人要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记者实现新闻理想梦。记者的梦想、尊严要实现,主要取决于我们记者当下的选择,那就是:始终坚守新闻理想,不放弃,不抛弃!如果我们记者都秉承这种信念,都坚守下去,我相信,我们新闻行业的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