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融媒體時代調查性報道的採寫困境與生存方向【3】--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融媒體時代調查性報道的採寫困境與生存方向【3】

王晨子

2012年12月05日13:44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2)具體的寫作方法

對於調查性報道來說,事實和數據固然重要,但要引起讀者的興趣和一看到底的沖動,最根本的還是要記者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通過生動的敘事和懸念的設置等來講好故事。

《時代周刊》的寫作規范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寫作模板:開篇首先要提出一個讓讀者感興趣的事,接著寫為什麼要報道這件事,第三,要跟讀者交代背景,這樣讀者才能更好地理解這件事,並自然而然地參與到故事中﹔文章的主體,一般是通過提出大懸念,並分解為一個個小懸念來進行生動的敘事。至於結尾,一般可以回到故事的開頭,讓讀者理解“原來是這麼回事兒”。此外,無論是什麼新聞報道,也都是以人為主題,因此,在寫作過程中也可以利用“華爾街日報體”來敘事。這是一種以一個人物的故事起筆,帶出報道話題,通過具有人情味的故事、引語、例子等多角度分析主題,最后落筆在文章開頭的主人翁故事上。當然,這些寫作手法並不是唯一正確的方式,但是講好故事卻是調查性報道寫作的精髓,記者應當對此引起重視。

(三)未來調查性報道的呈現形式

針對新媒體本身給調查性報道帶來的問題——淺閱讀和多媒體與新媒體的優越性的挑戰,我們認為未來融媒體時代理想的調查性報道應該是呈現如下的面貌:

1.運用多媒體的呈現形式

有調查顯示,我國民眾普遍認為調查性報道很重要,但對其關注度卻不高 。對於關注度不高的原因,很多人表示調查性報道的嚴肅性和長篇大論的特點讓人感到興趣索然。因此,筆者認為,如果我們能把調查性報道做得更好看,更吸引人,將會在“淺閱讀”的今天為調查性報道爭取很大一部分讀者。

如今融媒體時代技術的發展已經為我們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技術支持,記者要做的就是運用這些豐富的多媒體表達形式呈現出更有趣味的報道。比如,記者不僅可以通過圖片、影像等形式結合文字進行立體的呈現,還可以利用多樣的網絡軟件進行數據、圖表的視覺化交互展示。

在2012美國大選期間,各大門戶網站都設立了專題對此進行報道,其中就有大量的圖片、視頻,以及各式各樣生動的圖表、漫畫。在騰訊的“大選實時選情地圖”上,網民可以通過點擊鼠標看見各州實時的票數,以及選情分析、州簡介等﹔在“如何成為美國總統”的標題下,網易運用了簡筆畫結合流程圖的方法生動地展示了美國總統的選舉程序﹔在介紹“奧巴馬執政四年的成績單”時,騰訊網也運用了折線圖、柱狀圖、結構圖等多種方式讓網民輕鬆容易地了解一系列信息。以上盡管是專題報道的例子,但實際上我們在未來呈現調查性報道時,同樣可以運用這種多樣的多媒體表現形式。

2.從“受眾”到“用戶”

哈佛的一位教授曾這樣談論過報紙:“報紙從一開始自身就有一個缺陷。什麼缺陷呢?報紙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是面向everybody。”的確,報紙最初就是一個面向大眾的產品,而新媒體卻是如此個性化的媒體。新媒體提供的技術給了讀者充分的自主權。因此,要在融媒體時代做出吸引人的調查性報道,就必須有把讀者當成個體“用戶”的這種理念的轉變。

其一,要充分認識到社交媒體在融媒體時代的重要作用,可以通過建立媒體SNS,使媒體與用戶以及用戶之間建立關系、維持關系,從而使用戶對媒介產品形成信賴與依賴感。

其二,關於融媒體時代用戶的自主權上。我認為,要讓調查性報道對用戶產生強大的吸引力,也要創造多樣的方式讓用戶在閱讀報道時有一種參與感和主體感。比如,重視UGC,及時給用戶以反饋,告知他我們或應用、借鑒了他提供的內容﹔或者建立互動的平台,讓讀者可以表達他對文章內容的看法以及對媒體的意見等。

3.利用移動終端,開發應用軟件

未來的調查性報道在傳播手段方面還應該重視移動終端這個平台。由於移動終端的優越性,很多人認為移動媒體是未來媒體產業的發展方向。因此,未來的調查性報道不僅要善於利用已有的移動終端和軟件來投放內容,還可以結合報道本身的特點量身定做適合自身的應用軟件(apps),把報道本身的因素、針對用戶設計的人性化因素等都考慮到產品設計中去,通過應用軟件與移動終端的結合來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

小結

新聞人常常標榜我們新聞業是個“新”的行業,那麼,對於網絡及新媒體的沖擊,我們更要充分認識到危機所在,適應社會形勢,及時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也要發揮新聞人的“新”精神,從被動改變轉變為主動創造。在這過程中,傳統媒體也要有自己的生存信念和信心,隻要做到取長補短,在發揮傳統媒體核心優勢的基礎上擁抱新媒體,定能在融媒體時代實現漂亮的轉身。(作者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0級本科生)

參考文獻:

[1] 密蘇裡新聞學院編寫組.新聞寫作教程[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6.

[2] 欒軼玫.新聞網站的未來趨勢與模式創新[J].青年記者,2009(6).

[3] 王歡,韓昱.反思調查性報道暴露出的問題[J].青年記者,2012(3).

[4] 李芳,張超.論深度報道的理念創新——以《南方周末》“肉感寫作”為例[J].當代傳播,2010(1).

[5] 段勃. 從對調查性報道的相關調查看中國調查性報道的影響力[J].新聞界,2009(4).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