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形象研究【2】--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形象研究【2】

——以大型紀錄片《美麗中國》對中國的形象塑造為例

王錚

2012年12月05日14:16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二>動植物與自然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充斥著種類紛繁復雜的奇珍異獸,奇花異草,它們是人類的瑰寶,是大自然最為驕傲的作品。那麼,在中國,哪些個奇珍異獸們又具有怎樣的中國特色?它們是因何而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得意生存和發展,動植物之間與人類和自然界又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

1, 被人類賦予美好祝願的象征

對於中國人來說,動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寓意的象征,這與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有關,遠古時期的中國人相信,動物是天神的使者,它們的存在是上天賦予其引導人們的一種責任表現,因此人們總習慣於為動物賦予各類或美好或災難的價值含義。

例如,白鷺象征著好運,金腰燕象征著合家幸福。例如在煙墩角村,當地人與黃嘴天鵝和諧相處,在紀錄片中拍攝了一組,天鵝雖漁船出海捕魚,天鵝幫助人們吃掉繩索之間夾雜的參與海帶,以及孩子們在飯后給天鵝喂食的和諧場景,無一不體現出人們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在內蒙古,蒙古人保護也尊敬天鵝,成它們為神鳥。

由於動物先於人類出現在這個世界,中國的傳統文化促使人們為動物披上一層神秘的紗衣,而這層紗衣在很多時候成為了動物得到保護的良好理由,不論其所象征寓意或好或壞,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動物能夠在人口逐漸稠密的中國繼續生存繁衍的重要保証。

2, 不可思議的頑強生命力

中國的土地廣大而深遠,但除了人口稠密的地帶,其余適宜人口居住的地區隻佔少數。可值得贊頌的是,在中國這片土地的每一處角落,都存在著一絲生命力,而這一功勞便必須歸功於生存於中國土地上的那些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奇珍異獸們。

在青藏高原這一片荒涼高地上便生存者許多不可思議的生物,世界屋脊之巔的聖母峰上,一片荒涼,但跳蛛卻為這片土地帶來生命的跡象,在東北野豬在冬天既不遷移也不冬眠,仍在雪地中辛苦的覓食,它們從不挑食,與同伴之間雖偶有爭執,但大多時候都相互取暖,相互保護。不僅如此,在紀錄片對珍稀物種西伯利亞鶴進行描述時曾有過這樣一段旁白:“中國見証了野生動物令人訝異的恢復力,隻要有一定成都的幫助,即便是最稀有的物種,也能從瀕臨絕種的邊緣回生。”由此可以看出,中國野生動物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形象在已經深深根植於外國人心中。

雖然,它們存在於人跡罕至之處,若不可以尋找也許一生都不為人所知,可正因為如此,它們才能在人類與動物的空間爭奪戰爭日益激烈的過程中,頑強的生存下來。中國土地的特殊性,為動物們提供了生存的前提,這是中國物種多樣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3, 動物與人類相互合作

生活於同一片土地的動物與人類始終離不開合作互助,他們之間有良性合作,當然在眾多合作之中,也不乏不和諧的因素,總體而言,在自然環境惡劣的地方,人類與動物的關系多是和諧居多,而在富饒安康的地區,不和諧的因素卻不在少數,當然,凡是都有例外。

人們與動物之間溫馨共處的畫面,存在於中國的每個角落。而這一現象則在西藏地區?牛與人類的身上則體現的淋漓盡致。?牛在西藏雖是極為凶猛的動物,但是如果沒有人類,它自身卻無法生存,一旦人類將其馴養得體,它便能成為了不起的家畜,供應當地藏民的一切生活所需麼人其本身也能得到良好的照顧,能更好的生存。

在外國人看來,野生動物在受到人類的悉心照料之后,會對全球的生態都有著極為積極的影響,從長遠的眼光來看,這對於全世界人民來說都是有益無害的,而中國最為世界上野生動物種類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在這項工作上更是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紀錄片中關於中國的古老歷史與文化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明一直為外人所向往,那麼在《美麗中國》這部紀錄片中,對於中國的古老歷史文明又有著怎樣的評價與表現,在他們看來,中國古老的歷史文明究竟呈現出一幅怎樣的姿態?我們如何通過外國人的眼光,更加全面的保護中國值得向全世界炫耀的知識文化瑰寶?《美麗中國》這部紀錄片在體現中國歷史與傳統文明的形象時,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日常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漢族與少數民族)

中國人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在日常生活中便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在紀錄片中,曾拍攝到在青藏高原上,藏民舉行的朝拜活動,甚至是最為人們所知的“天葬”儀式,以及蒙古文化中的賽馬表演。而在對漢族人民進行傳統文明承接的描述時,則著重在於描述人們對於北京天壇上貓頭鷹的尊重,以及中國過新年時舉辦的舞龍舞獅的表演。在中國南方,由其是福建省客家人著名的茶文化描述,和人們將船制作成鳥的形象,象征著一定能平安歸來等。

由此可以看出,在外國人看來中國的傳統文明是紛繁復雜的,豐富多彩的傳統文明造就了中華民族神秘而悠遠的形象,但其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在對中國人民與其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對傳統文化的奉行的表現上,則主要體現於幾個傳統節日的慶祝當中,而其中,在如今的中國,能夠較為完整的繼承傳統文明的民族並不是漢族,而是各個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將中國人們對傳統文明的繼承著重歸納於對傳統節日的慶祝,的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隨著中國現代化步伐的加快,人們對於傳統文明的繼承這一重視程度也在逐漸降低,這也是造成外國人們認為中國的傳統文明僅限於節日慶祝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佛寺與信仰文明

對宗教的信仰在中國也擁有悠久的歷史,在這次紀錄片當中,除了著重描述了宗教之都——西藏,舉行宗教儀式等一些列活動,還表現了許多帶有封建色彩的祭祀儀式,例如在對東部的杵望港進行其新漁季展開的慶祝活動的描述時,還加入了趙先生用貢品表達對海神的敬意,以此保護船員平安歸來的場景,以及用旁白解釋關於邊跑嚇走海怪,和放紙船傳遞願望給海神的由來。

不得不說,中國的古老信仰在西方人看來是具有一定偏頗性的,在對宗教信仰的問題上,紀錄片用濃厚的筆墨展現出了中國人民“封建迷信”的形象。紀錄片對於中國人民的宗教信仰並沒有進行更為客觀的闡述,但不可否認的是,宗教信仰,甚至是對神明的敬畏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歷經千年而深深根植於中國人民心中的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