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形象研究【3】--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形象研究【3】

——以大型紀錄片《美麗中國》對中國的形象塑造為例

王錚

2012年12月05日14:16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三,美麗中國面臨的問題與原因

在全球環境惡化的背景下,對於處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來說,環境問題則顯得更為顯著,正因如此,中國的生態也面臨著嚴重的考驗。野生動物數量的銳減,河流的干涸,以及荒漠化現象的日益加劇,加之西藏所處地帶是全球環境問題的一個關鍵地帶,全世界對於中國的生態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也在持續走高。

在《美麗中國》這部紀錄片中,為我們展示了許多中國的奇珍異獸,在贊嘆奇跡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生態問題亦在日益嚴重,最明顯的表現便在於野生動物的減少,以及森林的破壞。

不難發現,野生動物的減少原因主要在於日漸稠密的人口與動物之間生存空間的矛盾在逐漸激化,在紀錄片拍攝過程中有一組畫面,是亞洲大象害怕前來保護區的人們,並一味躲避他們的畫面﹔第二個原因在於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導致經濟建設用地侵佔或污染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如青藏鐵路橫跨了藏羚羊的遷移路線,珠三角被嚴重污染,海豚時常受到汽船轟鳴聲的騷擾等﹔第三個原因在於,人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不強,不少人將野生動物用作藥物生產,如中藥產業的發展,以及將野生動物作為美味佳肴,甚至是非法販賣,過度的捕撈和獵殺,直接導致了野生動物的加速減少。

而中國面臨的另一重大問題,在於傳統文明的逐漸流失,而這一顯現在少數民族文明的逐漸流失上體現的更為顯著。盡管國家勵志於保護傳統文明,但由於城市化水平的加快,不少中國人民放棄傳統的生活方式,逐漸融入於現代化的城市生活當中,如此以傳統生活方式為依托的自然文明則在逐漸消失,例如在北方的鄂溫克族曾與馴鹿之間存在著極為奇妙的合作方式,但由於在此區域過游牧生活的人越來越少,這種人類幫助馴鹿接生,撫養小鹿的合作關系可能是最后一代。傳統文明逐漸消亡的另一個表現在於傳統建筑的逐漸消失,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不少立於城市中心的傳統建筑都面臨被拆毀的危機,而傳統建筑傳統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因此,中國的傳統文明的傳承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面臨著極為重大的考驗。

四,結語

《美麗中國》為觀眾描繪了一個神奇,充滿奇跡與生命力的土地,但這片土地並不是盡善盡美的,中國人的傳統文化理念中,奉行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這的確是是具有可行性的真理,而現代人們也逐漸意識到了這個真理,中國已逐漸回歸傳統。

中國佔據了全球環境的重要地理位置,其中以西藏最為顯著,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后一個隱秘的國家,更是由她見証了許許多多的奇跡,無論是生命的奇跡還是生態的奇跡,野生動物與中國人民頑強的生命力,無一不體現著中國這一古老國度的勃勃生機,正如影片結尾所描述的那樣:“如果這世上有人能解決大規模的環境問題,那一定是中國。這不僅對於中國來說有重大的意義,這對於全世界人民都是一樣。”(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10級傳播系學生)

參考文獻:

陳國欽 《紀錄片解析》 2007.5

彭吉象 《影視鑒賞》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