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的報紙創新和價值再造--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記者》>>2013·第1期

網絡時代的報紙創新和價值再造

——2012年中國報紙新創與改版聚焦 

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新聞研究所

2013年03月15日13:49    來源:新聞記者    手機看新聞

美國著名報紙改版專家、密蘇裡新聞學院教授達裡爾·莫恩曾說:“一張生機勃勃的報紙應當不斷發現向讀者報道世界並解釋世界的更好途徑。”並且他斷言:“報紙隔了5年還停滯不前,就不會有新的進展。”

對於報人來說,改版,既是滿足讀者需求、適應市場變化的重大舉措,又是每日每時不斷創新實踐的探索過程。特別是在當前的形勢下,全球報業市場普遍式微,紛紛進入衰退期,傳統報業生存發展日益艱難,通過改版以應對挑戰,救危圖存,煥發生機,就更加重要。

為此,我們對2012年中國報紙新創和改版情況做了一個比較全面的搜集和梳理,旨在與報業同仁們一起思考與探討,在兄弟報紙的改革理念、創新措施中汲取經驗,獲得啟發。

一、2012年新創刊的報紙

根據我們的搜集整理,2012年各地有16種報紙新創刊,其中傳統形態的報紙有11種,大多為社區報或區域細分型報紙,免費地鐵報5家。

(一)傳統形式的報紙

1.《新晚社區報》

2012年1月6日,號稱“東北三省第一份社區報”的《新晚社區報》正式創刊。該報“關注冰城民生焦點,報道百姓家長裡短﹔搜羅最新消費信息,提供最強購物指南﹔倡導健康人生理念,引領休閑生活方式”。

2.《楚天民報》

2012年2月28日,《楚天民報》在荊州正式創刊。該報系《體育周報》更名而來,是《楚天都市報》系繼《楚天快報》《楚天時報》后主辦的第三個地方版。提出“急市民之所急、想市民之所想、解市民之所難”的口號。

3.《海東時報》

2012年3月9日,由青海省海東地委、青海日報社共同主辦的《海東時報》正式創刊。該報前身為《西海農民報》。

4.《社區晨報》

2012年5月25日,上海《社區晨報》通過新聞出版總署批復正式創刊。該報前身是《新聞晨報社區報》,自2009年8月《新聞晨報-周家橋社區報》出版以來,經過兩年多的快速發展,已與上海31個街道和單位開展合作,推出了31份內容各異的社區報。《社區晨報》專注於社區居民“自家門口這點事”,主打內容包括羅列居住區域內商場打折信息,介紹家門口新開飯店的特色菜,替家庭主婦比較超市和菜場的價格高低,邀請居民參與各類好玩的活動等。

5.《藍色快報》

2012年7月17日,大眾報業集團主辦主管的《藍色快報》正式出版。該報由《現代交通報》改刊而來,以煙台市為中心,覆蓋整個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在其發刊辭中稱,“我們不僅要真實、生動地記錄社會百態,更要用犀利的筆鋒,把人間的善惡寫個明明白白!”

6.《南方都市報·鵬城通》

8月2日,《南方都市報》創辦深圳免費社區報《鵬城通》,到年底已推出《福田通》《龍崗通》《寶安通》等6種系列社區報。2013年起,《鵬城通》將採取隨主報發行、訂戶索取、便利店取閱、小區居民派閱等4種方式與市民見面。

7.《星沙時報》

2012年8月6日,長沙晚報報業集團旗下區域性都市類報紙《星沙時報》創刊。該報主要面向長沙縣、長沙經開區發行,打出“本土就是主流,貼近就是力量”的口號。

8.《海西晨報》

2012年9月5日,創刊於1995年、偏重於財經報道的都市類報紙《廈門商報》更名為《海西晨報》試刊出版,仍由廈門日報社主辦,定位於“面向海峽西岸地區市民的綜合性都市報”。

9.《泉州商報》

2012年,泉州晚報社主辦、曾是中國地市報首份海外版的《泉州晚報?海外版》更名改版為《泉州商報》。該報宣稱“以‘本土、有用、可讀’的特色貼近讀者,為消費者提供有用資訊,為企業人士評析商業現象,為泉州建設經濟強市鼓與呼”。

10.《黃三角早報》

2012年11月23日,面向黃河三角洲經濟區的都市生活類報紙《黃三角早報》創刊。該報是大眾報業集團收購原《財富時報》刊號,整合《齊魯晚報?今日黃三角》和《魯中晨報?黃河三角洲新聞》等報刊資源創辦的,也是該集團的第15張報紙。《黃三角早報》立足東營,輻射包括東營、濱州兩個市和濰坊北部寒亭區、壽光市、昌邑市等在內的黃河三角洲經濟區。

11.《南方教育時報》

2012年11月30日,深圳報業集團主管主辦,深圳教育報刊出版總社編輯出版的《南方教育時報》創刊,該報突出報道深圳經濟特區在新時期的教育、教改實踐。

(二)免費的地鐵報

1.《地鐵第一時間》

2012年2月14日,東北首份地鐵報《地鐵第一時間》正式發行,以“易讀、速讀、悅讀”為呈現方式,著重滿足沈陽地鐵乘客的新聞資訊需求、生活服務需求、休閑娛樂需求,突出時尚、新銳、實用特色。

2.《武漢晨報(地鐵讀本)》

2012年4月15日,《武漢晨報》(地鐵讀本)正式進駐軌道交通線,宣告武漢首張“地鐵報”誕生。

3.《城市早8點》

蘇州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城市早8點》於2012年4月28日正式創刊。該報每期發行5萬份。每天7點至9點,分兩個時段在1號線的24個站點,向地鐵乘客免費發放,同時也在部分“肯德基”門店贈閱。

4.《南都METRO》

2012年7月5日,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都全媒體集群與港鐵(深圳)公司聯手打造的《南都METRO》創刊號正式出版,亮相於深圳地鐵龍華線。這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首次進軍地鐵免費雜志領域。

5.《新晚報》

2012年8月20日,自1997年停刊的香港《新晚報》,15年后以免費報章形式復刊。復刊后的《新晚報》,每日發行20至40萬份,周一至周五在港九多個地鐵站和零食物語分店免費派發。

二、2012年改版的報紙

根據我們搜集到的資料,2012年全國共有44家報紙改版,其中省級機關報5種、副省級機關報1種、地市縣級機關報7種,其余31種為都市類報紙。

改版的報紙中,位於華北地區的報紙有6種,其中北京的都市類報紙就有5種﹔華東地區報紙8種,其中3種屬於山東省﹔華中和華南兩個地區改版報紙達15種,其中湖北一省改版的報紙就有7種。值得關注的是,西南和西北地區也分別有6種和2種報紙改版。

從改版時間上看,選擇在第一季度改版的有14種,第二季度15種,第三季度7種,第四季度為2種(見下圖)。

我們對這些報紙改版情況做了簡要的梳理,並根據其改版辭或主要領導的訪談、講話、經驗總結文章,提煉了部分報紙的改版理念。

(一)省級機關報

1.《湖北日報》

2012年1月1日,湖北省委機關報《湖北日報》進行了新一輪的改擴版。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要求《湖北日報》“一般不改版,改版不一般”。

這次改版的主要舉措包括:瘦報改寬,由720報型改寬到781報型,和《人民日報》一樣﹔報紙的報頭由傳統的有框紅底白字改為無框紅色字體﹔每周總版數由80版增至96版,分成十大特色板塊﹔新專欄更多地體現了湖北特色,提升了與民眾的互動性。

辦報理念:以“黨報品質、時代氣息、湖北特色、大報風范”為方針,以“黨性立報、新聞強報、文化活報、服務興報、開門辦報”為著力點。

2.《甘肅日報》

2012年1月4日,甘肅省委機關報《甘肅日報》進行新一輪改擴版。其舉措包括,把工作日版面從2011年改擴版時的12版增加到16版,並新增《市州觀察》《民主法治》等自採新聞版﹔每個工作日增加了《國際看點》版面﹔《社會視點》《網絡視點》版從每周1期增加到4期等。

改版理念:秉承“新聞為本、內容為王、導向為魂、讀者至上”的辦報理念,更加突出省委機關報性質,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堅持創新主題,提高報紙可讀性,更大程度滿足讀者需求,著力提高輿論引導能力。

3.《山西日報》

2012年4月10日,中共山西省委機關報《山西日報》改版,“改版辭”寫道:“今天本報改版了。就像先輩們以往操持的任何一次改版,這是《山西日報》63年風雨歷程中的又一次自我更新。正因如此,吾輩豈敢‘做秀’,吾輩惟有‘做事’。”

改版的主要舉措包括:A1版作為“綜合要聞”將真正“要”起來﹔B1版作為“新聞時報”將真正“新”起來﹔定位於服務性、生活性的C板塊將真正“活”起來﹔由傳統版式向現代版式轉變,把握新聞版在持重中顯時尚、專副刊在時尚中顯持重的總基調。

改版理念:堅守政治性,激活新聞性,並在各個實務環節尋求二者的交叉點。黨委滿意、百姓愛看。

4.《南方日報》

2012年10月23日,中共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第九次改版,實行完全意義上的全媒體改版,以此推動全媒體轉型。其主要舉措包括:著力鍛造六條新聞產品生產線:平面紙媒、網站媒體、移動媒體、廣電媒體、戶外LED媒體和電子閱報欄。其中紙媒的改版繼續優化報紙板塊結構、堅守新聞產品質量,並改良六大專業周刊的形態,提升九大地方觀察的品質﹔網站的改版,將南方報網更名為“南網”,致力於打造“專而精、區域化”的主流政經網站,並更加專注於網絡問政平台建設等。同時正式發布蘋果和安卓系統《南方日報》閱讀器。

改版理念:將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的競爭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打造“六度”(高度、深度、信度、速度、寬度和互動度)空間,融合全媒體,實現全媒體轉型發展。

5.《廣州日報》

2012年4月以來,《廣州日報》陸續推出了多層次的改版行動。主要舉措包括:

4月10日起推出“第一紙”,即報紙第一疊的4個版面,可以讓讀者抽出來率先閱讀,“第一張紙在手,精華一目了然”。“第一紙”包括四個版:“今日天下”、“今日觀點”、“今日互動”和“今日生活”。

7月20日起,《廣州日報》佛山、東莞、深圳、中山、江門、順德、三水7個地方新聞版同時改版,以強化讀者互動和區域聯動,更加突出地方特色。

7月21日起,《廣州日報?娛樂新聞》全新改版。秉承熱辣、專業、互動的原則,推出“搜索”、“聚點”、“情報”等新板塊,娛樂頭版的娛樂“大件事”以“3D”方式呈現。

11月26日起,《廣州日報?都市新聞》正式擴容升級為“身邊紙”。

改版理念:第一紙:不勞翻尋厚厚一沓,第一張紙在手,精華一目了然。身邊紙:用更多的版面呈現、用更多的力量服務、用更多的情意貼近——你的身邊,大至城市發展建設,小至生活柴米油鹽。

(二)都市類報紙

1.《華商晨報》

2012年5月11日,西安華商傳媒集團在沈陽創辦的《華商晨報》改版。主要舉措包括:更堅決地面向“居民”,著力打造“社區快報”﹔更全面地提供“深度”,以新推板塊或欄目的形式強化了日常新聞的全方位解讀﹔更優雅地表現“專業”。把分眾的讀者變成新聞的消費者,就其興趣領域進行專業性的對話。

改版理念:以創新為線,推動新聞轉型升級。

2.《北京晚報》

2012年1月1日《北京晚報》全新改版,以實現“從都市報紙到現代報紙的全新跨越”。主要舉措有:1至32版更專注於提供每天最重要、最好看、最有用的新聞——從身邊事到天下事,從社情民意到文體萬象﹔第33版至48版把原先的眾多周刊全部取消,全部集中為《五色土》版組,並採用雜志化設計。版面視覺調整了過去沿用的設計過於繁復、用色用墨過多的風格,而代之於簡單明快、清新疏朗的設計思路,使版面風格更符合國際流行趨勢,更客觀地呈現新聞,將選擇新聞和判斷新聞價值的權力交還給讀者。

改版理念:2012年的《北京晚報》,改變的是品相,增加的是內容,不變的,是北京晚報人對讀者的真情與北京文化的傳承創新。

3.《北京晨報》

2012年2月6日,《北京晨報》改版,旨在“報紙能在網絡傳播的大環境下產生聚變的力量”。其主要舉措包括:整合網絡媒體內容,在紙媒上一站式呈現給讀者——新開辟每天一個版的《大城速覽》,每條新聞僅百字有余,讀者可以對北京、上海、紐約、巴黎等國際大都市的新聞一目了然﹔《全媒體-視訊》《全媒體-網文》《全媒體-看台》等版面則是為了解決網絡媒體的碎片化問題,整合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媒體資訊,其價值在於“不用讀者去搜索,我們都幫你搜好了”。

4.《京華時報》

《京華時報》原為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都市類報紙,2011年9月變更為北京市委宣傳部主管。2012年3月5日正式改版。主要舉措:

1.確立新的編輯理念——“宣傳+新聞+服務”,特別強調加強都市報的“宣傳”功能。提出“與其羞羞答答、遮遮掩掩,不如自主創新、主動出擊,把重大主題宣傳跟都市報的自身特點有機結合起來”。

2.在版面形態方面,提出“悅讀”+“速讀”的版面視覺理念,版式風格相比之前更清新、更嚴謹、更時尚。新聞板塊要求“三大”、“兩小”、“兩多”,即大標題、大圖片、大提要﹔小導語、小文章﹔多制圖、多行題。

3.為增加閱讀深度,推出了全球第一份“雲報紙”,讀者拿起手機一拍,通過雲閱讀手段就能實現觀看與此條新聞有關的、內容豐富的視頻資料或背后故事。

改版理念:宣傳+新聞+服務悅讀+速讀

5.《新京 報》

2012年4月5日,《新京 報》低調改版亮相,這是該報由光明日報報業集團劃歸北京市委宣傳部主管主辦后的第一次改版。主要舉措是:增加評論版面,由2個評論版擴至每天3個整版﹔凸顯本地新聞元素,“北京新聞”單獨成疊,繼續專注於深度報道專題﹔開設“拍者”專版,刊登專業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的作品,內容以城市生活、社會變化、人文環境等為主。同時設立“拍者網”,建立報網互動平台。

6.《北京青年報》

2012年6月6日,《北京青年報》改版。改版的主要舉措包括:1.設立深度報道部,全力推動深度報道。主要經營自主性的選題,重點做好調查性、解釋性報道和深度人物報道﹔2.改造副刊,著力提升其“人文性、時尚性、年輕態”。在保持站在觀念和社會關注的同時,力求在文本及版面表達中融入更多的時代元素,增強和年輕人之間的碰撞和共鳴﹔3.重新規劃產經專刊,全面提升專刊品質,形成一周八刊的產經專刊格局。八刊中,《青閱讀》不承擔任何經營任務。而《廣廈時代》《汽車時代》和《青健康》,既要考核其稿件的質量,又要考核其承擔的經營指標完成情況﹔4.設立新媒體部,研究和規劃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當下的重點一是大力、快速推進各類移動終端的建設與完善﹔二是服務於報社全媒體採編﹔三是優化報社官方微博,實現報社編採人員的微博管理﹔四是嘗試採編與經營的配合,實現新媒體價值。

7.《山東商報》

2012年9月3日《山東商報》擴版升級。主要舉措是,新聞板塊由24版增加到32版,還推出了雙封面,把新聞做足做透﹔推出《態度新聞》專欄,設置議題,提供解釋、觀點與思想,干預並促進社會進步。編委會為《態度新聞》設置了兩個理念:敏銳度和建設性。所謂敏銳度,就是報紙要時刻關注民生,關注各個層面讀者的訴求,關注各個領域存在的問題,第一時間做出報道﹔所謂建設性,意味著遠離大玩噱頭和情緒宣泄,發現問題更多地是為了解決問題,為社會的進步盡一份力量。

改版理念:簡潔是都市報的至美!在信息泛濫的時代,報紙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做好梳理工作,給您條理、清晰、輕鬆的閱讀。

8.《今晨6點》

2012年4月16日,煙台日報傳媒集團所屬《今晨6點》全新改版,主打本土牌、民生牌。其主要舉措是:版式變得更加新穎。第A25-A32版的《十字街》採用雙向閱讀版式,可從前往后也可從封底往前看,打開閱讀新體驗﹔內容更加豐富,生活類的信息量也增加,關注民生的版面也更多了。

改版理念:關愛,從今晨6點開始。

9.《煙台晚報》

2012年8月28日,《煙台晚報》改版,這也是煙台日報傳媒集團應對《藍色快報》競爭的一項重要舉措。改版后的《煙台晚報》著力加大了“重點”、“民生”、“城事”、“幫辦”等民生報道板塊,民生新聞增量,民生調查、民生政策解讀比重增加。

改版理念:新聞全方位,服務零距離。

10.《蘭州晨報》

2012年8月2日《蘭州晨報》全面改版擴容。主要舉措包括,強化新聞評論,版面位置居前突出,周一至周五天天發聲﹔整合以往零散的財經報道,加強和加大財經報道的深度和規模,給予讀者權威的解讀和實用的分析﹔鞏固深度報道,透視新聞背后的原因、厘清新聞現場的脈絡、挖掘新聞故事的背景,為讀者詳細全面地呈現事件始末﹔凸顯人文氣息,每周六推出單獨成疊的8個版《文化周刊》。

改版理念:做最好的新聞,是我們永恆的目標﹔辦最好的報紙,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11.《江南時報》

2012年4月23日,《江南時報》改版。這是2010年底該報從人民日報社劃轉為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管主辦后推出的第一次大型改版。主要舉措有:版面數量變為每天24版,包括16個新聞版和8個版周刊﹔每周一至周五依次推出法周刊、文藝范、慢生活、身心館、戀物派等周刊,以文學化的優美語言,全方位反映和記錄知性群體的生活狀態,以及他們關注的熱點與時尚,給知性階層想象空間,提升其生活品位和人生追求﹔圍繞知性群體,體貼知性群體,報道知性群體。

改版理念:面向知性階層,集知識性、可讀性、收藏性於一體。

12.《江淮晨報》

2012年8月28日,《江淮晨報》全面改版,這是《南方都市報》繼《雲南信息報》《黔中早報》之后參與主辦的又一張異地都市類報紙。本次改版按照“政經主流,城市潮流”的全新定位,以全面性、權威性、深入性的報道理念,引領城市生活的“悅讀”習慣。

改版理念:一座城市的銳變,必定不僅僅只是經濟數據的飛漲,也不僅僅是高橋廣廈的奪目,更關乎這座城市中以人為中心若干組關系的進步與進化。關注這種種的改變,傳導這各種改變之間的彼此關系與相互影響,正是媒體的天職。媒體是觸角,也是橋梁,是瞭望塔,也是放大器,是鎮定劑,也是宣泄孔﹔媒體的作為,是關注,是觀察,是記錄,是言說。

13.《江南晚報》

2012年10月18日,無錫日報社主辦的《江南晚報》改版全面啟動。本輪改版致力於推動本地新聞更有沖擊力、更有條理性、更有品牌感。新設置《我來報個料》《微發布》《晚報幫你問》《?嚓一記》《@工作室》等版面。

改版理念:堅持內容為王,堅持以人為本。

14.《淮北晨刊》

2012年11月5日淮北地區都市類報紙《淮北晨刊》改擴版。版數增加為每日24個版,報型由寬報變為瘦報。改版目標:本土新聞更強勢,關注讀者冷暖,報道讀者心聲。

改版理念:百姓視野、民生情懷。

15.《浦東時報》

2012年1月3日起,解放報業集團主管主辦的《浦東時報》開始轉型發展的嘗試,這次嘗試的關鍵詞是:增期、轉型、改版。

增期指由周二刊增至周三刊,改版指由四開小報改為對開瘦報。而轉型意味著除經濟板塊之外,其余各版也努力從經濟視角報道民生、文化方面的新聞,由社區報向財經報方向轉型。

改版理念:使《浦東時報》成為浦東信息、浦東聲音的第一發布平台﹔成為浦東故事的第一講述人,浦東價值的第一詮釋者,浦東觀點的第一集散地﹔成為了解浦東形象、浦東精神的第一選擇。

16《新民晚報》

2012年4月9日,《新民晚報》進行了一次“微改版”,對原有版序、版口和視覺效果等進行“微調”,合理優化,同時要求調整過程穩定過渡,避免給讀者帶來陌生感,避免形成過大操作難度。

主要舉措有:在深度報道、立體報道方面展現特色,既要展示事件本身的基本形態,還要展現細節,提供背景,揭示原因﹔強化新聞版面。把比較靜態的、雜志化的一些版面改成時效性更強的新聞版面﹔版式結構方面強調舒適閱讀,形成疏朗大氣版式風格。

17《華西都市報》

2012年4月16日,《華西都市報》和華西都市網同步改版,其主要目的,是要著力解決“面對傳播新時代,報紙如何持續進行創新?如何突破發展瓶頸?”的問題。因而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內容改變,而是以報紙為核心的整體重構與優化,也是一次媒體形態的整合與變革。

主要舉措包括兩個“重構”,一是重構平台:塑造“華西傳媒集群”,立足於以紙媒為主體,持續提升“華西都市網、華西城市讀本、華西生活周報”四大平台在網絡受眾、區域市場和時尚人群中的影響力,並以“華西傳媒呼叫中心、華西移動閱讀媒體、華西魔碼、華西都市報微博、1+N全媒體平台”深度開發為載體,持續延伸報紙在移動互聯網和全媒體市場的影響力。

二是重構價值:堅持“做優報”策略。一方面持續加大報紙在標題傳神化、導語微博化、內文短句化、圖示常態化和策劃常態化方面的創新力度,另一方面致力於強化版面的個性化表達,強調運用時尚、新潮的元素在版面上增強眼球效應。牢牢保持和深化“本土、原創、深度、個性”這四個方面的優勢。為此,注重打造報紙評論這一思想陣地,以多樣化評論吸引讀者,樹立思想高度、權威性和品牌,營造起專業的“意見表達場”﹔注重深度報道和調查性報道,切實關注與廣大民眾利益相關的新聞事件﹔實現星期六、星期天所有版面的“周末化”,重構一份完全不同於周一到周五的報紙。

改版理念:新銳、責任、主流,積極實現由“市民生活報”向“新主流都市報”的戰略轉型。

18.《楚天都市報》

2012年2月21日,《楚天都市報》以“權威、重大、深度、及時、貼近”為主旨實施新一輪改版。這既是應對網絡媒體競爭之舉,也是與同集團《楚天金報》拉開差距避免同質化競爭的重要策略。

主要舉措:在總體架構上,A疊新聞版面將從32版擴大到48版,分為“楚天新聞”、“武漢新聞”、“娛體財經”等三疊﹔在內容呈現上,力求做到每個版上都有透析新聞的小焦點,每個板塊都有全力打造的最亮點。

改版理念:真相須甄別,從不嘩眾取寵﹔信息須篩選,重點更加凸顯﹔觀點須權威,摒棄人雲亦雲。我們捍衛文字的嚴肅傳統,矢志維護報紙這一“最受尊重的媒體形態”。在風雲變幻的大時代裡,我們恪守媒體的良知和底線,以“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守望社會,無愧於時代賦予的使命。

19.《楚天金報》

2012年2月21日《楚天金報》改版,主打“財經”、“情感”、“民生”三張牌。更加重視本地新聞,更加關注民生服務。

改版理念:“負責、實用、好看”,是我們永恆的理念﹔個性、柔性、服務、情趣、耐嚼,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20.《武漢晚報》

2012年7月9日,《武漢晚報》改版,提出“報紙總是在自覺的變革中獲得源源不斷的生命力”。主要舉措包括:以深度、民生、事件、@新聞四大新聞板塊,體現有序、有用、有價值的新聞﹔以炫美雅致的封面,更輕鬆愉悅的表達,更俏皮個性的文字,為讀者提供沖浪式的“悅讀”體驗。新的版式對採編環節上每個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記者有編輯意識,編輯有美編意識,美編有記者意識”,隻有做到了三位一體,才能通過版式的美化使新聞“增值”。

改版理念:秉承“為百姓謀利益”的辦報宗旨。我們要強化的是,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我們將以您的視角,通過辦一份“好看,好玩,好用”的報紙,完成一次自我升華,給您——親愛的讀者,從眼球到心靈的全新閱讀體驗。

21.《東楚晚報》

《東楚晚報》是黃石日報傳媒集團下屬都市類報紙,以尖銳潑辣的社會新聞報道、輿論監督報道贏得良好的讀者口碑。改版已成該報每年的常態工作。2012年6月25日,該報與《黃石日報》同日改版,提出“辦一張動感十足的晚報”的口號,以回應“新媒體的異軍突起,新閱讀的日新月異,將人們帶進了一個全媒體時代、速閱讀時代”的新的時代需要。

主要舉措:率先在全省地市級媒體中推出全媒體報紙——刷二維碼,看精彩晚報,讓市民“打開報紙看電視”。將講故事的方式引入到晚報所有的文本中,將講故事的理念植入進所有採編人員的骨髓裡,讓讀者品嘗到生動易讀的新聞大餐。

改版理念:樹立主流情懷、老百姓情結。辦一張動感十足的晚報,是全媒體時代的需求﹔辦一張服務互動的晚報,是公民社會的需求﹔辦一張易讀生動的晚報,是新閱讀時代的需求。

22.《重慶晚報》

2012年7月4日《重慶晚報》改版,這“不僅僅是一次報紙形態的改變和印刷條件的改善,更重要的它是一次從辦報思路到內容結構的重大調整和改造”。

主要舉措:從主流傳播價值、公眾利益價值、生活服務價值、重慶人文價值等四大價值支撐著手,對內容結構進行全面改造,對編輯方針進行重大修訂﹔不但要讓晚報成為一張真正的新聞紙,而且要讓晚報成為一張貨真價實的服務紙,陸續推出健康、時尚消費、休閑旅游、投資理財、文化娛樂等服務類版面。

改版理念:新聞紙+服務紙。辦一張最有價值的市民報。

23.《黔中早報》

2012年3月27日,《黔中早報》改版。該報由安順日報社主管,2009年與《南方都市報》達成合作,採取“逆向發行”措施,主打貴陽報業市場,並向安順、遵義等黔中地區發展。本次改版中“貴資訊”部分單獨成疊,專注於為市民讀者提供最貼近,最實用的生活資訊。

改版理念:新聞資訊:更貼近更好看﹔新聞專刊:更新銳更悅讀﹔行業專刊:更豐富更專業﹔媒體專刊:更勁爆更炫風。

24.《生活新報》

2012年3月28日,雲南《生活新報》改版。此次改版的主要舉措是,強化本地新聞和民生新聞,基本摒棄所謂的“去群眾化向精英化”的東西,每天都將民生時事板塊列於全部版面的第一疊。為此組織專門的力量挖掘民生新聞、進行民生政策解讀和民生調查﹔在版面視覺上,提出“將好看引申到報紙骨髓”,將視覺總監設置在夜班的重要環節,並直接參與當天重要新聞選題的制作,並分別安排一名漫畫美編和一名插圖美編負責每天的畫圖,設置一名3D美編和兩名2D美編負責每天的制圖。

改版理念:堅決堅持堅強的民生路線。

25.《都市時報》

2012年6月6日,雲南《都市時報》“全面優化升級”,這是該報繼2011年10月18日重大改版以來的又一次改版行動,體現了“不能靜止、不能失語、不能懈怠,隻能時刻在場、創造、引領,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發展追求。

主要舉措:1.強化新主流影響力戰略。強化對重大新聞、熱點事件、公眾話題的第一時間、第一高度、第一眼光的獨到分析與判斷。進一步鍛造網際傳播效應和業界傳播能力﹔千方百計運用和發揮名人效應﹔進行穩健有序科學的輿論監督﹔2.繼續建構獨異耐看的品牌內容格局,強勢擴版,鋒銳呈現。構建奔流雜志等周刊,構成《都市時報》的內容王牌﹔3.強化日常版面的創意。更加強調用創意、視角、悅讀、融合來鍛造“獨家、獨立和獨到”,而不是單純靠日常新聞事件差異化所帶來的“獨家新聞”來營造時報品牌的偏愛性﹔4.在版面設計與呈現上,根據不同版組風格進行氣質表達,對各個內容集群進行分版頭強化,每個集群有封面進行品牌識別,使信息更加可視化,呈現更加雜志化,傳播更加效率化。

改版理念:“今天,我們啟用了代表《都市時報》‘本土’、‘理想’、‘夢幻’三種最基本精神特質的報徽‘夢幻之火’,以此宣誓我們時刻追求專業、地道、純粹的決心。”

26.《當代生活報》

廣西日報傳媒集團下屬的《當代生活報》於2012年1月再次改版。打造獨樹一幟的實用新聞,推出“南寧未來兩天天氣預報”、“廣西13城市當日天氣預報”、“邕城空氣質量”、“菜價地圖”、“失物招領”、“出行參考”、“健康提醒”、“服務提醒”、“停水、停電通知”、“找便宜”等欄目,使“實用新聞”版更加實用。

改版理念:提供服務,貼近民生,靈活創新、揚長避短。

27.《珠江商報》

2012年3月5日,佛山傳媒集團旗下《珠江商報》改版,放棄了原來經濟類報紙的定位,重新回到其發源地順德,專注地做一張服務於當地的報紙。

主要舉措有:強化本土新聞和評論,旨在通過思想的高度和文化的張力贏取讀者,從而使“視點”版成為一塊解政策、明是非、舉道義、申正氣的陣地﹔把文體新聞由“常態”變為“特約”,除奧運會和歐洲杯等眾所關注的重大賽事,其他文體報道全部並入日常的本地新聞版﹔內容從“大而全”走向“專而精”,跨部門成立了深度報道、政務報道等四個項目小組,目的在於挖掘報道的深度,增強報紙在讀者心目中的厚重感。

改版理念:生於順德,長於順德,“說好順德話”是其不變的承諾。

28.《羊城晚報》

2012年6月1日,《羊城晚報》悄然推出“珠三角”板塊,以強化其本土新聞優勢。主要舉措包括,珠三角版每天四個大版,有獨立標識,形成“報中報”的形態﹔要聞部組建“珠三角”編輯團隊,主要依靠駐各地記者站記者供稿,並推出了“編輯點題”制,即編輯出題出思路出線索,記者出動採訪,採編高度互動,完成相應的新聞和版面。

改版理念:高舉輿論監督大旗,深耕民生問題新聞。

29.《南方都市報》

2012年10月10日,《南方都市報》進行了一次靜悄悄的改版。主要舉措是:1.內容優先,隻改A疊。增設7個版“城事”,關注本地,融入廣州,使新聞本土化﹔2.彰顯觀點,加強評論。充分考慮“觀點紙”的時代要求,將原來2個時評專版增加到3個,分為“社論”、“眾論”和“個論”﹔3.提升效率,清晰指令。增加了一個整版量的“速覽”,並放在封面和評論版之后,為讀者發布一個清晰明確的“閱讀指令”,提升讀者的閱讀效率,就是提升報紙的傳播效率。

改版理念:辦中國最好的報紙。

30.《深圳都市報》

2012年2月14日,深圳地鐵免費報《深圳早8點》恢復《深圳都市報》報名,改版亮相。《深圳都市報》原為《深圳晚報》主辦,2001年創刊,2011年2月14日改為地鐵免費報紙《深圳早8點》。

更名后報紙定位及基本格局沒有大的變化,仍為每周5天在地鐵等處免費派送,日常設置24個版面,包括時事新聞、本地新聞、地鐵新聞、娛樂、體育新聞、文化副刊等。

辦報理念:免費,就是我們的誠意。我們深知,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節省你的時間,幫助你從龐雜的資訊中突圍,讓你用20分鐘左右的時間曉知天下大小事。因此,從辦報之初,我們就立下了這樣的目標:不應景、不摻雜,做主流新聞,辦新銳報紙。

31.《深圳晚報》

11月21日,《深圳晚報》改版。“以服務為手段,以民生為對象,以家園為目標,讓改版適合深圳這所大都會的國際化氣質,讓晚報的視野更開闊大氣,讓晚報更貼近我們的市民。”

改版后的晚報分ABC三疊,A疊刊登本地新聞、評論、國內和國際新聞﹔B疊刊登娛樂、文化和體育新聞﹔C疊刊登“生活家”專疊。推出“八卦嶺”,凸顯輕鬆活潑的“八”新聞﹔打造“好聲音”,讓評論助大家在資訊泛濫的時代洞察世事﹔上演“達人秀”、“百姓傳”,關注普通人……

改版理念:活起來、動起來、軟起來、暖起來、辣起來!民生報、家園報、服務報。

(三)地市(縣)級機關報

1.《黃岡日報》

《黃岡日報》是中共湖北省黃岡市委機關報,從2012年1月1日起,該報推出改擴版。主要舉措是,由對開四版增容為八版,開設了經濟周刊、科教周刊、文體周刊、社會生活周刊、旅游周刊、大別山試驗區特刊、民生深度報道專刊、視點圖片專刊等版面。版面視覺上一改原來擁擠的狀態,稿件間主動留白。

改版理念:要聞版醒目化,簡潔化,體現權威性、引導性﹔專刊和周刊雜志化,體現貼近性和服務性。

2.《黃石日報》

《黃石日報》是中共湖北省黃石市委機關報,2009年成立黃石日報傳媒集團。2012年6月25日《黃石日報》改版,以“近些更近些”為目標,按照新聞三貼近原則,回歸新聞本質,使“權威、深厚、清新、大氣的城市政經大報”風格更加彰顯。

改版理念:我們致力創新的,是傳播意識的不斷深化,傳播手段的不斷提升,新聞品質的不斷提高,黨報公信的不斷增強。我們堅持不變的,是“政經城市黨報”的定位,是“權威、深厚、清新、大氣”的風格,是一以貫之的“信度、高度、深度”的理念。

3.《湘潭日報》

2012年10月16日,中共湘潭市委機關報《湘潭日報》改擴版,由原來的4個基本版面增加到8個。新增了要聞、民生社會、深度報道、時事聚焦、黨報熱線等新聞版面,為讀者提供了更多新聞關注點。新辟了每周評論、深度報道、記者調查、政策解讀、時事聚焦等欄目,更好地滿足不同讀者的需要。更多運用現代報紙版面元素、更好融合現代報紙新的版式風格,為讀者閱讀報紙提供方便。

4.《遵義日報》

2012年新年伊始,《遵義日報》啟動改版,提出樹立讀者意識,改變採編方式,體現時代特征,突出地方特色的改版思路。主要舉措是:新聞本土化,大量壓縮國內國外新聞、網絡新聞,增加本地新聞﹔強調“內容為王”,突出新聞事件的獨家性和排他性﹔視覺平民化、新聞故事化。具體要求是:不求天天出彩,不求條條精品,每期版面上有一兩條像樣的稿件,有一兩個“有味”的標題。宣傳報道尤其是政務報道,不應該成為報紙的負擔,反而要變成本土媒體強大的信源,前提是把這些資訊報道內化成百姓語言系統。同時,強化輿論監督,改革版面形式,保証視覺沖擊力,盡可能讓報紙上的信息易於獲取和易於理解。

5.《雅安日報》

2012年10月1日,《雅安日報》改版。新聞類版面注重權威性(政策引導)、新聞性、服務性(資訊提供等)和互動性,在“貼近”和“民生”上下工夫。各版設置QQ郵箱,以方便編輯、記者和讀者、作者的聯系、溝通。

改版理念:權威、主流、責任、進取。

6.《北海日報》

中共北海市委機關報《北海日報》於2012年7月1日全新改版。主要舉措是,加強新聞策劃,做精時政新聞,做活民生報道,調整版式設計﹔新推出了《金融周刊》《珠城文化》等專刊。

改版理念:秉持“辦報為使命”、“創新為生命”的宗旨,以“精彩、生動、活潑、大氣、睿智、厚實”為改版方針。

7.《瑞安日報》

2012年4月18日,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所屬《瑞安日報》實施了新一輪大規模改版。主要舉措包括,加快新媒體建設,加強報網互動﹔最大限度突出新聞本土化,加強民生策劃報道,大量增加本土化鮮活新聞﹔更加注重新聞監督報道,力求有回音,解決實際問題﹔大幅減少新聞摘編和專刊資訊類版面,盡最大可能增加自採版面數量,轉載國內外重大新聞時亦要做到與瑞安相關聯。

改版理念:大氣、時尚、秀美,易讀、悅讀。

8.《東陽日報》

2012年4月9日,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所屬《東陽日報》啟動新一輪改版。主要舉措:報頭更簡潔,突出了“東陽日報”和熱線電話這些重要信息。整個版面文字由原先的六欄改為五欄,更加便於稿件編排、標題制作和橫豎圖片的處理,加大留白,使整個版面看上去更為疏朗清新。

改版理念:在確保宣傳好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基礎上,強化都市報理念,以大眾情懷、百姓視角選題取材,軟些軟些再軟些。

三、從報紙改版探測報業變革趨勢

通過對2012年報紙新創和改版情況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出,不同區域、不同類型報紙的發展並不平衡,改革動力、追求目標也不盡相同,但總體看來,還是有一些趨勢性的變革。

1.黨的機關報:尊重宣傳規律

對於很多黨的機關報來說,主要是希望擺脫單一僵化的宣傳模式,真正按照新聞規律、宣傳規律辦報。比如一些報紙改版以強化新聞性版面、重視民生類新聞、開設網絡互動板塊、重新設計現代化版面視覺等為突破口。雖然從整體上看,各級黨的機關報回避社會熱點、回避群眾關心的敏感問題的情況還較嚴重,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改版創新的價值,但即便是提高豐富性、可讀性、服務性的細節的、局部的改革背后,也體現了黨報人不懈的專業追求。

2012年黨報領域改革有兩件大事值得重視,一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都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長篇報道,介紹了《遼寧日報》的改版經驗。其實,《遼寧日報》的改革起始於2009年,其要旨就是:“轉變觀念,真正按照新聞規律、傳播規律辦報,從外形到內容,辦一張‘新聞黨報’,而不是‘會議簡報’”。

另一件是《人民日報》開通官方微博,並經歷了從最初遭到網友不分青紅皂白一通臭罵,到逐漸贏得尊重,甚至受到追捧的過程。

此舉足以証明,尊重宣傳規律,是重塑黨報形象、提升黨報影響力的根本,這已經成為從上到下的改革共識。同時,黨報在中國權力結構中的特殊地位,將成為它在新的媒體大變革大轉型中最具價值的優質資源。

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其中明確提出,要改進新聞報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會議和活動應根據工作需要、新聞價值、社會效果決定是否報道,進一步壓縮報道的數量、字數、時長。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伊始釋放的政治信號,使我們對黨報的未來更有信心。

2.經營模式:免費漸成聲勢

2012年第10期《新聞記者》雜志刊發的《迎接世界報業大變革的時代》指出:傳統報業經營模式可能將要衰亡,但免費化卻可能讓新的經營模式的報業浴火重生。

2012年新創報紙16種,其中就有5種是採取免費派發模式的地鐵報。此外,實際也採取免費模式的社區報也有不少。頗具標志性的事件是香港《新晚報》復刊。當年《新晚報》停刊,正值大陸新聞業都市報和晚報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香港從此成為一個沒有晚報的都市,不少傳媒人士由此判斷中國大陸的晚報業也將走向衰落。如今《新晚報》復刊,使香港這個700多萬人口的都市免費日報達到7家,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大陸的免費報業也將進入一個勃興期呢?

3.定位調整:本土化、社區化

強調本土新聞、民生服務,創辦社區報、社區版,是這兩年中國報業突圍的主要方向。2012年不但新創多家社區報、經濟區域報,很多報紙也以開辟或強化區域板塊,增加地方新聞報道、細化民生服務信息等方式,體現本土化,打造親和力。一些報紙大力壓縮國內國際新聞,甚至體育、娛樂新聞,以便突出本地新聞的做法更是值得重視。看來,有人提出“社區報將會成為中國報業最后一桶金”的說法不無可能。

報紙本土化、社區化的意義在於重構媒體與受眾的關系。黃石日報傳媒集團社長吳剛分析說:過去,很多人習慣於把閱讀新聞作為旁觀者的活動,簡單地說,就是在看別人的生活。而現在,通過新聞本地化,尤其是大量“城事”報道,會使很多人改變過客的心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新聞過程中。這就變成了看自己的生活。

4.價值重塑:強化深度報道

應對網絡媒體的競爭,報紙的價值優勢主要是深度報道,這已經成為中國報人的共識。在改版中,《華西都市報》總編輯李鵬說:這是一個眾聲喧嘩的時代,也是一個導致受眾信息迷失的時代,為受眾提供權威、深度、可信的報道,是都市報的責任和使命。《楚天都市報》提出,報紙已經不可能以短平快的消息取勝了,因此在改版中增加深度報道類版面,並要求每個版面上都要有自己的深度挖掘的重點稿件。為了保証深度報道的質量,《北京青年報》改版中設立專門的深度報道版組、配備專司深度報道的編輯和記者。還有很多報紙,在改版辭中提出媒體責任、作為、主流等關鍵詞,最終也大多體現為深度的調查性報道。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打出“深度報道”旗號的報紙,不過是新聞篇幅長了一些,增加了新聞背景、專家訪談、相關鏈接等組合,但是主要內容並不出色,缺乏獨到的挖掘,更談不上深入的思考,甚至新聞主體也是對網絡材料的拼拼湊湊,對其他媒體報道的重復。這樣小題大做、新聞注水的“深度報道”,隻能進一步損傷報紙媒體的價值,進一步被讀者所拋棄。

5.形態變革:雜志化包裝

與強化深度報道思路相聯系的,是報紙雜志化形態的趨勢進一步凸顯。2012年的報紙改版中,越來越多的報紙進行了頭版封面化的調整,也就是說頭版不再刊登具體的新聞,而以導讀化、櫥窗化、提要化,甚至畫報化的形式,強調對讀者的視覺沖擊力,強化對讀者的閱讀引導,就像雜志的封面和目錄頁一樣。

同時,內容架構版組化的設計也在加強,也就是根據新聞,以及專副刊版面內容的不同性質、內在聯系,對信息進行梳理、分類、整合、重組,並獨立成疊,分別設計包裝的可分可合的多版組報紙形態。由此,既便於讀者進行“快速淺閱覽”,又可以吸引讀者進一步實現“選擇深閱讀”﹔既保障了各類讀者的普遍興趣,又體現了針對細分受眾的專業價值。

6.轉型變身:走向媒體融合

隨著對報紙未來命運的焦慮感不斷增強,報紙媒體轉型變身,嘗試媒體融合之路的探索也越來越廣泛和深入。2012年《華西都市報》改版的一個重點就是推出“魔碼”,讀者通過掃描報紙上的“魔碼”,可以瀏覽報紙專題頁面,獲取實時優惠信息、觀看廣告視頻、參加抽獎問答等等。《京華時報》強勢宣傳的“雲報紙”與此相仿,《三晉都市報》《南京晨報》等陸續推出的報紙“二維碼”也差不多,都是通過手機掃描的形式進入網絡平台,延伸報紙內容。不過,這類融合形式是否能得到讀者的認可,是否能帶來相應的效益,卻還有待觀察。

客觀地說,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報紙媒體如何轉型變身,目前還沒有形成可以模仿的成功范本。2012年12月15日,因為讀者不多、虧損巨大,默多克曾寄予厚望的全球首份iPad付費電子報《The Daily》在運營22個月后宣布關閉。看來,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變身中,“不改等死,改是找死”的魔咒暫時仍難打破。

四、結語:從“跑馬圈地”轉向“深耕細作”

綜觀2012年報業新創和改版情況,雖然不同類型的報紙情況不盡相同,不同區域的報紙發展也不平衡,但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報業總體上已經進入急劇轉型期,必須從“跑馬圈地”的粗放式經營轉為“深耕細作”的細分化生存。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報業經歷了一段時期的跨越式發展歷程,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都市類報紙的異軍突起,極大地擴充了報業品種數量,極大地拓展了報業市場空間,多方面地滿足了讀者的信息需求。但是,也不必諱言,“跑馬圈地”佔領市場的高速發展過程中,主要採取粗放式運營方式,許多報紙存在定位不准、思路不清、品位不高等問題。在這裡,不妨摘錄一段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牟豐京的思考:

都市類媒體受到新媒體的沖擊更大。傳統的厚報理念,直接的吸引眼球的手法,強力炒作社會新聞的手段,靠八卦吸引讀者的獨門絕技,在新媒體面前都不堪一擊,毫無優勢可言。我們一定要認真思考,報紙存在的理由是什麼?今后的發展方向是什麼?競爭的優勢在哪裡?這一系列問題搞不清楚,就無異於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是極端危險的。

我們可能是最糾結、最苦惱、最艱難、最具挑戰性的一代報人,最難的是作為最傳統傳播方式的報紙,如何適應讀者接收渠道的不斷變化和對信息需求的不斷變化,如何使報紙這個渠道及傳播的信息變得必選和必讀。每天晚上等稿子和版面期間,我會拿出一兩個小時上網看新聞,看完后就會預感,明天我們的報紙一半以上可能都是無效和低效信息了。遺憾的是,這種預感往往被証實,拿起一大疊報紙,真有吃“辣子雞”的感覺,要從中去找真正的“新聞”,而不是被網絡已經洗白的“舊聞”。過去講新聞是易碎品,隻有“一日輝煌”,感覺這個職業既神聖,又有不小的遺憾,那畢竟也是我們記者千山萬水、千言萬語,編輯嘔心瀝血的結晶啊,但如果變成了一堆空耗資源的廢紙,這就不是遺憾,而是悲催了!

比如,在國際國內新聞板塊裡面,基本上找不到我頭天晚上沒有看過的新聞,尤其是文體新聞,編輯往往通過看網絡,找出一些自認為讀者會感興趣的新聞編輯上版,既沒有多少自採新聞,也沒有多少勝過網絡的觀點和分析。如果我們的新聞從業人員,沒有意識到報紙在全媒體框架下,只是其中一個最窄、最慢的傳播渠道而已,還是以信息壟斷者自居,就會在採訪、編輯、出版各個環節,缺乏必要的讀者意識和危機感,就不會積極主動地在新聞信息的實用性、價值含量、差異性等方面下功夫。長此以往,報紙將越發失去存在的實質價值,被越來越多的讀者所拋棄,我們就可以准備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了!

從2012年中國報紙新創和改版的態勢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報人開始警惕粗放式發展的問題所在,開始反思報紙媒體浮躁、浮夸、炒作,方向迷失的嚴重性。比如《新民晚報》在改版中提出,要追求新聞精品,而不是追求版面擴張﹔要增加新聞的厚度、力度、深度,而不是讓非新聞的東西佔據主要篇幅。《生活新報》提出,今天的報紙不是賣新聞紙,不是比誰厚,而是要比誰給讀者的智慧更多,誰幫讀者長智慧更多。

由此,在仍然激烈的報業競爭中,在日益窘迫的市場壓力下,中國報人不妨將新媒體沖擊下報紙媒體發展勢頭緩慢甚至停滯現象,作為一個彌補近年來跨越式發展、粗放式發展中的疏失的還債、補課的機會,冷靜下來重新思考報紙媒體專業價值,認真做一些培育專業素養、提高專業能力的基本功的訓練,通過更多更深入更沉著的改版,重塑報紙媒體的生命力。■

(本文執筆:江海倫、鄭頻、楊蓉蓉、劉鵬。)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燕帥)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